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西方古典園林設計比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決定了中西方古典園林藝術迥異的美學思想。中國古典園林追求詩情畫意的審美境界,融風景美、藝術美、文化美于一體。西方古典園林強調人工美,主張用美的法則與規律改變自然。二者在美學觀上的差異,為現代景觀園林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與靈感。
關鍵詞:中西;古典園林;文化;美學思想
基于文化傳統和歷史背景的差異,中西方古典園林在風格方面有很大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中國古典園林可劃分為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兩類,其特點明顯不同。基于歷史發展的時間節點,西方古典園林可劃分為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等時期的園林,其風格也有所不同。從總體看,因為美學思想和哲學理論的差異,中西方古典園林有在風格、形式方面有著十分鮮明的差異。
一、中西方古典園林表現形式的比較
1.布局形式作為東方園林的代表,中國古典園林又稱自然山水式園林,是風景式園林的典范,是人們在一定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多樣化的手段搭配建筑、植物、山水,進而形成從自然中來又高于自然的美感,有效結合了自然美和人工美[1]。中國古典園林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北方皇家園林與南方私家園林在形式上有很大差異,北方皇家園林多為帝王貴胄建造,布局高大、莊嚴,風格雄渾、壯闊,以顯示皇家的威嚴。如,清代的清漪園在規模上占地近300km2,承德避暑山莊占地約5640km2,等等。南方私家園林多為文人所建,他們寄情于山水,將自身的理想追求寄托于自然,希望與自然達到境界上的統一,園林的風格與布局比較自然。如,拙政園、滄浪亭布局緊湊巧妙,風格婉約,力求曲徑通幽之樂趣。從整體上看,相較于西方古典園林,我國古典園林在布局上處于一種比較自然的狀態。西方古典園林在園林布局上崇尚開放,呈現出的格局對稱、整齊,以人工美的方式,表現人改造和控制自然的手法,將人的力量充分體現出來。通常情況下,其幾何格局由中軸線堆成,林蔭路筆直,水池整齊,雕塑和噴泉華麗,建筑物壯麗。如,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的代表作品凡爾賽園林標志著法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時期,其布局巨大,體現了王權宏偉的氣勢。中軸線兩旁是景色各異的叢林園,通過統一的噴泉水池或水盤的設計,達到了整體上的統一。
2.造園手法中國園林的創造沒有固定的方式,但有固定的法則,即“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不論是北方皇家園林還是南方私家園林,均追求與自然更加貼近,將自然美充分體現出來。北方皇家園林雖然在整體上高大莊嚴,但是在細節的設計上依然遵循自然之美。“師法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建造遵循的原則,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首先是組合和布局總體要與自然接近;其次是所有的要素構景都應當協調于自然環境、符合自然規律[2]。如造園手法特色尤為突出的蘇州園林,園林中堆疊的假山、曲徑通幽處的小小亭臺、蜿蜒的溪流等都使園中美景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在造園手法上,西方園林主要體現為人改變自然的力量。西方園藝家基于數學規律創造美,更加關注對人性的研究和分析,強調強烈的視覺體驗。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意大利臺地園林在造園手法上參照嚴謹、純粹的幾何結構,強調平面布局的圖案化和幾何化。后期雖然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自然式的風景園林開始在英國出現,但是從整體上看,其植物和道路依然是幾何式的。
二、中西方古典園林美學意向的比較
自然美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園林藝術的共同追求,但各民族對自然美的認識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中國古典園林的建造者以文人、畫家居多,所以能將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詩情畫意充分地體現出來[3]。西方園林受“唯理論”的影響,強調人工美,體現了人對于自然的控制。
1.意境美與形式美基于對待自然美的態度差異,中西方在造園藝術方面有所不同。西方園林的建造雖然也突出詩意,但西方傳統藝術遵循的法則是“藝術摹仿自然”。摹仿不是復制,而是對于自然中數理的提煉與升華,是對于自然的一種理性認知。同時,西方園林創造者普遍表示自然美必有缺陷存在。為了追求完美,園林創造者應當以相應的理念完善自然美,繼而將其提升到藝術美的層次。從西方古典園林中精美的幾何圖案,均衡的布局、軸對稱線,都能看出其強烈的節奏韻律。造園者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對游園者產生視覺沖擊,體現整體的輪廓美、韻律美和形式美。中國園林雖然也注重形式,但更加強調意境美。中國園林注重情和景,即將景自然劃分到物質形態一類。衡量景的好壞的一個標準,是其能否觸發人的情感,繼而產生詩情畫意的情緒。在此方面,中國古典園林明顯和西方古典園林有所不同。我國古典園林追求意境,園林藝術家將其對象定義為具體的宇宙觀、人生觀,進而反映個體內心的情感,即“意境”,其是情與景的結晶。
