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期刊校對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常見問題
1.1論文原稿
1.1.1文字、語法題名主題不明確、用詞不規范、文字冗長,摘要要素不全、結論不清、缺少實質性內容和有價值信息,正文存在成份殘缺、語序混亂、結構不當、語義相悖等語病。
1.1.2文稿內容資料不全、依據不足、數據不準,專業術語不規范、不統一,統計學方法選用不當,圖、表設計不合理,法定計量單位、專業性符號、字母的大小寫及正斜體等不準確,參考文獻內容陳舊過時、引用和著錄格式不正確。
1.2編輯加工
(1)編輯人員對原稿編輯加工不到位或不徹底;(2)對原稿的修改字跡潦草,修改符號運用不當或交叉混淆,使排版人員不能準確判斷編輯人員的意圖,出現排版錯誤。
1.3排版
排版人員技術不夠熟練,責任心不強,識別能力較差,誤操作。作者原盤錯誤、磁盤病毒、設備對電子文件的辨識、文檔格式轉移功能限制等造成排版出現差錯。
1.4校對
校對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經驗不足,校對方法選用不當,專業知識,語言文字水平不高,對編排規范、名詞術語掌握不夠好等。
2加強質量控制提高校對技能
2.1提高認識
增強責任校對質量控制是編輯出版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列寧曾經說過:“最重要的出版條件是保證校對得很好,做不到這一點,根本用不著出版。”因此,應該把校對工作放在與編輯、發行同等重要的位置。校對工作是編輯工作的繼續,是一種再創造性勞動。清代學者段玉裁明確提出“校是非”和“校異同”之說,既校原稿與校樣之“異同”,又校原稿中存在的“是非”,并起到編輯的延續、補充作用,是校對的最高境界。校對人員只有不斷加強責任心、恪盡職守、嚴格把關,才能確保醫學科技期刊的整體質量。
2.2加強學習
提高技能校對的方法很多,如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1],不管哪一種校對方法,期刊校對工作都是人為掌握并且是人為進行的。校對易學難精,需要有很強的責任感、扎實的文字功夫和文學修養,廣泛的知識面、熟練掌握各種校對方法和編排規范。此外,專業知識水平和校對經驗也十分重要,校對人員必須加強學習,不斷總結校對經驗教訓,努力提高校對技能,逐漸減少校對差錯率。
3體會
隨著編排規范的不斷細化,編輯加工的難度不斷增大,校對的任務也日益繁重。科學的管理可有效地保障校對質量,從而有效地保障出版物的整體質量。
3.1把校對質量控制貫穿醫學科技期刊出版的全過程首先從論文源頭把好質量關。在錄用稿件時,要求打印清晰、用字規范。對作者的返修稿件應進行認真驗收,對作者提供的電子文件(磁盤、光盤等),要打開校對是否與修改稿一致。其次,把好編輯質量關。編輯人員在對原稿進行編輯加工時,要仔細閱讀,認真修改。修改稿書寫工整,標注清楚,修改符號要規范,以降低錄入的差錯率。第三,排版人員應加強對電腦和排版軟件的學習,了解醫學科技期刊編排規范和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及其用法的要求[2],做到錄入準確,版式到位,改版徹底。第四,校對人員要認真閱讀文稿和校樣,及時與作者、編輯、排版人員進行溝通,確保校樣與原稿的一致性,校對者的主要職責還是要對原稿負責,立足“校異同”,盡量“校是非”,努力減少校對差錯率。
3.2堅持審讀工作,不斷總結經驗
3.2.1印前審讀校讀付印前的清樣,從形式到內容作最后一次全面檢查、把關。通過印前審讀,及時修正和彌補編輯加工和校對工作的疏漏,盡可能將差錯消滅在印前,是提高醫學科技期刊校對質量和出版質量的有效措施。
3.2.2印后審讀醫學科技期刊編輯部一般人手較少,很少有專職校對人員,往往是一人多職,由于同時要顧及多方面的工作,難免存在一些“死角”。編輯部應定期組織專項業務交流活動,編輯要對出版后的期刊進行認真閱讀,結合管理規范,多角度、多方位地查找問題,熱情誠懇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讓編輯、校對人員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借鑒別人的長處,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醫學科技期刊的出版質量。校對工作與編輯工作一樣,責任重大,要實現對校對質量的有效管理,不但大有學問,也有一定的規律。校對技能的具備,一方面是編輯自身素質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校對工作進行互補,提高出版質量。加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不斷總結校對經驗,積極探索校對規律,密切編校關系,使審編校優勢互補,共同把好校對質量關,是提高醫學科技期刊出版質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