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培養思維能力語文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整合教學知識,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思維方法有很多,其中包含比喻、觀察、抽象、綜合和分析、想象與聯想、臻美和概括等。在此,重點介紹想象與聯想和觀察這兩種方法:
1.想象與聯想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聯想是心理活動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它的特點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關系的另一事物
。想象與聯想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至關重要的方法之一。比如:初中語文中結合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可以帶領同學穿梭在童話故事和現實的想象中,在《皇帝的新裝》一文中,“有一天
,他的京城來了兩個騙子,自稱是織工,說能織出人間最美麗的布。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
服。”可以讓學生自己作為國王,他會怎么做?通過提問學生學完本課文,有什么感想?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有什么寓意?我們以后要怎么做?從而提高學生的踴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觀察
在語文教學中,觀察是有效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法,多見的觀察法有對比觀察、排序觀察。如:麥考萊所說“要測量一個人真實的個性,只須觀察他認為無人發現時的所作所為。”從而,讓一個人了解觀
察另一個人的品性素養各方面更直接一點。中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的古詩和大量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大都是運用精細入微的觀察來完成的。在此當中,為學生提供了有效多樣的觀察方法與經驗。這些
文章在教學中尤其作為重點中的重點,讓學生領會作者觀察的構思和想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構思想象能力。如:中學古詩詞曹操的《觀滄海》中,“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
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老師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出那個畫面,由此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當時作這首詩的時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和意境。
二、策劃相應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思維素質是核心,關系到學生的獨創、批判、敏捷、深刻和靈活性。在中學時期,學生的理解,推理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思維邏輯能力也有了相應的改變。在教學中,老師通過多
種方式,策劃安排相應類似的訓練,從而直接明了的提升學生的思維素質。中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老師可以借鑒以下兩點來具體操作。第一,對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要讓學生多問自己
這句話中為什么要用這個詞,拋卻死記硬背的學習思想和方法;第二,訓練學生掌握事物的本質,深刻的探究了解問題的本質。在教學中,老師通過組織開展小組討論、個人演講等活動,從而加強學生
對所學的內容掌握的更透徹。再添加一些課前課后作業,寫周記的方式培養學生思維邏輯的深刻性。如:七年級上冊語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一首古詩中,老師可通過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想象
和聯想。“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句中所要表達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懷。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組織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以邏輯方法作為基礎,結合人們日常思維的
實際和心理傾向發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技巧,是思維批判性。在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批判性,老師要細心負責地解答學生的疑惑,創造一個公正、公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勇于和老師有
不同的意見和答案,鼓勵學生多發現,多摸索,多探究,積極主動樂于發現事情的本質所在。
三、結束語
現階段,中國需要更多技能型復合型人才,這需要老師的精心培養和灌溉,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離不開思維能力的培養。總而言之,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關鍵在于中學這一階段,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核心的位置。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老師應負責細心的引導和教導,為進一步研究和創新中學語文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開啟新篇章,新道路。
作者:李建國 單位:重慶市潼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