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寫意油畫語言表現(xiàn)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寫意油畫是與中國文化和精神內核是緊密相關的,集中代表了中國油畫發(fā)展探索的成果。寫意油畫具有多樣的語言表現(xiàn)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寫意油畫的線條特點,之后對寫意油畫的色彩、技法以及精神方面進行概述,以期對寫意油畫有更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寫意油畫;繪畫語言;線條;色彩;技法;精神
一、寫意油畫之線條
對于繪畫線條來說,中國美術用線較之西方而言則被賦予了更多的美學價值與意義。西方國家作為油畫發(fā)源之地,本無“寫意”之說,而是在油畫傳入中國之后經其與中國繪畫美學思想的結合與發(fā)展而創(chuàng)新出“寫意油畫”之說。中國繪畫素來重視線條在作品整體中的美感表現(xiàn),不像西方國家般僅僅將線條作為作品立體幻象呈現(xiàn)的輔助工具。早在中國明代時期,繪畫線條就根據(jù)其審美意趣產生了“十八描”之分,每一種線描手法都可以表現(xiàn)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美學內涵,而且加之中國漢字書法不同于世界其他國家文字書寫的獨特審美價值,更是使得線條運用在中國繪畫中獲得舉足輕重的特殊美學地位。油畫這一畫種經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之后入鄉(xiāng)隨俗必然要受到本土文藝美學思想之影響,所以順其自然就將“寫意”與“油畫”進行有機結合并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寫意油畫中,創(chuàng)作者對于線條的把握運用主要可以歸結為三種組織方式:第一種處理方式是把線條盡可能融合于塊面之中,也就是把線條作為基本結構輪廓融化在描繪對象的立體形貌之中,這種繪畫技法的主要代表是堪培拉畫法。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線條處理方式一般會出現(xiàn)在寫實油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但不排除寫意油畫中也會運用得到;第二種處理方式是線條與塊面描繪同時出現(xiàn),即將線條作為形象塑造的一部分而附著在形象外圍。中國近代油畫家常玉的很多繪畫作品就大量采用了這種線條處理方式,使得畫面稚拙有趣而富有靈魂色彩;第三種處理方式是直接將線條與中國傳統(tǒng)書法中的“寫”法相結合,遵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原則之“以線造型”,使得線條脫離于形象塊面之外,賦予線條以足夠的主觀情感表達機能,講究寥寥數(shù)筆卻能抒發(fā)無限韻味與思緒。近代畫家吳冠中的寫意油畫作品《墻上秋色》即采用這種線條運用方式,看似隨意簡單的幾筆線條勾勒卻與寫實油畫作品的情感表達能力不察秋毫。
二、寫意油畫之技法
關于寫意油畫的創(chuàng)作技法,我們一般認為是直接畫法,即相對于層層罩染的古典畫法而言的創(chuàng)作方式,一般用時較短,創(chuàng)作過程較為隨性肆意,并且多融入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審美意趣而產生中西結合之妙趣。這種油畫創(chuàng)作技法在西方油畫創(chuàng)作中又可以理解為較為抽象且直觀的近現(xiàn)代抽象主義繪畫,是一種接近于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意趣,而對于中國而言,這又是一種回歸中國傳統(tǒng)古典繪畫美學并結合現(xiàn)代化創(chuàng)作材料形式進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油畫創(chuàng)作方式。這種創(chuàng)作類型重視藝術特色之中西融合,強調氣韻抒發(fā)與畫家生命體驗之表現(xiàn),講究“情在境中化,意在畫中顯”,不追求長時間觀察與刻畫下的極致性對象復刻,認為寫實性創(chuàng)作在現(xiàn)代化科技產品即相機面前黯然失色,反而極力追求相對而言短時間內自身情感與創(chuàng)作靈感的及時表達,并且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澄懷觀味、超以象外”等的浸潤之下顯現(xiàn)出東方繪畫藝術所獨有的意象美與詩情美。
三、寫意油畫之色彩
