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言訓練在語言發育遲緩患兒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腦循環電刺激聯合語言訓練在語言發育遲緩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語言發育遲緩患兒臨床資料,將采用語言訓練的42例患兒納入A組,將采用腦循環電刺激聯合語言訓練的40例患兒納入B組。訓練3個月后,比較兩組臨床效果,比較兩組訓練前、3個月后語言發育商及生長激素水平。結果B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訓練后DQ評分均高于訓練前,且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訓練后生長激素水平均高于訓練前,且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循環電刺激聯合語言訓練可有效改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語言功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療效顯著。
[關鍵詞]語言發育遲緩;腦循環電刺激;語言訓練;語言功能
語言發育遲緩主要指兒童在生長發育期出現的語言能力障礙,導致其語言水平較同齡兒童低,臨床研究表明,其與智力發育低下、中樞神經疾病、聽力障礙等因素均有關聯,可導致患兒出現明顯的語言表達能力障礙,甚至引起其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嚴重影響兒童成長發育。因此,臨床需盡早采取治療措施,以促進患兒恢復正常發育[1]。語言訓練是臨床較為常用的語言康復療法,其可通過視覺、聽覺等方面刺激患兒感官,提高其語言能力。腦循環電刺激具有無創、無痛等優勢,可促進大腦皮質功能區域性重建,在神經系統疾病中應用較為廣泛。研究探討腦循環電刺激聯合語言訓練在語言發育遲緩患兒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語言發育遲緩患兒臨床資料,將采用語言訓練的42例患兒納入A組,將采用腦循環電刺激聯合語言訓練的40例患兒納入B組。A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為2-6歲,平均年齡為(4.15±1.23)歲;病因:早產11例,智力發育遲緩5例,行為障礙6例,環境因素8例,特發性語言障礙12例。B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為(3.82±1.32)歲;病因:早產10例,智力發育遲緩3例,行為障礙5例,環境因素7例,特發性語言障礙15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有可對比性。(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語言發育遲緩標準[2];②入組前未接受過康復治療;③臨床資料完整;④均經患兒家屬同意翻閱臨床資料。(2)排除標準①患有先天性畸形;②合并全身性疾病、心臟病;③智力發育嚴重落后;④單純構音障礙;⑤伴有癲癇、顱內壓增高癥狀。
1.2方法
1.2.1A組采用語言訓練:根據患兒實際情況設計針對性語言訓練計劃,以“一對一”為指導原則,分別進行注意力集中訓練、模仿發音訓練、手勢符號訓練、文字訓練及語言刺激訓練,30min/次,5次/周,持續訓練3個月。1.2.2B組在A組基礎上,聯合腦循環電刺激:采用經顱磁刺激治療儀對患兒進行腦循環電刺激,設置參數:輸出強度為1-3mT,循環變頻為F1-6,脈沖串重復個數為80次,刺激時間為1s,等待時間為14s,20min/次,5次/周,持續治療4周。結束后進行語言訓練,持續訓練3個月。
1.3評價指標
(1)臨床效果,訓練3個月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語言功能與同齡兒童處于同等水平,S-S評定恢復語言功能恢復為治愈;語言功能明顯提高,S-S評定語言功能提高2個階段為顯效;語言功能有所改善,S-S評定語言功能提高1個階段為有效;S-S評定提示語言功能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語言發育商:于訓練前、3個月后采用格賽爾嬰幼兒發展量表(Gesell)對兩組智能發育的異常行為、語言的發育商(DQ)進行評分[3],DQ分界值為85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神經心理發育越趨于正常。(3)生長激素水平:于訓練前、3個月后取兩組空腹靜脈血3ml,以3000r/min離心10min后,取上層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對其生長激素水平進行測定。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以x珋±s表示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數據,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內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效果
B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語言發育商
兩組訓練后DQ評分均高于訓練前,且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生長激素水平
兩組訓練后生長激素水平均高于訓練前,且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語言發育遲緩是兒童生長發育遲緩中最常見的癥狀,主要指兒童語言發育在正常發育過程中未達到預期年齡相應的水平,較正常發育速度落后。臨床研究表明,該病與聽力障礙、智力低下、語言環境不良及構音器官疾病等因素有關,如不盡早干預,可導致患兒認知、行為能力偏差,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及學習。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可通過對因治療改善患兒癥狀,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無法同時提高其行為能力,導致治療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臨床需采取其他干預手段緩解病情,以促進患兒語言、行為能力恢復正常。生長激素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礎物質,其不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同時也會影響兒童的智商發育,因此,改善其水平對促進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訓練后,B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A組,DQ評分高于A組,生長激素水平高于A組,可見腦循環電刺激聯合語言訓練可有效改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語言功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分析其原因在于,語言訓練包括文字訓練、語言訓練、手勢符號訓練等多種方式,可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刺激患兒語言器官,促使其形成新的語言神經通路,從而有效提高其語言功能。腦循環電刺激通過經顱磁刺激患兒大腦皮層,向其發射不同頻率的磁信號,使其產生感應電場,增強其腦內血液的攜氧能力,從而有效改善大腦供血能力;同時增強腦內血氧供應可促進腦組織修復,有效促進腦細胞發育,加快腦部功能恢復,從而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促使機體語言功能恢復[4]。將其與語言訓練聯合應用,可有效加快患兒語言功能的提高,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大腦神經組織發育,從而有效恢復其語言、行為能力。綜上所述,腦循環電刺激聯合語言訓練可有效改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語言功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療效顯著。
作者:趙娜 和建美 李芳 楊紅梅 單位:新鄉市中心醫院(新鄉醫學院第四臨床學院)小兒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