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原綠化園林苗木產業發展現狀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綠化和園林苗木是國土綠化和城鎮綠化美化重要而特殊的生產資料和物質基礎,是有生命的生產資料,苗木的生產、運輸、儲藏、交易和使用等過程,決定著苗木產業的健康發展,決定著國土綠化和城鎮綠化美化的成敗,決定著新業態花海文旅、中藏藥種植發展前景,關系到林農的增收和鄉村振興發展目標的實現。文章回顧了青海綠化及園林苗木產業發展情況,分析了存在問題和困難,提出了意見建議,供相關部門參考。
實現綠水青山、美麗城鎮的美好生態環境,不能缺少綠化美化,不能缺少綠化苗木物質基礎,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主陣地,肩負著綠化國土和生態保護修復的重任,肩負著引導林木種苗業發展的職責。高質量高效益健康可持續發展綠化園林苗木產業,對于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對于實現農民增收脫貧、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重要意義。
一、青海高原綠化園林苗木產業發展現狀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低,高寒干燥,植物生長期短,自然條件嚴酷,森林覆蓋率僅7.5%,濕地面積全國第一,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生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青海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對青海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決扛起責任,堅持生態保護優先,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為保護好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安全生態屏障做出積極貢獻。回顧青海生態保護和綠化苗木業的發展,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起步發展階段1949—1985年,解放后到改革開放期間,在國家的支持下,構建了全省國有苗圃基礎和框架,尤其是奠定了青海東部地區國有苗圃基礎。第二階段改革發展階段1986—2000年。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行,國有和集體苗圃也推行了責任承包、差額補貼等改革,個體育苗有了萌芽,全省育苗面積產量上有了進一步發展,當時全省有苗圃962處,每年新育苗面積550公頃,培育各類苗木2.3億株,苗木主要供應三北防護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造林。第三階段苗木產業化高速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隨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生態公益林、退耕還林還草、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青海湖生態保護與建設、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等工程的啟動實施,全省苗木需求大量增加,國家加大投資國有苗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個體育苗大量發展,苗木產量和市場空前發展。據統計數據,截止2020年底,青海有各類苗圃2000多處,面積9213公頃,其中國有苗圃1567公頃,集體苗圃193公頃,個體苗圃7454公頃,種子生產基地有5400公頃,年均可提供各類苗木9.63億株,產值達到50億元,目前出現了祁連云杉、青楊、丁香等苗木結構性過剩。
二、青海高原綠化園林苗木產業存在的問題
總結青海綠化園林苗木產業發展歷史經驗,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系統性、全局性、戰略性總體規劃研究實施能力較弱,體制機制缺乏創新,區域發展布局、標準化體系建設滯后;苗木產業市場發育不良、苗木供應結構和需求不匹配,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作用發揮不夠,資源配置、基礎設施仍是弱項;國有苗圃骨干體系帶領作用發揮不夠、技術人才骨干缺乏;新技術推廣應用能力弱,本土優良品種、地理標志認定推廣應用能力弱,知識產權保護乏力,植物新品種引種、育種基礎研究落后;苗木質量控制、林業有害生物檢疫防控、政策性育苗保險、貸款融資能力較弱;對外合作交流不充分。
三、青海高原綠化園林苗木產業發展對策
(一)建立實施綠化園林苗木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青海苗木整體發展方向與戰略研究較弱,系統性整體性苗木產業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缺少,導致了苗木發展的盲目性,苗木市場體系發育不高,出現了苗木銷路不暢或滯銷,挫傷了企業和林農的生產積極性。建議要以科學系統的思維,建立一系列科學、統一、權威的苗木標準體系與指導性的主裁區主裁品種質量標準,建立整體發展戰略與規劃。落實國家種子法和政策性育苗保險制度,制定地方鼓勵苗木發展政策和相關立法,做好規劃和實施等頂層設計,完善應用苗木生產供應技術標準化體系,深入研究新型城鎮化建設、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苗木發展政策,研究新業態花海文旅經濟、中藏藥材種植苗木發展新問題。以市場和需求鏈倒逼生產和供應鏈,建立苗木產業發展投融資機制和小型貸款等機制,育苗預定生產機制,完善招標投標機制等,創新與生態保護和建設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青海綠化園林苗木產業化發展體制機制,實現青海苗木發展“鄉土化、良種化、信息化、容器化、標準化”五化目標。
