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研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從分析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入手,探討通過優化理論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強化實踐教學過程、加強師資建設、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將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等方式來開展課程教學改革,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使學生增強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并成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運城學院園林專業采用的是農林院校的培養模式,教學體系偏向植物與生態,課程門類繁雜,設計類課程總體弱化,設計實踐實習環節連貫性不強,這就影響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對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有利于合理優化教育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應用型園林設計人才的培養。
一、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1.課程學時偏少,教學深度難以保障園林專業應用性非常強,為了保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必須有相應的教學時數作為保障。而運城學院設計類課程目前的教學時數偏少,如果以現有的學時講完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內容,所講授的內容往往就只能關注其廣度而難以顧及其深度。教師在課堂上重點考慮了知識的覆蓋面,內容的深度解析只能靠課后輔導,而這種課后輔導往往不到位,這樣會造成學生在學習深度、設計能力、設計技巧上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2.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缺少關聯受師資所限,運城學院的很多基礎課由其他專業的教師兼職講授。兼職教師對園林專業課程體系缺乏系統的了解,不明確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授課中沒有對基礎課的外延及其與后續專業課之間的關聯、基礎課在整個園林專業學生培養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做出明確解釋,造成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脫節,使得學生因對基礎課的重要性缺乏了解而不重視基礎課的學習。3.教學手段單一現階段教師授課多采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即“教師+課本+PPT”的相對單向的“傳輸”式授課[1]。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雖有大量圖片加以說明,但學生仍難以從圖片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園林設計的思想、技巧、實踐能力。由于缺乏現場感,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遷移到設計實例中,對設計實例中所運用的原理也不能真切體會到。一些重要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思想的運用,需要學生仔細琢磨與體會,而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跳躍性強,學生往往來不及思考就進入了下一個主題,這就影響了學生的理解。雖然教師在課堂上也會開展互動教學,同學生交流,但由于運城學院的班級學生數量比較大,教師不能同學生一一互動,因此他們在課堂上難以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4.缺少設計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運城學院招收的園林專業新生的美術基礎薄弱,大一期間開設的園林美術課程對新生來講比較難,學生容易產生“挫敗感”,從而對后續的設計基礎課產生畏懼心理、失去興趣。而且有部分學生不適合做設計,對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接受能力較弱,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大,良好的設計學習氛圍難以形成。動力來源于興趣,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會增加其學習動力,也有利于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對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來說,首要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設計學習氛圍。
(二)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1.實踐教學滯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較差運城學院的園林專業由于辦學時間較短,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有限,其設計類實踐教學從場地設施到教學計劃與很多同類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雖然學院根據現有的場地設施條件制定了實踐教學計劃,但是這個教學計劃的實效性不強,其主體內容還不夠明確,結構也不甚合理。園林專業的生源都是普通的理科生,其繪圖功底較淺,雖然他們在大一系統學習過園林美術,但是由于其課時有限,大部分學生在強化訓練這個環節做得不夠。然而設計類課程對學生繪圖技能的要求很高,園林設計師最基本的語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圖”,沒有過硬的畫圖功夫就很難成為優秀的設計人才,而這也是目前運城學院園林專業學生的薄弱環節,是目前專業設計類人才培養的較大難題。2.園林設計方向的師資隊伍建設步伐滯后,對實踐項目的研究與探索不夠深入園林設計方向的師資隊伍建設步伐滯后,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園林設計方向的教師不足,部分設計類課程由其他專業教師經過進修后兼職授課;由于授課任務重,園林設計方向的教師進修、深造學習的機會少,不能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專任教師引進力度不夠。運城學院人才引進以博士研究生為主,而園林設計方向的博士資源特別緊缺,因此目前引進的多為植物方向的博士,設計方向教師的緊缺問題依然不好解決?;谏鲜鲈?,現有的設計方向教師在園林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教學中,主要把精力集中于完成授課任務,沒有足夠的精力深入研究實踐項目最佳的形式、實施辦法、實施效果。3.較少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目前運城學院組織學生參加的學科競賽比較少,其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師資有限,教學任務重,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常規教學上,沒有時間組織學生參賽;二是大部分教師都是從院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運城學院工作,缺乏行業歷練,對于競賽所提實際問題尚不能從容應對;三是向學生宣傳得少,沒有向學生講明學科競賽對于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學生參賽的意愿不強烈。
二、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理論教學改革措施1.優化專業基礎課內容,強化其與專業課的聯系基礎課可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但基礎課的內容較為廣泛,可能對應著多個專業,因此本專業的授課內容要專注于園林實踐,注重與后續專業課的銜接,同時要向學生講清楚該門課能夠培養學生的何種能力,以及這種能力在后續的專業課學習中具有什么樣的作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著專業課的前半部分內容與基礎課內容重復,或者是幾門相關課程的內容有重合的現象,因此要確保重合的內容在基礎課授課時就給學生講透,并明確告知學生這部分內容是后續哪些專業課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須牢牢掌握。此外還要增加專業課程的學時,保證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時數及教學質量。2.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手段除了常規的多媒體教學外,還鼓勵學生以個體和團隊形式參與教師的實際工程項目,將課程教學與實際工程項目緊密結合起來,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項目中,做到活學活用。積極組織學生創建設計團隊,帶領學生參加設計競賽,逐漸由“帶領”學生參加競賽轉變為學生“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各類設計競賽,以增強學生個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還應豐富互動教學的形式,如組織學生參加模擬競標、方案匯報、教學論壇等,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效果。3.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1)加強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學生工作后,無論是在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還是在施工現場指導時,都需要與甲方進行良好的溝通,所以要加強學生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要增加互動交流環節,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問題解決辦法。