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文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高校教育最近幾年發展迅速,人們越來越重視人文素質教育。而現在的高校學生的人文教育依舊存在很多不足,教學現狀不甚理想。此篇文章從學生缺乏人文精神的現狀為切入點,探究如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人文教育大學語文滲透
一.高校人文教育的現狀
高校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很強的綜合素質。學校不但要把學生培育成“才”,更應該培育成“人”。高校大學生不能只擁有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足夠的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如此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如魚得水。在競爭趨于白熱化的現在,國家間的競爭變成了人才的競爭。高校學生“才”的培育效果不錯,但對“人”的教育仍舊有很多不足,許多學生缺少人文素質與人文知識。而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比較重視專業教育,忽視人文教育。所以就業變成高校無比重要的工作,是高校渴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因此,如何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畢業后順利找到工作變成學校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對計算機與英語等各種等級證書考試比較重視,而對人文教育的相關課程缺乏興趣。這種現象已經對學生的人格健康全面發展造成影響,導致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水準不高,對事物對錯的辨別能力比較差,缺乏對自身的保護意識,沒有相應的心理承受能力與應變能力,在碰到挫折時,容易變得手忙腳亂,更甚者會選擇走極端等不理智的行為。當今的大學生喪失了該有的審美能力及審美情趣,缺乏公共道德意識,少部分人甚至不講誠信,不遵守職業道德,拒絕與他人合作,喜歡獨來獨往。這樣的現狀對學生的全面和可持續性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會讓大學畢業生在強烈的人才競爭中落于下風,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的需求,容易被競爭社會淘汰。增強學生的人文教育、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是這個時展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就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學??梢酝ㄟ^環境熏陶與教育活動的方法,把人文精神轉化成學生的人格,變成學生穩定的內在素質,對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行全方面塑造。大學中的許多課程都可以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思想品德等方面進行教育,包括政治、歷史、哲學、文化、藝術等等。大學語文是高校的基礎課程之一,擁有強烈的人文教化作用。在大學語文教材中充斥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大學語文課程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課程,有著其他課程所不存在的提高情商以情感人的作用。因此,大學語文課程在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的培育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如何在大學語文課程中更好地落實人文素質教育,培育出滿足當今社會需求的高質量人才,還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大學語文課程中落實人文教育的方案
(一)課堂教學中落實人文教育
1.在歷史人物生平介紹中落實人文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將之運用到人文素質的培養中。學生可以在歷史人物的事跡中獲得啟發,從歷史人物的成長經歷中知曉人生的財富,獲取歷史發展的經驗,從容面對今后的人生。許多著名作家本身的經歷就是很好的人文教育教材,他們擁有不同凡響的經歷,面對逆境與困難,有著堅持不懈的意志與遠超常人的勇氣,表現了非凡的人格魅力。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上通過介紹作者生平、傳記讓學生感同身受,落實人文精神教育。如在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時,通知學生在課前整理海倫凱勒人生經歷的相關資料,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還可以為人文教育做準備,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作者生平進行討論,切身體驗海倫凱勒失明后的困境,借此感受作者的堅強與積極進取的精神,鼓勵他們面對今后生活中的挫折時要擁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學生通過對總理生平的了解,知道總理有著淵博的知識,有著對民族事業鞠躬盡瘁的貢獻精神,有著力挽狂瀾的領導才能,有著處亂不驚運籌帷幄的人格魅力,有著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為民態度,從而生成仰慕之情,反思自己的做人行事有沒有可以改進之處。中華歷史中還有著無數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榜樣,比如司馬遷遭受宮刑后依然初心不改寫下《史記》;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岳飛的精忠報國精神等等。他們毋庸置疑都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暗中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對他們健康人格的養成能起到關鍵作用,還可以幫助他們立下宏大的理想,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古代先賢憂國憂民的情懷與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感,更是大大激發了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2.