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以就業核心能力為導向促進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教學改革。方法:通過轉變學生思想和教育理念,進行專業課教學與實訓改革,將GSP模擬藥房建設與VR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學習。結果:學生就業后具備核心藥學服務能力。結論以就業核心能力為導向促進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教學改革,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獲得成就感。
關鍵詞:就業核心能力;高職院校;藥學服務能力
據調查,高職高專藥學專業90%以上的學生就業方向是藥品銷售,學生一方面有“學習無用”的挫敗感,以至于從心理上看輕藥學專業知識,認為“賣藥”工作不用上學的人也可以勝任;另一方面無法和消費者進行良好溝通,不能有力說服消費者來買藥,也無法準確回答消費者的疑問,因此難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不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歸根結底,藥學專業學生沒有弄清楚藥品是特殊的商品,“賣藥”的實質就是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要轉變學生思想,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就迫切需要以就業核心能力(藥學服務能力)為導向,促進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教學改革。
1以就業核心能力為導向,樹立藥學服務“以人為本”意識
現代藥學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傳統以藥品供應為中心的階段;第二階段為以參與臨床用藥實踐、促進合理用藥為主的臨床藥學階段;第三階段為更高層次的以患者為中心、以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為宗旨的藥學服務階段。藥學服務反映了現代醫療服務模式和健康觀念,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專業的藥學服務是時代賦予藥師的使命,同時也是社會發展和醫藥學技術進步的結果。藥師是醫療保健團隊中的重要成員,是指導患者合理用藥的終端,肩負著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使命,有責任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通過實施專業的藥學服務確保患者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盡量避免藥源性疾病的出現。藥學服務與醫療保健、護理服務一樣,對保障公眾健康和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意義重大。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在精準醫療時代,推崇精準醫療服務。藥學專業學生畢業后承擔藥師工作,直接和與人們生命息息相關的藥品打交道,并且大多數學生要在藥品銷售領域提供藥學服務。因此,需要專業知識支撐我們的思維,裝備我們的大腦,用藥學知識說服消費者,正確解答消費者的問題以及減少用藥誤區,這樣才能保證患者用藥安全。鑒于學生專業知識的差異以及藥學服務中形形色色的人群,要在專業課教學與實訓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每一個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每一個畢業生能夠提供高質量的藥學服務,就要培養其核心競爭能力。理論聯系實踐、教學做一體化是時代賦予教育者的使命。我們以實訓練習為契機,模擬實戰演練,除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外,還引導其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在做好藥學服務的同時努力提升人文素質,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踐行“以人為本”理念,讓藥學服務緊跟時代步伐。
2轉變學生思想,認識到藥學專業特點和各學科的重要性
學生就業后之所以存在“學習無用”的挫敗感,是因為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不能提供有效的藥學服務,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專業知識匱乏,不能使消費者信服。要轉變學生思想,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
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邊學邊實習,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在給消費者推薦藥品時不至于語言匱乏,沒有說服力。建立“五短一長”實習機制,即一年級寒暑假、二年級寒暑假、二年級理論課結束前的在校短期強化實訓階段以及三年級整年的實習。
2.2搭建畢業生與在校生交流平臺
邀請畢業生講述自己的工作經歷、感悟以及專業知識的不足之處,引導在校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扎實學習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通過交流學生更加明確就業核心能力是提供專業藥學服務的關鍵,樹立牢固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信念,同時還要了解消費者心理,具備良好溝通和應變能力等綜合素養。
2.3明確崗位需求,將執業技能單元化結合
近5年就業崗位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教學,體現學科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更好地提高技能。以就業核心能力為導向,將執業技能單元化,采用“理論+案例+實戰”的方式,對就業核心能力進行解析,使學生真正擁有就業能力,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
3專業課教學改革
3.1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施翻轉課堂
傳統教學模式在“互聯網+”時代凸顯出越來越多的弊端,填鴨式教學、應試性教育等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學中我們嘗試對學生分組,一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一組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建立相同的考核機制,對比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就業能力的差異。實踐證明,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尤為突出,對待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也較強,核心藥學服務能力更好。
3.2優化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
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高職院校教師注重基礎知識講解,很多專業課教師都會指導學生學會使用藥典,如藥物分析、藥劑學課程教師都會進行藥典查閱訓練,造成資源浪費。再如處方分析和調配實驗,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學基礎課程教師都會開設,學生在上課時更側重藥物的藥理學作用、配伍禁忌和臨床應用學習,比較容易忽視藥物劑型、藥物的用法、藥物作用機制、藥物化學結構、疾病的動態發展變化及藥物的不良反應對疾病的影響等,而這些問題都是合理用藥需要考慮的。因此,要優化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教師要講清楚各專業課程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系統講解藥學專業知識,使學生在宏觀上了解藥學專業知識體系,在微觀上把握具體知識點,進而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更好地提供藥學服務。
4實訓改革
4.1綜合實訓的開展
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原則和“基于工作過程”的指導思想,安排教學內容,實現對學生已學知識的激活、重組和優化[1]。按原輔料準備—制劑制備—質量分析—動物模型的構建—建設GSP模擬藥房順序開展綜合實訓。例如,阿司匹林作為非甾體抗炎藥,在臨床的應用非常廣泛,并且不同人群使用時注意事項不同,還存在很多禁忌證。對阿司匹林進行合理用藥服務時,需要知道該藥的藥理作用和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阿司匹林結構中含有羧基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所引起的哮喘是副產物乙酰水楊酰和乙酰水楊酸酐所致,阿司匹林的分解產物游離水楊酸可引起腹痛。綜合實訓的開展可以使學生清楚地知道阿司匹林是如何合成的,副產物和分解產物是什么,普通片劑、腸溶片及緩釋片的區別和優點各是什么。模擬藥房建設盡可能遵循GSP要求,建成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2]。在建設模擬藥房過程中,鍛煉學生開辦藥店技能、藥品采購驗收和管理技能、藥品儲存和維護技能等;在模擬藥房中,鍛煉學生藥品營銷技能、藥品調配技能等。
4.2任務驅動教學法及VR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又叫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的教學方法[3]。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是培養學生藥學服務能力,讓學生變為主角,通過情景設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靈活運用專業知識,查漏補缺,使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VR虛擬現實技術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再現真實的臨床場景,使學生的學習、訓練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實現個性化學習[4]。總之,以就業核心能力為導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滲透實踐鍛煉,在學習中感悟,不斷對知識進行系統性提煉和總結,做到學以致用。同時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藥品作為特殊商品的神圣性和重要性,意識到專業課之間的緊密聯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將藥學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具備就業核心能力,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通過教學改革、綜合實訓的開展以及VR虛擬現實技術在實訓中的應用,可以培養學生藥學思維,使其在就業后能完全勝任崗位工作,獲得藥學服務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王剛.高等職業藥學專業綜合技能實訓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藥房,2012,23(24):2296.
[2]吳佳新.GSP模擬藥房的建設與利用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12):3037-3038.
[3]王建美,俞濤,陳菲.任務設計結合模擬演示教學法在臨床藥物治療學實訓教學中的嘗試[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5):103-104.
[4]張鳳來.VR技術在高職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2016(22):226.
作者:馮欣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