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清代婁東園林藝術特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言
婁東(今蘇州太倉)地處蘇州、松江兩大府城之間,經濟富庶,民豐物阜,享有“金太倉”之美譽。自宋元起,富足起來的婁東官紳豪族爭以園亭相競,婁城內外園林興造之風蓬勃興起。至清,多為“郊野宅園”的婁東私家園林呈現出鮮明的地方性,但是學術界對此所作研究相對較少,至今還存在著大量的學術空白待發掘。本文即試圖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探尋清代婁東私家園林的造園藝術特征,冀望對此地域私家園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二、布局選址
根據婁東歷代文獻記錄的整理與分析,婁東園林在清初時期承繼了明代婁東園林選址的“地僻幽勝”準則。婁東邑人王時敏在順治二年(1645)修建的西田,在太倉城西門外十二里許,所在之地是前明萬歷朝給祖父王錫爵的賜祿。這里遠離塵囂,儼然一片世外桃源。西田之中,泉石林壑,四時佳興,仿佛天然具足。“出太倉西門,郊牧之間,隗隈表里,沙丘邐迤,疇平如陸,岸墳如防,瓜田錯互,豆籬映望,掛門,苓箸緣路,水南云北,迥異人間,游塵市囂,不屏而絕,西田之風土也。”(錢謙益《西田記》)幽趣環境正適合清初時期國變不仕的遺民們為躲避外界的紛擾而去修建內心清凈的隱居之所。但是在清代后期,由于經濟繁榮及人口的增多,婁東致仕的官僚為達到“市隱”目的,所選園址往往在鬧市中取靜。陸枕宅第后面的思樂園,“其地陽而郊陰,右負塵,左瞰甾,竹木森秀,亭榭樓館錯立,而各稱其所。”再有岳王市北的怡曠園,就在集市的后面。還有太倉城內在婁東王相國園亭之東的憶園;城西北隅的逸園;城廂鎮皋橋南的汪園;城廂鎮南街的百花莊(孔園)。由此可見,清初婁東造園的主人多有故國情懷,需要僻靜鄉野來寄思故國之情,國變不仕的遺民身份處處需要保持素節而出流俗。但是在清代后期,婁東致仕的官僚們已經沒有明清易代、國祚變遷、追念國恩、感懷今昔的寄思之情了。相反,為了滿足園居生活與社會活動的“市隱”需要,此時的造園傾向于“鬧市中取靜”的選址原則。
三、建筑營造
清初婁東園林承繼了明代江南造園的藝術特征,園內建筑與空間疏朗、簡約,景觀質樸,極具天然野趣。亭、臺、軒等建筑多在強調因景或觀賞的位置,只不過其布局稀疏且呈散落狀態。如王時敏西田“覆茅蓋屋,大有幽趣”的怡悅適意和意境期待,成為他寄托故國之思的心靈之所“。西田中綠畫閣、垂絲千尺等處俱落成。復構西廬,縛茅蓋屋,籬花徑草,大有幽趣。”(王寶仁《奉常公年譜》)國變之后婁東賦稅日益加重,所以西田別業以自然景象為主“,樹取其不凋者,松柏檜栝,雜植成林”(吳偉業《張南垣傳》),僅僅修筑了“農慶堂,稻香庵,霞外閣”等少數建筑,建筑格調是“窗欞幾榻,不事雕飾,雅合自然”。然而,婁東園林的建筑營造在清后期發生了巨大變化。至乾隆、嘉慶時,婁東園林的空間變化,景觀富有層次,建筑、山石日漸增多,但仍不失清秀之色。咸豐年間,孔慶桂所建孔園,園內有臨池而建的建筑:百花莊、東瀛草堂、亭榭、石舫等。東瀛草堂的后軒上的紗八扇,雕鏤著全部《西廂記》,線條流暢,人物生動,裝飾意味很強。不僅園內的建筑裝飾非常講究,而且對地面鋪裝十分在意。園內花叢中的小路均為鵝卵石與碎瓷拼成“鹿鶴同春”“瓶生三戟”等吉祥祝福的各種花紋。婁東園林在清代后期具有明顯的“世俗化”特征,具體體現在建筑的數量與類型的增多。以陸桐庵的憶園為例,園中為臺者一,曰瞻云;為齋者一,曰小眠;為樓者二,曰來燕,曰拜石;為亭者三,曰曠如,曰半山,曰一峰。為館為山房為廬為舫者各一,曰芙蓉館、玲瓏山房、北廬、探春舫。植松者曰聽松軒,植竹者曰有軒、竹林居。植梧桐、槐及釀花者曰“雙語草堂“”槐陰書舍“”釀花別墅”。陸枕的思樂園在岳王市,內有“爽籟堂、借鑒亭、飛云閣”等亭臺樓閣錯立在竹木森秀中。王丞烈修筑的怡曠園在岳王市北,內有“雨花亭、竹所苑、靜觀精舍、坎峰”等諸多建筑。道光年間皖籍鹽商蔣省齋所創逸園,遭受庚申兵火之后,由其孫蔣亦榭在光緒初年重建。園內面積不大,亭臺樓閣假山池沼應有盡有,水閣、廊、屋、屏門,精美絕倫,建筑門窗雕刻花墻門窗圖案,無一雷同。
四、疊山理水
