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典手法傳承下的園林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當代景觀設計中以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顯性基因:即可視的,淺表感覺的傳統符號決定的遺傳過程,我們稱之為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顯性傳承”。從最初的古典園林景觀重現,到新中式景觀,都是通過提取并重構古典園林符號,結合新材質,新技術,從視覺感官上再現傳統園林片段的物象外形。這主要體現在四大造園要素中,即山石、水體、建筑等。例如天津竹境格調居住區的中式景觀設計是較為成功的新中式探索,以傳統文化元素,琴棋書畫為主題營造住區內部景觀組團,抽象的屏門、漏窗、戶槅、孔洞、格柵,亭臺廊榭等符號的融入,滿足了使用者對傳統文化直觀的視覺意像:隱文化元素——郁郁蔥蔥的竹林,山水文化元素的解構演繹,傳統的素雅色彩,隱約可見的白墻與鋼管形成的輕盈屋頂,與方塔園中何陋軒的建構視覺效果相似。由防腐木材結合現代輕鋼材質、鋁制而成的簡約樸實的景觀小品,鋼化玻璃、鋼材欄桿與冰裂紋窗景相互映襯,遠觀輕盈飄渺如同水墨畫,淋漓盡致的呈現了古典園林視覺元素。
2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隱性傳承”
相對于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顯性基因,其隱性基因潛移默化的滲透于當代景觀設計中,是不可視的,內涵的外在感觀性的遺傳過程,包括崇尚自然的觀念、和樂的人本思想,“天一”“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相地合宜”的造園手法,整合系統的思維與“意境”的審美精髓等,不僅繼承與發展了傳統品性、保留場所精神、認同地域文化,也延續了傳統建構邏輯與歷史文脈。看似無序無形,實則蘊含著隱形的秩序與邏輯,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質、哲學思想,文化內涵的物化圖像,并通過集體無意識的文化積淀作用于本土設計師與使用者,而這也是缺乏文化底蘊的外籍設計師無法企及的。長久以來,消費主義與視覺至上的審美思想成為主流文化,使得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隱性基因”被忽視,其實它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嬗變,并無處不在,從未離開,只是隱藏在現代元素中不被識別。由本土設計師營造的現代歐式主題景觀其實也無意識的滲透著古典園林隱性基因,在歐式符號與片段的視覺形式下隱現著傳統建構邏輯、審美內涵與場所精神,空間秩序的表達相對于歐式園林的秩序井然,更為含蓄,這正是集體無意識所隱藏的巨大力量。例如深圳黃埔雅苑居住區景觀設計,雖然是歐式主題景觀,但是整個園林視野通透,內外交融,小中見大,鬧中取靜。盡管歐式景觀元素隨處可見,鳥瞰其中發現古典園林的建構邏輯仍隱藏在整體居住區景觀空間、相地、造山,理水的設計手法構成了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秩序。
不同于西方園林的直白,歐式涼亭,整齊劃一的植被結合曲折的溪流,蜿蜒曲折的休閑步道,空間高低起伏,亭臺水岸,步移景移。局部微地形隱喻著古典園林的模山范水,這樣的“歐陸風”并不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在古典園林的隱性基因建構框架中,將西方的軸線秩序與傳統的自然含蓄并置,不僅營造了適合當展的自然宜居景觀環境,同時以為滲透著傳統的場所精神與審美價值觀,從而使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生命力不僅未被現代化所代替,反而靜靜的綻放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熠熠生輝。從意識形態來講,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隱性傳承”,其根源是榮格創造的集體無意識概念,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深層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層次是不自覺的,它包含著連遠祖在內的過去所有各個世代累積起來的那些經驗的影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后天的人群或種族所生活的共同環境,即具有社會文化場所性的環境,它包括一切室內,室外的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這種環境的根本特征是舒爾茨所謂的“場所精神”,它造就并延續著存在于人的精神層面最深處的集體無意識及其原型。傳統的集體無意識包含著千年蘊育積淀而成的尋根性、歸屬感、文化地域認同感、審美偏好,民族精神凝聚力等,它與生俱來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社會生活。而園林是集生活、歷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古典園林中的建構邏輯與“意境”的審美理論源自于集體無意識的傳統文化積淀,因此含蓄內斂而又融情入景的意境體現,激發使用者產生精神共鳴,從而獲得愉悅的園林景觀體驗。
3結語
隨著全球化的襲來,在當代景觀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不僅豐富了現代景觀語匯,同時協調了可持續生態環境發展,其生命力無處不在的延續著。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應當與時俱進,動態發展的看待古典園林設計手法的傳承,而不是對傳統符號的主觀眷戀與時代定格。在重視其顯性基因表述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嬗變的隱性基因對當代景觀設計的邏輯影響,而是深入挖掘“隱性傳承”的核心精神以及其內涵精髓,理性、全面的的傳承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景觀。
作者:邊文娟 單位:天津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