2.自然美與人工美中國古典園林總體上體現的是自然美。地貌是自然風景的前提,風景由植物、河山等基本要素組成。花草樹木體現出自然原有的風貌,即便是有人工創作的地方,也要順應自然,追求自然和人工的融合。從風格、形式看,中國古典園林可以看作自然山水園,但絕非模仿和再現,而是造園者對自然美有了深刻認識和理解的前提下進行概括、抽象。這樣的園林是順應自然的一種表現,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方古典園林追求的是人工美。園林要求布局對稱、規則、嚴謹,把花草修整得方方正正,將幾何圖案彰顯出來。基于現象的視角,西方園林主要以人工的手段改變自然的狀態。在某種程度上,西方園林體現的是人的力量與自然的對抗。
三、中西方園林美學思想差異之比較
1.“天人合一”思想我國傳統美學理念始終認為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不同元素在自然中都是美的表現,花草魚蟲都無須改變,不然就會使自然的野趣、淳樸、天然受到破壞。中國古代文人通常在園林創造中將個人情懷融入自然,彰顯心境,通過園林的自然美反映個人的情感。“天人合一”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本質精神,也是我國傳統哲學的重要命題。在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的眼中,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一個縮影,所以人的活動要順應自然的規律,這種觀念對我國傳統美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4]。中國造園藝術也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人是自然的一員,由人創造的園林也應該順應自然。因此,中國園林中處處都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中國古典園林在通常情況下需要順著地勢的起伏曲折蜿蜒、峰回路轉,花鳥魚蟲、峰巒巖崖也幾乎保持自然狀態,完全是一種臨摹自然的表現,自然環境、審美情趣與美的理想水乳交融,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園林中的各種元素都體現出主人豁達、怡然自樂的心情,又隨著游園者的心境變化產生不同的意境。
2.“人定勝天”思想自然界的中心是人,這是西方園林創作的核心理念。西方造園者認為園林的建造應基于人思想中的模式、規則、秩序,對自然進行改造。尤其是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充分體現了人對于自然的改造力,由人類創造的幾何規則景觀占據主要地位。樹木、草坪、建筑都體現出邏輯性和完整性,以這樣的形式追求完美與和諧。西方園林者雖然不否認自然美,但是他們只是將自然美看作源泉和素材。他們認為這種美自身有一定的缺陷,并非完美,也并不存在獨立的審美意義,離開了藝術家的努力,自然不會成為藝術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魅力,所以自然美需要人類的改造和加工,才能趨向于完美。在西方園林中,整形灌木、修剪樹木、幾何式花壇等經過人工處理的“自然”,與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較,是美的提煉和升華[5],展示的是對于自然的征服,即“人定勝天”的思想。如法國孚勒維貢莊園,從平面看,其最為突出的就是嚴謹、整齊的圖案,圖案的規則、對稱實際反映的是對真理的追求。幾乎沒有曲線的狹長小路和寬闊的大道,將不同的景點、建筑有機地串聯起來。不管是平坦開闊的草坪,還是噴泉水池中的華麗雕塑,都充分體現出邏輯性和完整性。這實際上是基于人類精神世界的規則和秩序加工與改造園林,進而形成一種圖案裝飾畫的藝術效果。西方造園者在規則方面的強烈追求,能夠看出其對于宇宙本源的追求。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突出寫意和感性,關注情感、野趣、自然,強調意境和韻味的體現;西方古典園林創造更加強調寫實、理性,對理性的深刻思考,使園林創作被歸入嚴謹、精確、明細的科學范圍。不論是中國古典園林還是西方古典園林,都有著博大的精神內容,都是世界藝術的瑰寶,都是人類生存、生產、生活方式發展過程中創造力的體現,也都是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比較并非最終目的,單獨討論中西方古典園林景觀中的風格或流派顯然意義不大。現代景觀創新設計的一個核心就是綜合化、多元化,人們需要從中西方古典園林設計的發展過程中獲得啟發,然后以嚴謹的態度對其進行改革創新,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景觀設計。人們應當基于比較的視角,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在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與審美條件,使古典園林藝術與現代生活環境需求、設計理念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25.[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53.
[3]孟兆禎.中日韓園林相似性與獨特性[J].中國園林,2006(11):26.
[4]牛彥軍.自然與人性的結合—從中國文化傳統看中國建筑的“天人合一”性[J].華中建筑,1996(1):12.
[5]陳志華.外國造園藝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1.
作者:李夢露 單位:鄭州商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