(二)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由于青海高原地理位置原因,雖然國家對原有國有苗圃進行投資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依然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的情況,在苗木生產運輸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護和研究應用落后,苗木發展本底基數不是清楚。建議開展生產、資源和市場等基礎調查研究,加強綠化園林苗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實施,開展種質資源調查,苗木生產、市場等調查,建立動態監測信息系統數據庫;盡快健全苗木生產和市場指導服務體系和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建立信息平臺,營造公開公平的市場環境。
(三)加強技術骨干培養和人才引進與國內其他省份相比,青海苗木產業發展存在著苗木產業發展晚、起步慢、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的問題,全省有林業苗木方面的技術人員170人,技術人才缺乏是發展滯后的核心問題。建議重視本地育苗隊伍建設,利用和培育本地技術人員發揮基礎作用,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實施人才計劃,繼續落實東部援助西部計劃,優惠政策引進人才,開展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產學研推繁緊密協作,破解人才發展瓶頸,構建新發展格局。
(四)重視本地優良品種選育和認定基礎工作由于青海獨特的高原氣候與地理位置,孕育一些特有的植物種類,如青海云杉、紫果云杉、青杄、小葉楊、樺樹、丁香等,尤其有一些野生花卉植物,例如金(銀)露梅、龍膽花、綠絨蒿、雪蓮花、千里香杜鵑等,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政策落實,綠化美好需要大量的綠植花卉植物,但是目前開展野生花卉植物馴化、培育的較少,對新業態花海及花文化主題公園發展趨勢,及本土花卉栽培研究和應用較少,形成大量外來園林綠化苗木涌入,不適宜的苗木引種甚至會造成人力財力損失,嚴重時會造成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建議將本土野生花卉、道地中藏藥種質資源調查納入全省樹種種質資源調查規劃實施,開展野生花卉、中藏藥野生馴化和育苗試驗等基礎研究,加大本土優良品種、地理標志認定推廣應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新技術推廣應用;制定實施外來樹種、花卉和中藥材苗木引進種植試驗指導意見,突出地方特色,讓高質量高效益城鄉綠化美化苗木產業有較大發展。
(五)加大技術交流與對外合作青海省政府對生態環境的建設愈發重視,青海高原地區苗木的質量也在與日遞增。青海高原地區綠化園林苗木產業在與省內外的交流中有一定封閉性,舉辦大型的苗木花卉展覽的次數一年中屈指可數,缺乏區域性苗木交易市場或有影響的信息平臺。建議政府搭臺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建立苗木產業發展網站和苗木信息平臺,做好服務,將最新生產與種植的苗木信息公布社會,收集外界的意見與反饋,不斷地調整綠化園林苗木的生產與發展方向,緊跟市場發展。
四、結束語
我國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水青山美好環境和建設美麗中國,大力開展國土綠化,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吸收碳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中國貢獻。青海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保護好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是青海人民的責任與擔當,我們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開啟“十四五”規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可以相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綠化園林重要的物質基礎的苗木事業會發展得更好,我們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會維護得更加健康,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
參考文獻:
[1]楊曉東,蘇雪痕.中國園林綠化苗木產業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J].河北林業科技,2005(4):134-137.
[2]韓宏.青海沙棘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防護林科技,2009(2):106-107.
[3]榮慶華,張利平.我國園林綠化苗木產業發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3(27):108-108.
[4]田恩梅,楊統勝.原優勢產業露地蔬菜發展現狀與對策———以湟中縣為例[J].青海農林科技,2019(1):56-58.
[5]李克倫,嚴生德.青海省高原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長江蔬菜,2008(20):84-86.
[6]刁治民,吳保鋒,熊亞,等.青海高寒牧區土壤荒漠化現狀及防治對策的研究[J].青海草業,2005(4):26-31,40.
作者:楊小剛 張鵬 張敏欣 單位:青海省干旱淺山造林試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