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景觀園林設計空間藝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景觀園林設計與建設是城市綠化工作的重點內容,近年來受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以空間藝術在景觀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為探討主題,簡要分析景觀空間的概念與分類,從擴大景觀園林類型、豐富視覺體驗及提升園林娛樂性等3方面闡述空間藝術的基本作用,從地形、植物、水體和建筑等方面總結空間設計藝術的具體應用與呈現方法。
關鍵詞:景觀園林;設計;空間藝術
1景觀空間的概念與分類
相對于時間,空間客觀存在。在景觀園林中,具備一定容納量的空間稱為景觀空間,其構成元素可以是一種或多種景觀。給人們提供便利、滿足其在園林中的休閑需求是設計的基本目的,從美學角度看,景觀空間藝術的載體是空間環境,借助藝術性的設計與規劃,協調統一景觀空間的功能結構與尺寸比例,并更好地優化其平面布局形態,突出地展現其蘊含的美學藝術,一方面可為人們帶來更豐富的休閑活動環境,另一方面也可滿足多元化的審美需求。對整體化的景觀園林設計來說,景觀空間的規劃與布置屬于重要環節之一,依據現有的規范標準,可以從3方面劃分并了解其主要類型:(1)院落等公共空間、廁所等半公共空間、以及臥室等私密空間。(2)廣場等開敞性空間、廊架等半開敞性空間,以及密林等封閉空間。(3)溪流等動態空間、湖面等靜態空間[1]。
2空間藝術在景觀園林設計中的作用
2.1擴充景觀園林基本類型
在景觀園林設計中融入空間藝術,能夠有效補充原有的整體結構類型,從景觀園林的呈現效果來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著增強其整體視覺效果。在設計與規劃景觀園林空間時,其涉及到的基本構成部分包括硬質鋪裝,以及自然要素的增設等,其中,常見的自然要素包括巖石與植物植被,在硬質鋪裝方面,一般選擇聽雨樓閣等建筑內容。依托于對空間藝術的合理運用,能夠實現硬質鋪裝與自然要素的有機結合,和諧的搭配與巧妙的融合亦能增強與凸顯景觀園林空間的美觀性、一體性等,大幅提升園林環境的外在美觀特征,并增強其內在文化內涵[2]。
2.2豐富視覺體驗
景觀園林設計需要體現出一定的空間感與立體感,這與平面化的二維圖間存在較大差異。一方面需要合理運用多樣化色彩,另一方面應注重集中體現畫面的層次感與立體感,確保能夠增強景觀空間內各種要素的美學感染力,并進一步豐富空間設計的藝術表現力。如在設計空間內的框景時,可以借助于透視的設計原理,適當保留景觀元素的獨有特點,營造鮮明的立體化感覺。由此可見,在景觀園林中恰當地利用空間藝術,逐步強化整體空間的藝術感染力,帶來更為豐富與層次性的視覺體驗。
2.3提升園林娛樂性
除了美化城市環境,滿足人們的觀賞與游玩需求也是景觀園林的重要職能,因而站在功能性景觀園林設計與建設的角度來看,在融入與應用空間藝術的過程合作,還應加強整體環境娛樂性、趣味性的提升,以滿足娛樂性的功能發展需求[3]。
3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空間藝術原則
3.1人本位原則
無論是景觀園林的設計,還是空間環境的建設,都需貫徹落實人本位的核心思想,考慮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將多方面的影響因素納入到實際的設計與組織工作中。如在規劃景觀園林的整體空間布局時,盡量有機結合游客的運動能力與觀賞需求等,若設計的空間場地規模過大,不僅會大面積占用城市的現有空間,還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實際觀賞效果。與此同時,還應重點考量景觀園林的面向人群,針對差異化的主體服務對象,分別設計相應的建設設施與功能區域等,滿足人群的多樣化觀賞需求與個人需求[4]。
3.2綠色化、健康態原則
設計并構建生態環保型的景觀園林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本途徑。當前,構建綠色生態環境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綠色化、健康態的原則下,將空間藝術融入到景觀園林設計中需充分體現出具備的正面引導作用,若設計實踐涉及應用景觀植物,則應優先考慮生態效益較高的品種與類型等。此外,還應以優化整體園林生態結構的角度,有效增強內部生態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3.3協調統一原則
統籌規劃景觀元素與空間結構,實現空間位置與各種構成元素的有機結合,是景觀園林中空間藝術設計的基本概念。其根本目的是獲得一種統一化、和諧化的呈現效果,并大幅增強整體景觀園林的觀賞性。對空間藝術設計而言,道路景觀、綠色植物及假山水體等都是重要的元素內容,無論是元素形式的多樣化,還是內容的復雜性,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設計難度不斷增加。因而對設計人員的協調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其不僅需要采取科學措施將空間藝術融入到景觀設計中,還需深入劃分各部分呈現出的視覺感受,確保自然元素、人文環境等能夠形成靈活互動與巧妙融合,借助于對空間元素的合理排列,豐富層次感,促進各類組成要素的協調與融合[5]。
