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對稿件學術審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多年的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工作實踐,總結出編輯在稿件學術審核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并基于這些問題,建議編輯從以下三個角度對文章進行學術審核:在選題方面,重點審核選題的時效性、科學性和創新性;在研究對象方面,重點審核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和對照組設置;在研究方法方面,重點審核研究方法的選擇和研究設計是否存在缺陷。并結合編輯審稿過程中處理的案例進行闡述,為醫學期刊編輯提高論文學術審核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學術審核;醫學期刊;編輯
1編輯提高學術審核水平的必要性
編輯對稿件的學術審核體現在處理稿件的全過程,包括稿件的初審及指導作者修稿。在稿件初審的過程中,編輯主要對稿件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文是否符合學術論文寫作規范、倫理方面等進行審核,并對選題和科研設計等學術質量進行初步把關[3]。實際工作中,編輯借助目前廣泛應用的系統(如“中國知網”不端文獻檢索系統)可以對論文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做出較準確的判斷[4]。但醫學發展迅速,編輯在初審中如何憑借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各領域稿件的學術質量做出大體的判斷對編輯的專業水平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我刊就存在一定數量率低、行文規范、符合倫理學要求送外審的稿件被審稿專家退稿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文章的學術質量存在嚴重的缺陷,而編輯無法判斷出來。因此,在初審過程中編輯應高度重視對稿件學術質量的審核,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審核方法,提升自身的審核能力,提高稿件的處理的效率和準確率。在根據專家的審稿意見指導作者修改稿件的過程中,編輯主要根據專家的審稿意見,提煉有效的修改信息給作者。但許多審稿專家的審稿意見只是定性的評價,沒有提出建設性強的修改方法,或是只指出了文章突出存在的學術問題,對隱藏的學術問題沒有進行闡述。這樣導致修改意見的針對性、可參照性不強,修改回來的稿件質量差強人意。如若在返回修改意見的同時,編輯也能對文稿存在的審稿意見之外的學術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并指導作者修改,修回稿件的學術質量將得到很大完善。由于醫學學科發展迅速,專業不斷細分。醫學編輯很難對各個專業領域都有較深的了解,必須依賴同行評議對稿件學術質量作出科學的判斷。但審稿專家工作繁忙,大多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審稿,提出的意見不可能面面俱到,為了保證刊物的學術質量,編輯有必要努力掌握學術審核的基本方法,協助審稿專家把好稿件質量關。
2編輯進行學術審核的幾個角度
2.1從選題方面審核
從實踐經驗看,很多醫學學術論文是一線醫學工作者對工作實踐中取得進展的分析總結,對同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部分作者由于職稱晉升等壓力,沒有對論文選題進行仔細推敲,導致利用時間久遠的研究資料撰寫論文,不對選題成立與否進行考察便盲目開展實驗,突出創新性而研究結果牽強適得其反的案例不在少數。基于編輯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稿件選題的學術審核:(1)對選題的時效性進行審核。科技論文的價值在于反映當前的研究成果,為今后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推動科技不斷進步。研究成果的時效性對其學術價值大小,學術生命力的長短有重要的影響。我刊收到的某些投稿行文符合科技論文寫作規范,科研設計、結果分析具有科學性,但時效性較差,刊發意義不大。如某篇疾病監測類的文章收集數據跨越時間近10年,但全部為10年前的數據,在疾病譜已發生較大的變化的背景下借鑒意義不大,編輯部予以退稿處理。(2)對選題的科學性進行審核。選題的科學性是判斷科學研究是否具有開展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如果選題不科學,即使研究方法先進,統計學分析方法運用恰當都不能被錄用。如我刊收到一篇名為《p115RhoGEF/RhoA信號通路在高糖致腦微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異常中的作用》的投稿,該研究中高糖濃度設計劑量分別為100、200和300mmol/L,但該高糖設計濃度不合理。從常識可知,如果人血糖達到100mmol/L,不可能生存,因此,即使該研究得出結果也毫無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并且100mmol/L以上的糖濃度已經明顯影響培養液滲透壓和細胞生長、代謝,編輯部做出退稿處理。又如,某篇采用動物模型探討胰島素抵抗與同型半胱氨酸關系的文章,考慮到該研究內容在人群研究中已有明確結論,該文制備動物模型重復人體研究而無進一步的機制探討,意義不大。可見,在對選題科學性的審核中,編輯要善于總結審稿切入點。上述兩例僅作拋磚引玉,說明在對實驗研究進行學術審核時,選取的受試物濃度設置是否科學、實驗研究是否對后續研究有借鑒作用是影響文章選題科學性的重要因素。(3)對選題的創新性進行審核。創新是學術價值的基本特征,也是期刊評審稿件的核心標準之一。學術界認為創新基本可以概括為下幾種方式:①運用新理論、新方法解決新問題;②用新理論、新方法解決老問題;③用已有的理論和方法解決新問題;④用新的研究視角解決老問題[5]。實際工作中發現,部分論文存在夸大創新性的問題,易對編輯的學術審核產生誤導。例如,有些作者為了突出其選題的新穎性在論文的前言中使用“國內幾乎未見相關研究報道”的措辭,或是夸大其研究的重要性,但研究結果卻很簡單。這就需要編輯在對專業領域新進展加強學習的同時,掌握辨別稿件創新性的技巧。此外,作者的研究經歷、所在研究機構、基金資助情況和參考文獻的時效性均可以從側面協助編輯對稿件的創新性進行審核。
2.2從研究對象方面審核
