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重癥醫學教育的可行性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專業教學中開展重癥醫學(ccM)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3月參加兩段式教學的44名中西醫結合專業教學的本科大四學生,按照標準的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22名,觀察組開展ccM教學,對照組未開展,實驗后,開展情景模擬及理論考試,對比考試成績。結果觀察組理論考試成績[(87.64±7.12)分]、情景模擬考試成績[(89.16±7.43)分]均高于對照組[(62.71±8.34)分、(70.51±8.91)分](P<0.05)。結論在中西醫結合專業教學當中,開展ccM教育可行且必要。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專業;重癥醫學;理論考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2019年1-3月,選取參加兩段式教學的44名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本科),均已大四,將學生按照標準的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共分成2組,每組均為22名,對照組中,男12名,女10名,年齡區間22-25歲,平均(23.4±0.5)歲;觀察組中,男13名,女9名,年齡區間22-25歲,平均(23.2±0.4)歲;兩組年齡等資料經全面對比,均差異不明顯(P>0.05)。1.2教學方法1.2.1準備階段(1)選學生。針對中西醫結合專業大四學生(參加兩段式教學),開展有針對性的重癥醫學宣傳,使其能夠從根本上,了解到、認知到學習重癥醫學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在學生當中,以一種隨機方式,從中選擇44名學生當作本次研究對象,然后將其對等分成2組,每組均為22名。(2)對帶教老師進行相應選擇與培訓。在對帶教老師進行選擇時,主要通過教師試講等實用方式,擇優選出。從基礎層面來分析,在選擇帶教老師方面,需要從根本上滿足如下條件:其一,重癥醫學工作時間>10年;其二,職稱達中級以上;其三,不僅要有高尚的敬業精神,而且還需要擁有高度的責任心;其四,在具體的語言溝通與表達能力上,要比較突出;其五,在具體的知識面上,應比較廣泛。需要指出的是,在選出所需要的帶教老師選出后,組織其認真學習《實用重癥醫學》及國內外其它相關知識。(3)制定教學計劃。結合學習資料,集體備課,且完成教學計劃的制定,從諸如重癥醫學概論、休克與循環功能支持、惡性心律失常等方面,介紹重癥醫學專業,而在具體的介紹方式上,可選擇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來進行,而在理論的課時上,共設有34學時;除此之外,需要強調的是,針對重癥醫學,引起在時間性上比較突出,因此,可以配合于臨床見習,后者同樣是34學時。1.2.2實施階段:對照組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觀察組則開展如下活動:(1)理論教學。針對開展兩段式教學的學生,其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都在醫院;此外,在每天當中,都有半天時間被分配到醫院的各個科室見習,所以,在全院范圍內,各個科室所收治的重癥患者,學生都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知曉,并且還能比較高效的參與其中;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數教師所采用的是機動授課,也就是說,積極與醫院所接收的那些具有典型性、針對性的急危重癥病例相結合,采取各種實用且高效的教學方法,如模問題導向法等,把學生安排在各種真實的救治場景當中,“真槍實戰”,另外,在此過程中,通過開展帶有引導性的提問,以及幫助患者解答疑難困惑等方式,來幫助、引導學生快速進行“搶救”,最終完成所布置的教學任務。(2)臨床見習。在醫院臨教部的積極協助下,借助醫院高仿真模擬教學設備,在學習一些章節時,采用模擬教學法、而在見習期間,教師結合具體的授課內容,制定見習方案與具體計劃,規范教學查房,加深學生理解與掌握深度;此外,針對重癥醫學科當中的部分常見操作,如深靜脈置管等,盡可能借助床旁觀看,使學生于病房內,對操作步驟有更深入的理解。1.2.3評價階段:在見習后,兩組均參加標準的情景模擬、結業理論考試;考試后,科主任進行閱卷與評分。1.3統計學處理。SPSS20.0處理數據,(±s)表示考試成績,t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
2結果
觀察組理論考試成績、情景模擬考試成績相比對照組,均顯著偏高(P<0.05)。
3討論
在整個臨床醫學架構當中,重癥醫學為其基礎構成,其不僅是醫院整體醫療實力的重要體現,而且還是醫院綜合救治能力的核心體現,乃是醫療技術水平提升的標志[3]。現階段,針對重癥醫學而言,其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整且優質的理論體系,不僅有自身的專業特點,而且還有具體的目標科研方向以及明確的醫療任務,在整個現代醫學體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管是在那些具有日常性、針對性、典型的臨床醫療衛生工作當中,還是那些特點比較鮮明、突出的災難事件救治中,重癥醫學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5]。針對我國的重癥醫學事業來講,盡管有著較晚的起步,但也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發展與進展,許多醫學院校已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在具體的專業設置方面,進行了重癥醫學專業的相應開設。近年,盡管我國在重癥醫學發展中獲得了不錯的成就,國家也對重癥醫學給予了足夠重視,但需要指出的是,現階段,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醫護人員水平層次不齊與對從業人員有著較高要求之間的剪刀差問題等[6]。因此,在醫學院校開展重癥醫學教育,實為趨勢所在。針對重癥醫學來講,其除了能自主化的處理臨床問題的完備的理論體系之外,還具有多學科交叉的基本特點,有著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還需要指出的是,對于重癥醫學來分析,其能夠把循證醫學所得到的結果,黨最整個理論的基礎所在,而且還十分重視臨床實踐工作,因此,可根據現實需要,把重癥醫學的具體知識與理論,當作救治患者的基本規范與指南[7]。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本文特別加大了臨床見習方面的強化力度,使重癥醫學學時與理論授課學時對等,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此外,還需要指出的是,重癥醫學除了是一門比較獨立的臨床醫學學科之外,還是一門多學科較差的學科類型,其中涉及到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其他學科,因此,將重癥醫學課程開設在大四階段,學生已經將大多醫學課程學完,因而重癥醫學授課相關基礎已經具備,可以更加高效的投入到此課學習當中。由本文研究得知,觀察組無論是在理論考試成績上,還是在情景模擬考試成績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提示,將重癥醫學應用于中西醫結合專業教學當中,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能強化其見習技能,可行且必要。
參考文獻
[1]周印廷,周洋,施揚,等.師承教學與臨床教學結合的多維一體化策略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5):1-3.
[2]胡婷嫣,趙夷,胡占升.循證醫學教育模式(EBME)在重癥醫學科臨床教學中的實踐[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7):16-18.
[3]田莎,黃立中,成紹武,等.多形式教考模式在”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341(6):126-128.
[4]肖煒,呂志平,孫曉敏,等.現代醫學教育環境下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選擇[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v.26,273(14):31-34.
作者:王凱 單位:四川省達州市中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