除了正常的課堂提問及課程作業講解外,還需帶領學生去現場考察當地優秀的園林設計作品,在課堂上就方案的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互動式探討,訓練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2)嚴格抓好方案匯報過程,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優秀的園林設計師的必備品質。這里的表達能力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圖紙表達能力,即能繪制各種類型的圖紙,翔實、準確地將設計理念展示出來;二是指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優美、生動的語言對設計進行闡述。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可要求每組學生選擇一名成員對團隊所做的景觀設計方案進行匯報,對設計方案的內容、設計理念、設計思路進行表述,然后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圖紙表現與語言表達等情況對設計作品進行綜合評價。這種模式形式靈活、氣氛活躍,學生容易融入其中,能較快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3)注重學生設計的過程,創新設計思維學生的課程設計方案首先需要在學生團隊內進行探討,然后經過教師的指導進行修改,達到要求后才能作為正式的圖紙上交,這樣既能保證設計作品的質量,又能鍛煉學生對設計方案的修改完善能力。在方案的反復推敲中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創造力得到了提高。指導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探討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設計習慣及表現方法,引導學生突破固有思維,鼓勵學生嘗試新的設計思想及表現形式。在設計方案的修改與討論中,師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探討,這種形式對學生設計思維、溝通協調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很有作用。(4)肯定學生的作品,增強學生學習設計的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肯定是分不開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個性和很強的自尊心,教師如果對其設計作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挑毛病,或者是提出問題時態度過于生硬,可能會使學生對園林設計課程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在評價學生設計作品時應多給予鼓勵與肯定。對學生設計作品的風格、特點予以肯定,有利于學生設計風格的形成;對學生設計作品中的閃光點進行適當的激勵和表揚,有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自信心;對設計的缺點與不足進行指正,有利于提升學生作品質量和學生設計水平。具體方式除了口頭激勵,還可以通過展覽定期將優秀的設計作品進行展示,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設計學習氛圍。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1.重視抓好實踐教學的過程園林設計類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設計構思能力、空間形態表達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可根據各類園林景觀的特點和教學難點分別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刹捎美碚撆c設計實踐相結合的“五步教學法”進行教學。第一步,講解理論。通過多媒體課件講解園林景觀的設計原理和規范,結合實例分析設計原理和規范,讓學生切實體會到設計原理和規范在實踐中的應用。第二步,下達設計任務書。改變以往利用虛擬場地進行設計的模式,選擇一個真實的場地進行設計,帶領學生現場勘查,了解場地現狀,下達本次設計的任務書。第三步,分析設計方案。對每組學生的設計草案進行分析,肯定草案的優點,提出其缺點和問題。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并指導其修改草案,正式確定設計方案。第四步,表現設計。指導學生在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按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用CAD進行平面圖的繪制,用SketchUP進行立面尺度方面的推敲,用Lumion進行效果圖及動畫的制作,完成設計表現。第五步,匯報方案。該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學生提交設計方案后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同時解答教師和其他同學對該設計方案提出的問題。教師最后根據方案設計內容、方案設計表現以及方案匯報的情況,對學生本次設計進行綜合評價。2.加強師資建設,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建立以自身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的內培外聘的培養模式[2],鼓勵一線教師到企業兼職,分批次將現有承擔園林專業課程的教師送入企業一線進行雙師鍛煉,以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對接[3]。聘請企業中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和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縮短師生與企業、社會的距離,不斷分析歸納,建立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高效的產學研結合之路。在此模式下,教師科研實踐經驗的積累使其業務素質不斷提升,并及時地反饋到各教學環節中,讓教學形式新穎、內容實在,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比如我們以“運城學院園林•花藝研究中心”為平臺,承接一定的工程項目及創建校內實訓基地,提高了實習環節的教學質量。3.將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組織開展學科競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學科競賽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學生在競賽活動開展過程中都能夠自覺地進行訓練,極大提高了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4]。有意識地將學科競賽內容嵌入到日常教學知識傳授中,將日常教學的知識點融入學科競賽的活動中[5]。將學科競賽引入專業課程設計、綜合實訓教學中,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競賽小組,每個競賽小組進行組內分工,將學科競賽內容作為課程設計題目,教學方式采用競賽式,并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課程考核[5]。通過將課程實踐教學、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等與學科競賽的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園林景觀設計大賽,已經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艾景獎”以及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梢?,將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能夠取得良好效果。
三、結語
運城學院通過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實踐,精簡了理論課程內容,增強了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優化了教學手段,使其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強化了實踐教學的過程性,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將學科競賽融入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今后還要運用AR、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技術輔助園林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周練.基于體驗式的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改革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學園林專業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7):142-145.
[2]錢淑霞,于彥華,李青澍,等.高等教育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初探:以吉林農業大學為例[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13):257-259.
[3]婁娟.國家實用技能型卓越園林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7):189-192.
[4]顧涵,錢斌,張惠國,等.基于學科競賽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8):213-215+281.
[5]楊在華,原朝陽.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學科競賽“四化”建設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5(13):61-63.
作者:程朝霞 李光耀 單位:運城學院生命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