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診搶救中兒科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兒科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對急診患兒搶救效率的影響。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優化護理流程前急診搶救患兒60例作為對照組,另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實施優化流程后急診搶救患兒60例作為試驗組。對比兩組搶救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試驗組完成分診評估時間、完成心電監護時間、完成靜脈采血時間、靜脈用藥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對急診患兒搶救的影響顯著,可縮短搶救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兒科急診患兒往往發病突然,病情進展快且缺乏主觀表述能力,急救護理人員在搶救時,如搶救意識、搶救組織及搶救配合上缺乏充足準備,可導致搶救程序混亂,影響搶救效率[1]。傳統急診護理流程,主要采用功能制護理模式,人員較多,且分工較不明確,造成人員及時間的浪費,易延誤搶救時機[2]。急診護理流程優化,通過對工作中薄弱環節及存在的隱患進行整改、培訓,重新組合流程構成要素,以患兒為中心,有效提高護理效率,滿足患兒需求[3]。本次研究中,給予試驗組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急診搶救患兒;年齡1~12歲。排除標準:患兒家屬患有精神功能障礙,無法理性判斷。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優化護理流程前急診搶救患兒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1~11歲,平均(6.17±2.33)歲;發病至急診時間1~6h,平均(3.12±1.09)h。另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實施優化流程后急診搶救患兒60例作為試驗組,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1~12歲,平均(6.12±2.15)歲;發病至急診時間1~7h,平均(3.11±1.08)h。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兒科急診護理干預,接診后,護士長安排護理人員開展各項護理工作,遵醫囑實施各項操作。試驗組實施兒科急診護理流程優化下的護理干預,具體為:(1)人員優化。固定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一組人員作為急診各組組長,并合理排班,使每個護理組、每個班次都實施組長負責制,并對組長定期考核。(2)優化系統支持。各組組長每班都必須對設備儀器、藥品進行檢查、消毒工作,以保證所有設備都處于完好、正常運轉狀態。(3)急救技能強化培訓。對組長按照“兒科高級生命支持培訓”模式進行急救技能培訓并考核,考核合格者才任命護理組長。(4)完善急救流程,強化責任考核。如在接到120電話通知后,由搶救組組長全權負責,及時獲得患兒信息,做好搶救準備。到達搶救室后由組長親自與120急救人員完成交接,并及時完成各項生命指征的監測,第一時間完成心電監護、吸氧、靜脈通路、血糖四項操作。(5)優化綠色通道。嚴格遵守《急診綠色通道制度》,遵循先搶救,后收費的原則,減少等待時間。(6)優化各項護理記錄單。整合部分護理記錄單,優化格式化內容,減少護理記錄的書寫種類,縮短記錄的書寫時間。(7)實施專人負責安撫、解釋工作。該項工作由各組組長負責,在解釋安撫前主動介紹自己護理組長的身份,以便更好地取得家屬的信任。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搶救效率。統計兩組完成預檢分診評估時間、完成心電監護時間、完成靜脈采血時間、靜脈用藥治療時間等相關時間指標,并作為搶救效率觀察指標,用時越短,表示搶救效率越高[4]。(2)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量表,分值0~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實施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搶救效率比較
試驗組完成分診評估時間、完成心電監護時間、完成靜脈采血時間、靜脈用藥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家屬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急診科室是醫院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患兒的緊急救治及搶救工作,護理工作具有危、急、重的特點。兒科急診搶救工作是衡量一個醫院應急能力、整體水平、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5]。兒科急診患兒病情多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且缺乏主觀癥狀表達能力,一旦延誤救治時間,并發癥及死亡率會明顯上升[6-7]。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急診科室接受搶救的患兒逐漸上升,但由于醫療資源有限,患兒在搶救過程中未知因素較多,常導致最初的搶救工作處于忙亂狀態,影響治療效果,延誤搶救效率[8-9]。科學化、程序化的搶救流程,在急診患兒救治中具有重要意義。流程優化主要應用在企業管理中,通過將流程構成要素進行充足,設計新流程,進而提升工作效率[10]。隨著流程優化逐漸應用到護理中,通過對急診科室存在的問題、安全隱患等進行排查,對其實施完善、改造、監督等,促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最終建立流程化、整體化的護理服務體系[11-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搶救效率及家屬護理總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證實兒科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可顯著提高搶救效率,減少延誤現象,提高病患滿意度,從而減少醫療糾紛,得到患兒家屬及護理人員的廣泛認可。通過人員優化,固定組員,合理排班,互相監督,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優化系統支持,強化急救技能培訓、完善急救流程,優化綠色通道及各項護理記錄單,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技能及責任心,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各項工作中。通過優化護理流程,明確護理職責,讓護理人員明確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各項操作井然有序,保障搶救過程忙而不亂,為患兒贏得寶貴搶救時間。綜上所述,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對急診患兒搶救的影響顯著,可提升搶救效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孫文娟,夏瑜青,錢雯,等.護理流程優化對急診患兒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4):178-180.
[2]劉惠君,劉桂霞,鮑蓮華,等.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兒急救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3):304.
[3]王冬,曲鑫.老年急診留觀患兒的優化搶救護理流程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0):103-105,111.
[4]杜琳琳,張志勇.急診心肺復蘇患兒優化急救護理流程的搶救效果及預后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8):8-10.
[5]范永祥,李林,楊敏.細節護理在急診休克患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02):308-309.
[6]諸白美,趙麗.病情分級管理模式對兒科急診患兒搶救效率及護理安全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2):131-133.
[7]廖慧群.圓形分布法在普兒科門急診及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7,18(3):52-55.
[8]祝益民.兒科急診室建設與管理專家建議解讀[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8,25(3):193-195.
[9]劉翠.分析兒科急診患兒搶救中對護理服務流程進行優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19):15-16.
[10]羅金艷.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提升急性腦卒中搶救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9):1414-1415.
[11]楊俊.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及搶救成功率分析[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9):10-11.
[12]尚會存.流程管理與對患者進行分層在優化急診兒科護理服務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8):189-190.
作者:劉華英 單位:廈門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