3.4多樣化功能性原則
一般情況下,功能性與觀賞性在景觀園林空間設計中的同等位置上,其主要涉及基礎設施與附屬性設施的設計與布置工作,如小型的座椅、指路牌與解說牌等,大型的包括花圃與假山等。統一發展美觀性與功能性是景觀園林設計的核心任務,也是促進其優化發展的基本保障。因而在實際設計空間內的基礎設施時,一方面需注重視覺效果的美觀性,另一方面則應滿足多樣化功能性的基本原則,促進設施建設的多功能化發展,滿足人們的多元化使用需求。
4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空間藝術
4.1地形空間設計藝術
地形是景觀園林空間藝術設計的基礎骨架,也是能夠對整體呈現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的關鍵要素,對我國大部分的城市區域來說,普遍擁有十分豐富的地形資源,突出的地形優勢為景觀園林的設計工作提供了較大便利。有時僅需稍加修改某些地勢地形,便可以打造出一個獨具特色的景觀空間。由此可見,將空間藝術應用到景觀園林設計中時,重點在于科學地把握當地的地形優勢,即在設計與運用地形資源時,應遵循地形特點與不同區域的變化規律,避免過大地修改或改動原本的地形,而是應將重點放在自然地形原本特點與優勢條件的充分發揮上。景觀空間的多樣化設計也應遵循地形的不同形態。在設計中合理運用地形優勢,即若地形較為平坦,則空間設計可結合明朗開闊的特點,規劃構建開放式的空間,如廣場、廊架等。若區域地形具有較緩的坡度特點,則說明其對硬質活動的空間是并不適宜,可優先考慮設計規劃成休憩空間或臺地式的景觀空間等。
4.2植物空間設計藝術
對景觀園林的綠化建設而言,植物是十分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在空間藝術設計中,其屬于一項軟質元素,有助于打造藝術性的空間環境。將植物運用到園林空間的藝術設計中,重點在于有機結合多樣化植物的不同特點,這說明無論是設計植物的運用與設置,還是對不同植物種植方法的把握,均需為打造獨特化與藝術性的景觀環境提供服務。如若空間內占據主體地位的是植物,則在開展相關的藝術設計時,需充分考量植物類型上的不同,如草本植物、綠喬灌木及水生植物等,由于各自的生長特點存在較大差異,在空間設計方面也需予以針對性地考量。因而植物的選擇需要參照具體的景觀空間主題。
4.3水體空間設計藝術
水是景觀園林空間藝術設計中的獨特元素,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與活躍性,對整個園林的景觀空間呈現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流動性的水不僅具備實用性,也在不同形式的設計與呈現中體現出與眾不同的觀賞性。因而在水體空間設計方面,可以選擇動靜結合的設計模式,使其自由切換于靜態與動態的呈現效果,達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營造出獨特的空間藝術感受。合理利用水體元素有助于增強景觀空間的活躍性、靈動性,大幅增強空間設計的藝術層次,流動的水體一方面能夠滿足人們的休閑與放松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其藝術性的多元享受。水體空間的設計需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運用針對性的表現形式充分體現水體的獨特美感,進一步增強了景觀園林空間環境的藝術氛圍。
4.4建筑空間設計藝術
建筑元素是構成景觀園林空間內容的關鍵部分,也是藝術性設計的重點內容。如常見的建筑元素包括涼亭及觀賞性長廊等,其被廣泛應用于景觀園林空間的藝術設計與規劃中。增強環境空間的功能性是大部分建筑元素的主要功能,與此同時,將其他元素融合到建筑元素的設計與協調統一中,也可以使得服務性設施具備更好的藝術性呈現效果,打造多功能化的建筑造型,為人們的休閑活動提供便利。
5結語
景觀園林的設計與建設對城市環境的美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設計實踐過程中,依托于空間藝術的靈活化運用,有助于優化空間環境的整體布局,提升整體美觀性的呈現效果,并發揮出現有空間環境、地形地勢等自然資源優勢,打造和諧與統一的多樣性景觀要素,切實推動景觀園林設計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橋.景觀園林設計中的空間藝術探索[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3):14-15+24.
[2]盧晶.分析中西方美術理念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J].現代園藝,2019(22):69-70.
[3]倪曉明.淺談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構成藝術元素的運用[J].現代園藝,2019(22):129-130.
[4]侯艷.風景園林規劃中人性化設計理念的應用研究[J].城市住宅,2019,26(11):109-111.
[5]韓雪妙.園林景觀設計中空間的營造方法[J].藝海,2018(12):88-89.
作者:王繼臣 單位:青島博雅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