寫意油畫于色彩運用也有其獨特之處。雖然在中國,提及色彩時人們首要想到的是西方油畫藝術,而中國繪畫則只能于黑白掛鉤,但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的唯物論者,我們應該清楚的意識到這是一種錯誤而片面的認識觀點。以史為鑒,早在五代時期畫家謝赫于《畫品》所載“六法”之中就有關于色彩的論述——隨類賦彩,且中國青綠山水、侍女人物畫等都有著濃墨重彩的色彩運用。在這里,我們暫且將中國寫意油畫中的用色方式歸結為無彩畫法與有彩畫法兩大分支。無彩畫法的繪畫表現(xiàn)相對而言較為純粹,它包括兩大極端對比色彩黑色、白色和由黑白兩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之后所呈現(xiàn)出的深淺層次不同的灰色,并且在其調色油加入量的不同控制之下,又可以展現(xiàn)出如中國水墨因加入水分的多少而呈現(xiàn)出的“濃、淡、重、清、焦”之不同明度面貌。有彩畫法則色彩紛繁復雜,基本特性表現(xiàn)為明度、純度、色相三者,由于其色彩類別過于豐富而微妙,所以在分析理解采用有彩畫法所創(chuàng)作作品時,一般我們會按照其三大基本特征去進行拆解分析。并且實踐過程中通常采用對比分析法去認識對象,如色彩質樸感與華麗感之落差、活潑感與莊重感之相互陪襯等。寫意油畫通常結合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的思想,講究“詩情畫意”,主觀性情感色彩強烈,內含東方文化之內斂含蓄的追求。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多弱化色彩的純度,忽視明暗、投影等因素刻畫,推崇素雅凈清之審美感受,給人以飄渺,柔和且詩化的強烈抒情色彩。
四、寫意油畫之精神
關于寫意油畫的精神特質,其本質支撐和內在學術理想就是“寫意精神”。所謂“寫意”,即以寫達意,其最終目標是通過對客觀物象的細致觀察和切身感受而采用東方古典的含蓄內斂之表達方式來傳達事物內在神韻之美,切忌如西方古典繪畫一般拘泥于創(chuàng)作對象的直觀外形及質感之上而進行相機拍攝般精準再造。并且關于寫意油畫的精神特征體現(xiàn)還可以出現(xiàn)在主觀物象選擇之上。如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在其特有的文化氛圍下都被賦予了它們各自獨特的內在象征性意義(梅花綻放于嚴寒之中,象征不畏艱險;蘭花素凈純潔,象征女子高潔賢德;竹子中空外直,象征為官者兩袖清風;菊花綻放于百花之后,象征高潔傲岸、不慕名利),由此在寫意油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家往往會在作品畫面中主觀性融入代表某種精神特質的藝術意象以求內心精神情感得到更為強烈的表現(xiàn)與抒發(fā)。不僅如此,關于寫意油畫的精神表現(xiàn)我們還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出發(fā)來領略。第一層是沿襲中國“以形寫神、以形媚道”的傳統(tǒng)而將配色方式主觀化、用筆情感化、油畫材料肌理化等以求初步視覺美感;第二層是通過虛實相生的手法講求意與境合的精神面貌,從而達到詩情畫意的畫面效果和強烈主觀參與的審美情趣以求進一步之意境美感;最后一層則是通過賦予畫面以高度精神思想和深層景致意味,充分展現(xiàn)藝術家自我情懷及個人心緒修養(yǎng)等以求達到最高層次的精神美感。當然關于寫意油畫的繪畫語言表現(xiàn)類型遠不止如此,在其“構圖、肌理、空間等”方面仍有不少獨特之處,需要我們帶著不懈探索的精神去深入了解。
總而言之,寫意油畫是中西方繪畫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與綜合性,符合“全球一體化”的世界發(fā)展潮流,為取得更高層次的油畫學科之文藝學術成就,對于油畫進行不斷精確化、純粹化的探索研究便是我們相關學者不可推脫的必然使命。
參考文獻:
[1]馬燃.當意油畫對文人畫精神的繼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5):262-263.
[2]游海明.融合與變異--中國寫意油畫的形成與發(fā)展[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06-108.
[3]尚輝.尋求東方文化品格的中國油畫——中國油畫藝術展的歷史敘述[J].美術觀察,2012(9):62.
[4]張建慶,朱光耀寫意油畫的美學特質及其教學問題[J].美術教育研究,2019(07):140-141.
[5]馬燃.當意油畫對文人畫精神的繼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5):262-263.
[6]游海明.融合與變異--中國寫意油畫的形成與發(fā)展[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06-108.
作者:韓鵬宇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