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外醫學史教學方法調查問卷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筆者多次運用問卷調查法對中外醫學史課程的總體評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進行調查。在問卷調查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中外醫學史學科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問卷內容,以得到最真實的教學反饋。筆者經過多次問卷調查的實踐經驗積累,對問卷調查法有幾點體會,與同道切磋交流。
關鍵詞:中外醫學史;教學方法;調查問卷
1明確設計原則
問卷調查法是獲取各種反饋意見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各領域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針對教學效果的調查而言,問卷調查中問題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1問題的合理性
問卷中設計的問題要客觀,符合教學實際情況,盡量避免提出“你是否喜歡任課教師?選項:A很喜歡;B較喜歡;C喜歡;D不喜歡”這樣的問題。這個提問本身與教學方法的評價沒有必然的相關性,而且容易誤導學生將個人情感摻雜在問卷的答題中,影響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同時,問卷的設計應緊扣主題,始終與調查目的相一致,不能偏離主題,問卷中的問題應該是針對教學方法有幫助的信息的反饋。
1.2問題的邏輯性
問卷中問題的邏輯順序應該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問題與問題之間要體現一定關聯性和整體性,使問卷成為一個完善的系統。在中外醫學史課程調查問卷中,首先是針對課程整體感受的問題,然后分別針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授課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難度”“課程任務”等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并盡量避免使用教學專業術語。
1.3問題的清晰度
問卷中的表述應該清晰規范,填卷人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將會影響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尤其在選擇題的答案中,不能含混或有模糊的概念,應該盡量做到語言簡潔、表述完整。據美國社會學家研究,基本上每一份問卷都存在重復的問題[1]。一般而言,一份調查問卷中的問題控制在30個以內為宜,過多的問題一是會使受訪者產生疲倦心理,還會造成問卷后期整理分析的困難。
1.4問題的層次感
答案設計要有一定梯度,目前在自填式問卷中采用較多的是李克特量表,即五分量表。它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李克特于1932年提出[2]。該量表由一組陳述組成,每一組陳述有非常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五種回答,并對這五種答案賦予一定的評分,并按5,4,3,2,1統計得分并加以計算,合理安排答案的設計梯度。
2優化問題內容
問題是調查問卷的核心,如何正確而恰當的設計出問題至關重要。根據中外醫學史課程教學的課堂實踐,筆者將醫學史教學的調查問題分為三個主要板塊,分別針對課程、教師、學生。
2.1課程板塊
為了解學生對醫學史課程的認知情況,筆者針對課程板塊的設計主要包括:對中外醫學史課程總體教學水平的評價、課程教學目標的清晰程度、課程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課程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對所學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等幾方面。其中,以教學目標為例,教學目標是我們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預期結果,目前我國最新修訂的教學目標被分成四個層次,從醫學史學科的角度來講,具體分為:(1)事實性知識—記憶層次—醫學發展過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成就?(2)概念性知識—理解層次—醫學是什么?醫學史是什么?醫學與史學的關系是什么?(3)程序性知識—運用層次—醫學如何起源、形成、發展、創新?醫學進步的規律是什么?(4)元認知知識—創造層次—學習醫學史的價值是什么?學習醫學史后習得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如何運用?從以上認知維度中尋找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問題,提出:中外醫學史課程中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選項為:A了解醫學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人物、事件與成就;B了解不同時期醫學發展的背景、特點與概況;C探討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醫學發展的異同之處,及其歷史因素與規律;D學會從歷史與動態的視角分析醫學發展問題。在這道問題的調查結果中,大部分學生選擇了C,由于課前學生對醫學史的認識程度不夠,多數同學認為醫學史就是單純的背誦知識點,接觸到醫學史后,發現醫學史不僅僅是記憶,還需要習得分析和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
2.2教師板塊
教師板塊中的問題主要包括:教師在教學中的授課方式、語言、儀態、節奏、語速、板書等,以及教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講解問題的能力和溝通能力,安排課后小組討論作業的合理性等。例如,在評價授課教師設置問題導入教學討論的能力時,可以對問題本身直接評價,設置:“非常好”(問題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引人入勝);“好”(問題有趣,值得思考);“一般”(問題一般,沒有新意);“不好”(對問題不感興趣,認為不值得探討)。也可以間接評價,你如何看待教師提出的問題:“非常好”(感興趣,愿意加入討論,有深入探討的意愿);“好”(覺得有趣,可以參加討論);“一般”(感覺一般,聽聽別人的看法);“不好”(不感興趣,不值得加入探討)。目前從問卷結果來看,多數學生對教師設置的問題覺得很好,有一定的興趣,但是有參加討論意愿的人并不多,多數學生更喜歡聽別人的觀點,表示贊譽或者反對。這說明教師設置的導入問題本身是合理的、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課堂的開放程度不夠,教師調動學生參加討論的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3學生板塊
學生版塊主要涉及學生對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的評價。包括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成員之間相互配合的滿意度、自主學習占用課余時間的比例、課下學生討論的情況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內容、自主學習形式等,都決定了自主學習的效果。例如,筆者設置的問題中有:分組準備中,你傾向于哪項工作?A搜集、整理資料;B制作匯報PPT;C統籌資料、撰寫發言稿;D主講人通過調查問卷可以看出,更多學生傾向于搜集整理資料,而只有少部分人愿意擔任主講人。其實主講人需要整體梳理資料、整理PPT、匯集大家意見、組織語言,工作量最多,同時也是自主學習中收獲最多的人。這個問題不僅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意愿,也反映了學生對自主學習的參與度與積極性。由此可見,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意愿,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度,也是醫學史教學改革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
3區分問題類型
調查問卷一般會根據回答問題的方式,分為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兩種。封閉式問題是指:將問題內容和備選答案做了精心設計,調查對象只需按規定進行選擇,不能自由發揮;開放式問題是指:調查對象根據所提問題自由回答[3]。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對醫學史教學的認識與感受,筆者設計的調查問卷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開放式問題為輔。從課題統計分析的角度來說,封閉式問題的調研便于進行量化的統計分析。開放式問題只提出問題,不為回答者提供具體答案,比如:你認為授課教師應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這種開放式問題往往能獲得學生最真實的回答,甚至超出教師預期的答復。此外,還要注意,為了提高調查表的信度,筆者均采取不署名的形式,希望獲得學生最真實的答案。
參考文獻
[1]姜玉紅.布盧姆認知目標分類二維框架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8):104.
[2]馬嵐.談問卷設計的幾個技巧性原則[J].統計教育,2005(8):49-50.
[3]余海濱,劉青,等.調查問卷研制與評價的相關問題初探試[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193-196.
作者:甄雪燕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