明末清初,王時敏延請造園大家張南垣在王錫爵舊東園基礎上拓建為樂郊園。為使改造后的新園更自然化,張南垣一改王錫爵東園過去重視堆疊石山與立峰相結合“小中見大”的假山營造方式,在園內采用土石相間的做法堆出平緩的山陵岡阜“,盡變前人成法,穿深覆岡,因形布置,土石相間,頗得真趣”[2],通過截取自然山川的一個局部,使假山如自然峰巒在園內的延續,即便于登眺倘佯,又適宜栽花種木。但是婁東園林內的疊山在清代后期有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引發造園土地規模的縮小,前期通過山石模仿山川自然一角的方式營造園林意境轉變成小中見大的置石藝術處理。如婁東藏秋塢內疊石玲瓏,梧桐高聳。百花莊內水池旁,點綴太湖石,姿態各異,倒映池中,清晰如畫。池旁有釣魚臺,池上有三曲橋。橋上有紫藤棚,池中植紅蕖白荷,每當夏日,荷風撲面,清香四溢。沿墻廣植紫竹,修筑挺勁,石筍崢嶸,充滿一片綠意。以上婁東諸園是由于鬧市中造園的面積小,無法再營造出自然山川的野趣,轉而采用小中見大的石筍或疊石為意向假山。婁東園林內在疊山發生顯著變化同時,園內的理水卻依舊古風遺存,仍舊保留著方池理水形態。婁東地區豐富的自然山水、河道溝渠,為婁東園林創造出良好的理水條件。在明代中期及以前,婁東諸園卻沒有因地制宜以“曲”的自由形態呈現,反而普遍流行方池形式。婁東園林方池理水的方式直到明代后期,由于在文化藝術世俗化傾向的影響下,才開始出現極力模仿自然山水的曲水流觴。這些曲水方池共存的理水方式說明,盡管寫意造園在明代蘇州園林已經普遍盛行,但是直到清代中后期,婁東地區造園還是刻意保留下了宋元“求理”的影響,依然保存著規則形狀的水池,懷古遺風猶存。婁東城內的百花莊整個園庭好似浮在水面上,全園以水池為中心,池水有長形、方形、圓形、曲形。建筑臨池而建,池邊周圍點綴太湖石,姿態各異,倒映池中,清晰如畫。岳王市北怡曠園內,王承烈修筑了方形水塘數畝內種植蓮花,土岡隆起兩水夾之,松距崗巔,眾樹雜花饒有野趣。
五、植物景觀
清代初期,婁東園林花木配置比較簡單質樸野趣。順治二年,王時敏與家人出城避亂,發現西田遠離塵囂,儼然一片世外桃源,適合田園隱逸生活。為營造“覆茅蓋屋,大有幽趣”的怡悅適意和意境期待,王時敏在西田疊山種樹,草樹與土石并列,種樹與疊山對舉。隨著社會的穩定,清后期婁東造園的花木栽培轉變為對奇花異草的觀賞。這主要是婁東社會經濟富足,人口日益集中,造成生活空間相對變小,導致園林規模的縮小。同時由于園居享樂生活觀念的日益盛行引發園林建筑比重的增大,為景觀植物留下的空間更加狹小。園內植物配置方面從密植發展成對同種植物進行叢植,或采用幾種花木少數植株進行群植,或置于臺階回廊兩側,這種種植方式極易造成對單株花卉苗木形態的欣賞。婁東藏秋塢內房廊曲折,花木繁盛,而牡丹、蘭花最盛,有老梅一株穿月洞而出,古干清奇,形如瘦鶴。疊石玲瓏,梧桐高聳。園主之孫集文人雅士結詩社于此,飲酒作賦,互相唱和。百花莊內水池旁,點綴太湖石,姿態各異,倒映池中,清晰如畫。池旁有釣魚臺,池上有三曲橋。橋上有紫藤棚,池中植紅蕖白荷,每當夏日,荷面撲風,清香四溢。沿墻廣植紫竹,修筑挺勁,石筍崢嶸,充滿一片綠意“。百花莊”前有牡丹、芍藥、春蘭、秋菊。東瀛草堂后軒后面叢植桂花樹。奇異花木,遍布滿園。思樂園內在建筑諸景周圍,竹木森秀,亭榭樓館錯立,刪岡坡坨老梅槎為一勝。
六、結語
作為江南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代婁東宅園在布局選址、建筑營造、疊山理水、植物景觀等各要素上形成了自身特點。婁東園林清初期在選址方面很講究“地僻幽勝”的郊野寧靜,更多呈現出蕭疏的畫意,但在后期則轉變成“市隱”的鬧中取靜的選址原則。同時,園內的建筑在數量增加的同時也因園居生活增多而加強對建筑的雕琢粉飾,從質樸轉向了世俗。園內造景的中心在圍繞重要廳堂的曲水流觴的同時,也保留著方池水景,宋元古風猶存。而疊山也從累土積石經過自然山川一角最終轉變為小中見大的置石處理藝術。園林內部的天然野趣植被也被名貴花卉的形態賞析所置換??梢钥吹剑宄醯膴鋿|園林,仍承明代規制,建筑與空間疏朗、簡約,景觀質樸,極具天然野趣。但是至乾隆、嘉慶時,園林的建筑、山石日漸增多,景觀變得富有層次,清秀雅麗的特點依然得到保存。至此,婁東園林的整體風格從清初蕭疏野趣的畫意慢慢轉變成后期日益世俗的園居生活之所。
作者: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