(1)樣本代表性的審核。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往往由樣本的結果去推斷總體,所得結果是否與實際相符取決于樣本的代表性。編輯在實踐中發現,研究結果出現偏倚的論文往往樣本缺乏代表性,編輯在審稿時可以對主要結果進行瀏覽,如發現不合常理之處,應對樣本的代表性進行重點考察。例如,我刊收到一篇《寧波市冠心病高危人群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調查和影響因素分析》的投稿,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肥胖是冠心病高危人群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因素,與絕大多數研究結果相悖。審稿時發現,該文對研究對象的選取介紹簡單,且存在大量樣本缺失,并且沒有對實際參與調查人群和應調查人群是否存在性別、年齡構成方面的差別進行說明,樣本代表性不足。(2)對照組的審核。設置對照是醫學科研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臨床試驗中設立條件相同且診斷一致的一組對象接受與試驗組不一樣的試驗措施,目的是和試驗組的結果進行對照性的比較,以證明兩組(或多組)間結果的差異及其程度。如果沒有設立對照組,就很難斷定治療措施的有效性[6-7]。所以,設立對照組很有必要,編輯應著重審查。臨床試驗中除了應設立對照以外,編輯還應考察對照的設立是否合理的問題。對照組設立是否合理與研究取得的結果和結論有直接的關系[8]。對照組必須是來自同一個受試群體,受試情況也必須基本相似。2.3從研究方法方面審核(1)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我刊作者中很大一部分為預防醫學工作者,其研究內容常常為危險因素與疾病關系的探索,使用的方法通常為橫斷面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等。根據研究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流行病學方法是得出可靠結果的前提,因為無法判斷危險因素和疾病的先后順序,橫斷面研究在因果關系探索中驗證性不強;普通的隊列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往往實施起來難度較大;病例對照研究在疾病危險因素探索中最為常用,但作者往往在使用中存在著問題。如我刊收到一篇名為《天津市城鄉青少年脂代謝狀態及其與生命早期營養因素的關聯研究》的來稿,主要論述的是基于橫斷面調查,通過對研究對象進行血脂測定以及問卷調查,獲知脂代謝基本流行病學特征以及相關危險因素信息。考慮到危險因素涉及大量研究者幼年時的信息,時間跨度過長可能影響回憶的準確性,加之研究對象的血脂水平和其近年來的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所以,只有排除近期生活方式等的影響后才能體現生命早期營養因素和血脂水平的關系,采用隊列研究的方法不合適。建議作者重新整理材料撰寫論文,更換研究方法,并從專業的角度,建議其采用病例對照的方法進行研究,既糾正了隱性的學術錯誤,又提升了文稿的學術質量。(2)研究設計是否存在缺陷。有些文章的研究設計存在缺陷。如我刊收到的一篇名為《血脂康聯合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合并血脂異常的療效分析》的文章,將60例高血壓合并血脂異常的社區患者分為兩組,在改善生活方式及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礎上,治療組給予血脂康治療,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6個月后的療效及安全性。考慮到作者采用血脂康聯合氨氯地平與阿托伐他汀聯合氨氯地平進行比較,觀察治療前后血脂的變化、血壓的變化,實際是在觀察血脂康與阿托伐他汀的調脂作用有無差別,建議作者改善設計,直接選取血脂異常的患者進行兩組療效的比較。
3結束語
醫學科研論文通常有相對固定的文章結構和邏輯脈絡,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和集中性。隨著我國醫學的迅速發展和科研投入的持續增長,醫學科研論文的產出量近年來正快速提高[9]。面對大量的來稿,編輯更需要在工作中總結經驗,重視初審和指導作者修改兩個關鍵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編輯在稿件學術審核中的作用。在初審時,編輯如發現稿件學術質量存在重大缺陷可直接退稿,避免不必要的后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外審專家的工作壓力,降低出版成本。在指導作者修改的階段,編輯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在學術審核方面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協助專家完成好稿件學術質量的把關[10]。科技期刊編輯的學術審核水平與期刊的學術質量息息相關,是編輯業務能力體現的重要方面,但科技期刊編輯學術審核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編輯通過各種途徑主動學習,積累經驗,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應勇于質疑,可以將自己對稿件的預期與專家的審稿結果進行比較,在對比中吸取經驗,或是主動向審稿專家提出疑問,在探討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顧凱,魏臻,陳玲,等.科技期刊稿件初審中技術審查的意義及注意事項[J].編輯學報,2013,25(6):569-570.
[2]鄧強,庭欒嘉,王紅,等.醫學科研論文編輯初審的方法及要點[J].編輯學報,2012,24(1):27-29.
[3]劉大乾.學術期刊論文編輯初審淺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93-196.
[4]王育花.利用遠程稿件處理系統和AMLC鑒別可疑學術不端的方法[J].編輯學報,2017,29(1):60-63.
[5]毛殷.論科技學術期刊的4個特定審稿評判標準[J].編輯學報,2015,27(5):419-422.
[6]胡良平,劉惠剛.如何洞察臨床科研設計中的陷阱[J].中華乳腺病雜志,2010,4(3):282-283.
[7]富群華.醫學論文實驗設計的編輯科學性的審讀[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97-998.
[8]王小寒,冷懷明.編輯初審臨床醫學論文發現的科研設計常見問題及處理策略[J].編輯學報,2015,27(1):38-40.
[9]鄧強庭,欒嘉,王紅,等.醫學科研論文編輯初審的方法及要點[J].編輯學報,2012,24(1):27-29.
[10]高申,李國玲,杜宇欣.科技期刊稿件退修中編輯主動性的發揮[J].編輯學報,2009,21(1):84-85.
作者:高申 劉亞萍 李翔 田光悌 李秉勝 單位: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