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類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生進入大學之后面臨著各種適應性問題,輔導員針對所帶新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適應性教育,幫助新生度過大學生活,促進他們成長成才。
[關鍵詞]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
新學期伊始,醫學類高校又迎來了新一屆的大一新生。他們懷揣著各自的夢想,興高采烈地從高中來到了大學。雖然朝氣蓬勃、豪氣沖天,但面對嶄新的大學生活,他們在學習、生活、心理上呈現出各種不適應現象,這將影響到以后三年的學習生活[1]。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幫助大學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輔導員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一、大一新生常見的不適應問題
1.環境的不適應。大一新生來自五湖四海,由于地域文化、教育背景不同,他們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當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宿舍環境、新的管理方式,會形成巨大的反差,從而不適應。尤其是我校女生宿舍,十幾人同時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生活中的小事也成了他們不適應的根源。
2.學習的不適應。大學學習不同于高中“灌輸式”的教學,也沒有老師和父母不停地督促。大學開設的每門課程一個學期便結束,每次課教學內容多,教學進度快。尤其是醫藥類專業課程,如“人體解剖學”。如果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自覺的復習、預習,不改變被動學習的方式,很難跟上教學進度,更不要說學好學透。課程內容越學越多,越學越不懂,整天渾渾噩噩,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厭學、逃學、甚至自我放棄,變得沉迷于手機或者網絡。
3.人際交往的不適應。中學階段人際交往的圈子比較小,基本都是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交往的內容也與學習有關。而到了大學,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風俗習慣和性格特點的同學,造成了人際交往的復雜和困難。有的同學一方面期望獲得新的友誼,找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又害怕與陌生人交往,不知道該如何交往,缺乏交往的能力。有的同學甚至故意封閉自己,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即使參加了也保持沉默,逐漸形成交際障礙。這些同學往往容易因為交往挫折而引發心理問題。
4.心理上的不適應。很多同學進入大學之后,都會經歷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面對新的校園環境、新的教學方法、新的人際關系、生活中的不如意、學習上的焦慮等,新生很容易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而產生心理落差。
二、創新新生適應性教育機制,幫助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
1.完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贏得良好起點。新生在適應大學新環境和角色轉換過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已經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更有甚者因此產生了心理障礙。因此,醫藥類大學新生輔導員要高度重視新生的適應性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幫助他們解決適應期出現的種種困惑,幫助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學習。每年新生入學,學校都會對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文明養成教育、安全教育、校規校紀教育、專業介紹、校史教育等內容。這些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對引導新生適應學校新環境、了解自己的專業、調整學習生活狀態等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短時間內集中的專題教育很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因此,輔導員要完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靈活入學教育模式,增強入學教育的實效性,讓入學教育真正內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除了通過專題教育,集中開展校規校紀教育、校史校風教育、安全文明教育、專業素質教育等專題學習;還可以通過新生自我介紹、班級活動、團隊訓練、拓展訓練、集體比賽等活動形式,讓新生更快的了解同學,融入集體,找到集體歸屬感,形成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2.開展專業認知教育,培養新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意識。大學學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加上專業學習的特點,需要進校后有較強的計劃安排和自主學習能力。不像高中那樣,由老師安排好每天的學習內容。大學生只有對學校以及對所學的專業有了足夠的認識,對所學專業產生了積極興趣,才能明確奮斗目標,努力進取。因此,輔導員要邀請專業教師給新生做專業介紹,使學生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畢業后的職業發展等內容,讓他們對所學專業有深刻的了解。此外,還可以通過邀請二年級學習比較好的同學開展學習交流會,為新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指導和幫助。由于年齡相差不多、經歷相似更容易有共同語言,更容易溝通交流,效果更好。如果輔導員能夠邀請到已經畢業的本專業的同學,就專業學習、實習、工作等方面現身說法,對大一新生更有幫助。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專題教育,大一新生對自己在校的學習、生活、實習以及畢業后的工作都會有個全面的清晰的認識,從而堅定專業思想,設定學習計劃,制定學習目標,而不是整天渾渾噩噩,不知道做什么。
3.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樹立職業意識。大學不僅是學習的園地,更是通往社會的橋梁。在這里,大學生將完成由學生到職業人的過渡。大學新生要明確“讀大學,就是讀職業”,選擇了哪個專業,將來就從事哪個職業,選擇了職業就是選擇了未來和人生。因此,為了學生更為美好的明天,輔導員要幫助新生從大一開始培養職業意識,認識社會的職業分工,掌握職業基本知識,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可以通過講座、專題活動、就業指導等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生涯設計和大學目標的規劃,促使新生初步設計自己的發展方向,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將每一階段的目標具體細化,便于操作和實行。在每個階段,輔導員安排班級干部逐一檢查計劃是否落實,給予相應的改進意見。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督促,新生在輔導員的幫助之下對自己的專業、學習、就業就有了明確的認識,從而不斷進取,順利度過適應期。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在大學,光會學習還不行。要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與共享。同學之間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幫助新生順利度過心理適應期,使新生對學校對班級有歸屬感。因此,輔導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同學們有更多的與本班甚至本專業同學溝通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學會與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學會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幫助新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意識,逐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此外,輔導員要多鼓勵新生參加學生會、社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鍛煉各種能力,尤其是適應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說“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作為一線工作的輔導員,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有針對性的加強和完善新生的適應性教育,引導學生創作一個大學生活的良好開端,引導他們不斷進取,勤奮學習,增長本領,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甑瑞.大學新生的理想與學習適應關系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4).
作者:宗頂俠 單位: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