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元化教學改革大學語文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大數據時代順勢而出,然而《大學語文》素材中內容需要采用學生愿意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大學語文》在實踐教學中,需要結合不同時代背景,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本文主要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進而給出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革策略,希望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大學語文;多元化教學;弊端;策略
一、《大學語文》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大學語文》中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成為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的重要載體,可以將大一新生吸引到教學活動中,然而通過調查研究表示,學生喜歡《大學英語》的程度遠遠大于《大學語文》這門課程。
1.教學模式缺少創新程度
針對《大學語文》教學理念的創新探索與英語以及思想政治學科有很大的差異,通過網絡篩選結果得知,大學語文教學得文章是583篇,然而英語卻有19871篇,思想政治教學為5276篇,由此可以看出,大學教學創新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大學語文的創新成果明顯落后其他學科,嚴重抑制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
2.教學中缺少新工具的應用
生產工具對生產效率具有很大的影響,教學工具對教學效率也有顯著的影響。在大學英語教學以及思想政治教學中,都會大量引入教學工具,讓學生在充足的資源下進行學習,進而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然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工具應用甚少,慕課資源相對較少,網絡資源共享困難,主要教學模式還是采用口傳身教的方式,課堂主要以靜態的方式展示,在封閉的教學環境中,嚴重降低學生的課堂參與力,學習主動性不強。
3.教學設計方案缺少人文性特點
目前,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與進步,教育事業開始重視對人生命的關懷。想要完成人文情懷的培養主要依靠大學語文教學,但是大多數教師不會注意到這一點,主要以工具性以及知識性成為大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將知識的通過口傳的方式闡述出來,教學活動缺少網絡資源、音樂話劇以及影視作品的引入,對人文情懷的解釋與分析不夠全面,語文教學脫離實際生活展開教學。人文性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作為根本屬性,如果人文性特點的傳授與培養不足,就會導致大學語文教學缺少適用性,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將大學語文具有的引導性失去。
二、《大學語文》的多元化教學改革策略
長久以來都是采取傳統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如果突然轉變教學模式與當時,堅持以學生主體的教學活動,就會給學生帶來不適感。《大學英語》教學中也存在這樣的弊端,教師應該結合大數據時代背景,了解學生與教師角色之間的變換,爭取在教學中實現多元化教學設計,從多個角度進行探討與研究,培養學生多維度人文素養。
1.設計多元化教學內容
如果想要大學語文教學活動取得顯著的成效,就需要結合教學工具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普通本科院校基本上有十多個專業分類,不同專業以及學科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就會造成大學語文教學難度。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多元化設計中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第一,在語文理解以及課文的理解能力中,在語文學習中通常文科學生表現比較突出,理科生表現一般,藝考生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能力更差。第二,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文科興趣比較足,理科生一般,藝考生比較差。第三,男女同學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有差異,通常男生比較理性,女生則表現出感性,對待課文解讀的需求也不一樣。針對以上特點,因此在大學語文實踐教學中,需要對學生設計有針對性教學活動。按照學生不同需求與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工具與教學活動,例如,針對藝考生學生來說,可以播放當下比較流行的音樂與視頻,模擬情景劇場景等教學方式。針對理工科的學生,可以適當給學生安排問題導向教學活動,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展開課堂教學。文科生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可以采取cM00c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文科生的基礎好興趣高的特點。
2.探索多角度教學技術
語文教育是一門傳統學科,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沉淀與人才學科的優勢,擁有非常完善的教學體系與教學方式,同時教師也會教學內容具有豐富的經驗與扎實的基本功。但是往往優勢也會變成劣勢,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在信息化技術的影響下,學生在“讀圖”“聲色”以及多角度解讀的基礎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不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在對教學模式探索中,經過總結之后主要分為主要以下幾個方面,創造性教學模式、網絡化教學模式以及個別化教學模式等。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需要轉變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的發展與需求,與教學工具進行結合,逐漸在實踐中得到完善與健全。
3.培養學生多維度人文素養
大學語文教學實際就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在本科院校專業、學習以及興趣差異嚴重化的情況下,應該怎樣促進學生個體化發展與素質培養,成為大學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問題,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都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活動,將教師與學生之間角色進行互換,轉變課堂角色。教師需要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將生命進行感性的詮釋與解析,可以將過去與現代進行聯系,融合在一起,將作品中經久不衰的奧秘體現出來,同時讓學生走入其中,感悟其中的奧秘,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化特點,激發出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最后在得到消化吸收,每個學生的情感在消化過程中都是無人替代的過程,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內化吸收以及課堂主體作為教學的根基,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情懷。
三、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教學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學科,隨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大學語文教學采取多元化教學改革,并且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但是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學模式缺少創新性,在實踐教學中教學工具應用很少,同時人文情懷教育因素很少,抑制大學語文教學效率,進而給出促進大學語文多元化教學模式改革的策略,進行多種方式設計教學內容,探索多角度的教學技術,培養學生多維度人文素質培養,結合學生特點以及對于學科的需求,應該適確定改革方式與模式,爭取在多元化的角度下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與人文素質,為國家與社會培養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黎燕敏.大數據時代《大學語文》多元化教學探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3(4):141-144.
[2]朱志洲.略談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上半月),2018,(8):99-102.
[3]張正耀.大數據時代語文教學思維之變革[J].語文建設,2013,(11):34-37.
[4]崔錦遐.大數據環境初中語文教學資源應用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1):173.
作者:柳文華 單位: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