在文學作品的分析中落實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精神價值的集中體現,人文知識是人文精神的載體,二者互相依存不可拆分。想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增強學生的人文知識。人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大學語文》教材中許多優秀的作品都體現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學要根據時代的變化,組織學院內的語文教師撰寫以人文素質教育為主線的教材,文選要突出人文精神主題,以便落實學生的人文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找到人文精神和知識的最優契合點。如人文經典的教學,教師聯系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展開教學,比如現在人們越來越看中錢財,道德水準下降問題。結合教材內容,指導學生在傳統文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通過學習論語,對其中相關知識的進行充分的討論,幫助學生明白,尊重別人、誠信為本、關愛他人不僅是出現在現代社會中,其實古代社會就已經存在。儒家思想中“仁”和“信”就是這兩方面的最有力度的證明。讓學生能夠根據書籍上記載的古代的思想提煉出對當今社會仍然有價值的東西,這樣不但改變了學生對大學語文無用論的錯誤看法,還可以讓他們明白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誠信、尊重等事物。在對學生進行職場人生的教學中,老師應該要主動幫助學生解答思想上的一些困擾。一些學生因為受到當今社會中某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便覺得學習好不如關系好,找工作首要是靠機遇,從而不再重視對文化知識的學習。針對這些問題語文老師可以通過講解《毛遂自薦》,并將《馮諼客孟嘗君》作為對比教學。毛遂是在國家危急的時刻,主動挺身而出;馮諼出身貧寒,但有過人才能,他在孟嘗君家作食客時,便主動為孟嘗君出謀劃策,鑿“三窟”,幫助孟嘗君政治地位得到鞏固。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向同學們發問:毛遂憑什么敢于自薦?馮諼為什么敢一再向孟嘗君提出改善生活條件的要求?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聯系實際可以幫助學生思考:在競爭趨于白熱化的當今社會,如何才能脫穎而出,首先便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讓知識變成自己的武器,然后才有本錢,才有自信向自己的上司談條件。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社會,要想在競爭中一鳴驚人,必須要擁有過硬的本領,機會要靠自己創造,關系要用能力維持。
(二)通過教師自身形象落實人文教育
大學教師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任務,更肩負塑造學生靈魂的關鍵使命。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教師務必擁有優良的人文素養。當前的社會,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日益滋生,教師人格的培養對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對學生的人格影響,始終貫穿在他們的言談舉止中,老師對學生的愛護、對工作的敬業等思想都將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的獨特的人格魅力便無聲無息得融進學生的心中,從而幫助他們快速的成長。老師的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老師要擁有責任意識與人文情懷,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準,更要增強自己的職業道德與人文修養。
(三)通過課外活動落實人文教育
高校想要落實人文教育的實施,還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校園文化氛圍,為人文素養相關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這種良好舒適的環境營造要從多個方面開展。比如學校開設人文教育選修課,舉辦一些有趣的人文知識講座或者組織各種課后活動。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鑒賞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誦讀經典名著,觀看百家講壇等等。當然這些活動要具體落實,要達到預期的目標,不要止步于形式。如誦讀名著之后,可以緊接著組織演講辯論賽或者讀后感征文活動,老師再加以引導,便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觀念,鼓勵他們向先賢們學習,積極思考,敢于創新。通過這個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凈化了他們的靈魂,人文精神教育在無聲無息中得到落實。美好豐富的情感可以誕生高尚的道德行為。中華民族很多優秀的傳統道德精華都隱藏在一部部經典著作之中,也呈現在一位位優秀偉大的人物身上。因此,大學階段語文教育要把每個學期帶領學生舉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當成一個長期有效的方式。人文精神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下去。深刻認識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盡力宣揚人文精神與科學理念,體現大學語文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幫助人性的回歸,呼喚心靈自由的天空。大學語文教學中全面滲透素質教育,這樣既可以發揚和繼承傳統文化、傳統美德,也有利于培育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對提高我們國家綜合實力與民族凝聚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楊建波,陳鑫.大學語文:高開課率背后有隱憂[N]中國教育報,2013(09).
[2]李雪峰.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與人文素質培養[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
[3]余勇,陳利榮.以大學語文教育為基點推進高職高專人文素質教育[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1).
作者:范文 單位:甘肅省慶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