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美醫學教育差異比較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美兩國歷史文化迥異,教育體制差異也很大。本文闡述中美兩國在醫學教育和醫學生培養上的不同之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期對國內臨床醫學生的培養有所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中美;醫學教育;差異
筆者有幸作為聯合培養醫學博士研究生赴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院學習、深造近兩年的時間。與美國醫學生共同學習和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也切身感受到美國醫學生培養、教育體制的諸多利與弊。
1培養周期差別
在美國,醫學生的培養通常是從常規大學基礎課程教育開始的,一般學生大學畢業工作幾年,才考慮進入醫科學院學習,通常4年,其中3年基礎課程,1年臨床課程。而后拿到學位證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再根據自己選擇的專業做3~6年的住院醫師工作,前后連基礎學習加臨床實踐需要7~10年的時間,還不包括其以前學的大學本科或醫學預科(相當于大學本科)的4~5年時間[1]。相比較而言,國內醫科院校大多還是5+3+3的模式,即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2]。顯而易見,國內的培養周期、培養強度略遜于國外。國內醫學生的培養時間短,直接造成醫學生獲取的專業知識面太窄,缺乏大量的臨床實踐,也缺乏必要的社會體驗。國內的培養模式,通常對學生的要求單一,只需要學好相應的功課,只注重基礎理論、應用基礎、臨床課程的書本學習。在人文教育等方面,有所欠缺。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者開始關注我國醫學生知識面窄、學識內容單一的問題,很多醫學專科院校開始和綜合類大學合并,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已經意識到門類學科、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對醫學專業學習的必要性和有益補充[3]。
2入學門檻有差異
美國醫學生的求學門檻相對要高很多。在美國,能夠選擇學醫的大學畢業生大多都是同類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這些學生通常要有穩定而優異的大學期間的學科成績,還要有完整的志愿者經歷,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經歷和從事社會活動的經歷,這比我國招收醫學生只看重書面成績要合理和科學得多。美國學生申請醫科院校,通常要通過MCAT[4](美國醫學生入學標準化考試)入學考試,只有達到高分者才有機會繼續申報。美國幾所知名的醫學院校,每年招收的新生不過一兩百人,這與國內擴招后動輒上千的招生數相比的確少得可憐。然而,正是經過這樣的選拔體制,才使得美國97%的醫學生都能夠順利畢業,因為能力平庸的學生早已被擋在入學的高門檻之外[5]。美國學醫的高門檻,還體現在高額的學費上。保守估計,中國醫學生一年的學費為10000~12000元之間,而美國醫學生一年的學費,再保守估計也要4萬~5萬美元,折合約30萬元人民幣[6]。在美國,大多醫學生在享有部分獎學金的同時,主要依靠貸款完成學業,父母的資助通常很有限,因而很多醫學生剛剛畢業就已然成了“大負翁”。當然,不可否認,美國醫生的高收入,使得大多醫學生在求學期間的欠債很快就能得到償還,但美國醫學生這期間所經受的磨礪絕不比國內學生少。
3學習態度差別
眾所周知,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為嚴格的,中國的科舉考試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此前,人們總有一個觀念,就是中國的學生往往是最會讀書、最為用功的,其中中國的醫學生尤甚。事實上美國醫學生的勤奮和自律也是為人所折服的。例如,大學三、四年級的醫學生,對于臨床工作學習的態度是非常主動積極的。很多醫學生通常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在六點半正式查房前要查看自己所管的所有患者,并完成相應的病歷記錄。如此的忙碌和重壓之下,美國醫學生大多樂觀、開朗,很少聽到哪個學生報怨工作太辛苦。一名協和醫學生在美實習階段,曾有過如下一段經歷,“在創傷外科的第一天,我就得到一個呼機和一間值班室。我要每三天值一個24小時班,隨時準備奔到急診室幫助醫生處理911急診患者。有幾次值班時,我在夜里2點鐘左右被呼機尖銳的叫聲驚醒,急急忙忙跑到急診室搶救911患者,但每次總是美國醫學生比我先到,并早已穿好鉛衣,準備就續。他的眼上絲毫沒有睡意,只有專注與熱切,我不禁暗自佩服。”的確,美國醫學生的勤勉、任勞任怨體現在方方面面,很值得國內的醫學生去效仿、學習。
4求學動機不同
如前所述,美國醫學生培養周期長,學費高昂,工作辛苦[7],可是還有很多美國孩子視學醫為自己的終極夢想與中國醫學生不同,美國醫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忠誠很大程度上源于興趣。美國醫學院的錄取資格中要求申請者至少已經具備一個學士學位。通常經過完善的本科教育,美國醫學生往往已學會獨立、客觀、理智地思考問題,并能對自己的喜好及未來職業做出合理的抉擇。這和國內的情況不一樣,在中國,部分醫學生選擇該職業是父母親朋的驅動使然,自己對這個職業缺乏起碼的了解和認知,興趣更是無從談起。還有部分學生是為了生計不得已而為之,有些醫專學校,招收的是高考成績欠佳,又為了謀生而不得不求一技之長的學生。正規醫科高等學府中,也不乏那種為了收入、為了社會地位而學醫的年輕人。中國學生決定上醫學院時還只是剛剛成年的高中畢業生,許多人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和對社會的認知還很不成熟,對于學醫之路的艱辛、漫長也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因而在之后的求學過程中遇到挫折、困難時,難免會喪失耐心與熱情,甚至逐漸失去學醫的興趣。除此之外,高額的學費也是把雙刃劍,既可能讓學生對學醫望而卻步,也可能反之激勵醫學生,要勤學苦練,一來對得起這筆來之不易且不菲的開支,二來盡快學有所成,以便盡早成為真正的醫生,有機會享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由此可見,在興趣和金錢的雙重驅使下,美國醫學生比中國醫學生在求學之路中表現得更加積極和主動。
