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現狀與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當前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課時少、內容陳舊、實驗器材不足、教學模式單一及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提出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化實驗內容、融合多種教學模式、完善考核機制等措施,并在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中進行嘗試。實踐表明,新的教學方式及內容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實驗內容
醫學免疫學是醫學院校開設的一門醫學基礎必修課,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涉及生物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等多學科知識[1]。由于其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學生普遍感到難學。作為一門前沿學科,醫學免疫學的很多理論與技術被應用于臨床診斷、治療與預防[2-3],故學好醫學免疫學對醫學生以后的臨床及科研工作至關重要。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4]。醫學免疫學實驗是學完相關理論知識后的初步實踐,在學生對理論知識與技術進一步理解以及動手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因此,如何提高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是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就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建議,旨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效果。
1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1課時少
醫學免疫學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實驗課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與技術的理解及掌握,但是,普通醫學院校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時相對較少。如我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的醫學免疫學總學時為52學時(理論課40學時+實驗課12學時),護理專業本科的醫學免疫學總學時為34學時(理論課10學時+實驗課4學時)。實驗課每次4學時,即臨床醫學專業有3次實驗課,護理專業只有1次實驗課。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了解免疫學技術,不得不在一次實驗課上,安排3~4個實驗項目。由于實驗內容多、時間緊,所以課堂上教師沒有時間提問,學生不理解實驗原理,只是按步驟操作,導致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1.2內容陳舊
醫學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臨床免疫學技術不斷進步,讓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的免疫學技術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目前,醫學免疫學實驗內容主要包括經典的凝集反應(ABO血型鑒定、抗鏈O實驗),沉淀反應(肥達試驗、單向免疫擴散和雙向免疫擴散),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斑點金免疫層析法測HCG,人淋巴細胞的分離,經典實驗偏多,涉及最新免疫學技術的實驗偏少,且實驗項目固定,很少更新。由于教師每年重復講授相同的實驗內容,難免缺乏教學熱情,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而教師的教學熱情又來自學生課上反應[6],學生沒有積極性,自然不會與教師互動,教師的教學熱情更低,學生也就更加沒有學習積極性,如此惡性循環,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1.3實驗器材不足
有些醫學免疫學實驗用到的試劑(如ELISA試劑盒、抗體等)比較昂貴,常常不能保證每人一套,而是每組(6~9人)一套,加上實驗設備有限,所以每組中只有1~2名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其他學生只能圍觀。這就導致大多數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就是個別同學的事,加之學習積極性本來就不高,便干脆放棄參與實驗的機會,玩手機、走神、課后抄實驗報告成為常態。
1.4教學模式單一
醫學免疫學實驗課一直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將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正確的實驗結果按部就班地呈現給學生,然后學生按照步驟一步一步操作。這種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認為參與實驗也只是機械操作,便不會主動思考,即使實驗結束后得到了錯誤的結果,為了交一份“完美”的實驗報告,也不會主動分析導致錯誤結果的原因,而是把課堂上教師講的正確結果寫在實驗報告中。
1.5考核機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數學生抱著“玩”的心態對待實驗課,認為期末考試考的是理論知識,很少涉及實驗內容。實驗成績的評定依據是實驗報告,不管是否參與實驗,只要寫出正確的實驗結果,就能得到滿分。這種考核方法既不能拉開學生成績,又不能充分反映學生真實水平,也無法引起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
2建議
2.1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實驗課時有限,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引入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即課前預習,課上講授、實驗操作。對一些比較難的實驗項目,課前安排學生查資料、預習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7],通過教師講解解決問題。如果教師講解后還有不懂的,可以與同學討論。對于一些簡單的實驗項目,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課上組織學生上講臺講解,其他學生補充,發現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提高學生參與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充分理解實驗原理及操作步驟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2.2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增加師生互動機會
21世紀是信息時代,“00后”已成為高校的主要群體,他們對手機、電腦有著特殊的親近感[8]。任課教師建立微信群或QQ群,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針對課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課后仍然不懂的問題與教師隨時交流,也可與同學討論[9]。針對比較難的實驗項目,教師提前把相關實驗原理的動畫、實驗操作視頻發到群里,方便學生觀看,以便課上更好地開展實驗。通過網絡平臺增加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2.3優化實驗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作為醫學免疫學經典實驗,凝集反應和沉淀反應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原理,又可以提高學生操作技能[10]。醫學免疫學是一門前沿學科,免疫學技術發展很快,教師必須認識到引導學生認識、了解最新免疫學技術的重要性。醫學免疫學實驗應該盡量減少經典實驗項目,增加涉及先進免疫學技術的實驗內容,如流式細胞術、化學發光、免疫印跡實驗等,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減少驗證性實驗,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科研思維,注重教學與科研并重[11]。這些新的實驗內容能夠激發教師教學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2.4融合多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才是現代教學的主流[12-13]。對于一些簡單的實驗項目(如ABO血型鑒定),采取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安排學生講解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教師通過問卷星等軟件設置8~10道關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題目,課前發給學生,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10分鐘左右)完成,教師結合學生答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對于實驗設備及材料不足或比較難的實驗項目(如流式細胞術測定T細胞亞群比例),可提前播放實驗微視頻,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流式細胞術的原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對于應用性比較強的實驗(如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測結核抗體),可利用乙肝病例導入實驗內容[14],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師生共同思考、解決問題。教師不可將正確實驗結果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結果正確的學生給予肯定;對實驗結果錯誤的學生,引導其分析原因,必要時進行指導,如果學生能找到原因,教師也要給予肯定。
2.5完善考核機制,反映學生真實水平
要想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就要采取有效的考核方法;要想提高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質量,就必須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我們將實驗成績占醫學免疫學總成績(理論考試成績+實驗成績)的比例由原先的10%提升到20%,將以實驗報告(10%)為考核依據轉變為實驗報告占5%、課堂表現占5%、形成性評價(課前小測試)占5%、操作考核(實驗課結束后安排一次操作考核)占5%[15]。此外,我們在醫學免疫學期末考試中增加實驗技術與實驗操作相關內容,以考查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情況。
3初步嘗試
我們在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中進行了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1、2班共65人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3、4班共66人采用改革后的實驗教學模式,4個班理論課與實驗課教師相同,具有可比性。
3.1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
3、4班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高于往年同專業學生。醫學免疫學實驗課上,基本沒有學生玩手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主動提問,實驗報告書寫認真規范,大多數人能得到正確結果且描述準確,部分學生即使沒有得到正確結果,也能如實寫實驗報告,對導致錯誤結果的原因做出詳細分析。
3.2考試成績明顯提高
3、4班醫學免疫學期末成績為80分及以上的學生占22.73%,明顯高于1、2班(13.85%),不及格率(9.09%)高于1、2班(29.23%),見圖1、2。
4結語
教育工作者要緊跟醫學免疫學的發展,不斷探索更加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師的知識儲備、專業素養與實驗教學質量有著直接關系[16]。學院應該創造機會,鼓勵教師去知名院校、醫院及科研院所進修學習,把最新、最先進的技術傳授給學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郝廣萍 宋善友 車昌燕 游荷花 梁小婷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