5學習方式有別
中國學生大多喜歡單兵作戰,自己聽課、自己上自習、自己做功課等等。而美國的大學生當然也包括廣大的醫學生,更注重團隊合作(Teamwork),更加崇尚小組學習。中國大學的圖書館和教室,往往很安靜,隨處可見埋頭苦讀的學子。在美國醫學院的圖書館,大多提供一些大家討論的開放式小組學習的場所。通常在這里,三五個醫學生成群結隊地坐在一起,相互探討問題或共同完成作業。這種團隊學習的模式首先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此外對拓展、激發某一個體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很大的幫助。從自身比較來看,國外醫學生的這種學習模式值得推崇。
6臨床實習迥異
美國的臨床教學活動非常完備。通常每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病例討論、病例分析。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大家從不拘泥于資歷和業務能力,都有機會暢所欲言。美國醫學生長久以來所經歷的開放式教育,也使得其往往在這種公開討論的場合,表現積極主動并樂于各抒己見。這與中國醫學生的過分嚴謹、低調甚至稍顯木訥大相徑庭。在美國醫院里,住院總醫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帶教。病例討論過程中,作為主持人,住院總醫師更愿意詢問、啟發剛剛接觸臨床的醫學生,其見地和想法大多會被虛心接受或是采納。在國內,鑒于國情所需,患者數量太大,可能直接導致醫療質量的下降,醫療質量下降的同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醫療教學。面對每天出不完的門診,做不完的手術,很少帶教老師會和學生多溝通、多討論、多講解,這的確是國情所決定的,但仍應設法改變這種現狀。除了常規的臨床活動,美國醫學生通常可以獨擋一面,單獨出診面對患者。在很多大醫院的門診,患者首先接觸的是低年資的住院醫師或是高年資的醫學生,在他們查看并進行一些基本處理后,患者才有機會直接面對上級主治醫師或是教授。門診的這種運作模式,為醫學生提供很好的鍛煉和學習的機會,從實戰出發,使得醫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這種職業氛圍當中,對其自身業務能力和與患者溝通交往的能力也是一種極大的鍛煉。而在國內[8],縱使教授在門診忙得焦頭爛額,醫學生通常也就只能扮演打打字、開開化驗單的角色,完全沒有機會獨立接待、處置患者。綜上,中美醫學生教育培養上的幾點差異,值得深思。西方的醫科教育確有其獨到、精辟之處,但不可否認這也是建立在其特有的人文背景和社會體制之上的,全盤西化必然偏頗,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擇其長處為我所用才是大勢所趨。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尊師重教已有成百上千年的歷史,長期的積淀使得中國自身的醫科教育模式也有很多優勢所在,繼續發揚和繼承這些優勢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國內的醫學生從教群體絕不能固步自封,隨著時代的發展,勢必有一些教育的方式和觀念會被逐漸淘汰,這就要求在繼承精華的同時要敢于否定糟粕,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才能長久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旗濤,曹德品,王玲,等.訪問美國醫學院校側記[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1):59-60.
[2]李響,李立明,金濤.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與美國醫學教育的差距[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4):634-637.
[3]劉禧,段云友,孫嗣國.美國醫學教育的趨勢及對我國醫學生培養的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25-127.
[4]陸宏偉,張亞飛,尚皓,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幾個問題初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8(8):2-4.
[5]劉濱,王家耀.淺析美國醫學教育概況[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7,24(1):22-24.
[6]陳麒.未來最有“錢”途行業之資源行業[J].高考金刊,2016(11):46-47.
[7]李亞敏,陳俊國.國外醫學研究生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126-127.
[8]王琳,竇科峰.醫學生實習帶教體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5):486-487.
作者:王琳 竇科峰 單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肝膽胰脾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