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分鏡頭課程教學改革闡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高職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影視分鏡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從課程互通、實踐互動、團隊互動、師生互動四方面逐步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影視分鏡頭課程;教學改革
一、教學改革的問題分析
1、改革前期推動阻力大
目前我國的影視產業相對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影視作品制作過程中的影視分鏡創作鮮少被涉及和應用。阻力一是影視分鏡創作理解片面。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文學劇本、攝制、后期剪輯等流程備受重視,而分鏡頭繪制往往被忽略,認為分鏡頭臺本無關緊要,費時費力,在具體拍攝過程中盡管根據劇本可聯想劇情畫面,但是由于缺少鏡頭設計,導致鏡頭畫面銜接不順暢、機位協調不準確、整體節奏不協調、故事情節沒有表現清楚、拍攝延時或無法完成等問題。阻力二是成系統的影視分鏡頭臺本匱乏。除影視大作、有特殊特效需求的影視作品和部分熱衷分鏡繪制導演的要求外,國內一般影視作品沒有影視分鏡創作這一環節,也沒有成系統的分鏡師團隊。國內比較典型的影視分鏡創作只有張藝謀《英雄》、徐克《狄仁杰之通天帝國》、《蜀山傳》等少數作品。阻力三是影視分鏡教材緊缺。由于影視分鏡的不受關注,其教材也是匱乏,有一些教師在教授時都以和影視分鏡有相似度的動畫分鏡來作為參考書,但其教材思路、手段、劇情編排與影視分鏡有很大的差別,嚴重影響影視分鏡的教授。
2、導演思維缺乏
影視分鏡頭制作在充分解讀劇本的基礎上,對文字進行視覺重構。在處理一個分鏡時,精美的畫面和精湛的技法并不重要,如何把握和操控電影語言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文學劇本和文字腳本轉化為畫面語言的邏輯思維到形象思維切換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影視語言的理解能力、對文學劇本的解讀能力、對影片整體風格把控能力表現一般,學生繪制出來的分鏡畫面缺乏生動的鏡頭畫面感,整體感官與劇本文字描述中的意境有較大差別,缺乏一定的設計思維和技巧,直接用簡單的畫面堆砌來表現鏡頭,作品畫面整體氛圍和風格的把握不準,生硬又缺乏鏡頭之間的轉換銜接,沒有導演思維方式的轉變,使得整個分鏡的設計最終效果不佳。
3、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我國影視分鏡頭設計起步較晚,這方面的教學經驗更顯不足,教學理論研究、教學實踐案例以及教材選取,都相對匱乏。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按照“一拉片、二臨摹、三創作”的教學步驟,且往往過多講述,學生實踐量不足,團隊合作欠缺,缺乏系統性和實踐性。
二、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
根據分鏡頭繪制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探討和研究多向互動式教學模式,即強調課程間的教學互通、版塊間的實踐互動、學生間的團隊互動、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以此建構科學有效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1、課程互通:加強前導和后續課程銜接
本課程的前導課程為《編導基礎》《劇本寫作》等基礎課程。后續課程為《影視作品創作》《后期特效》等課程。影視作品制作過程需要一個比較完備的創作過程,教授時需要極強的教學課程系統性,并依靠各個流程相互配合來完成。同理,分鏡頭臺本的繪制內容龐雜,不是單打獨斗就能完成創作,涉及到眾多相關課程,而每一門課程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其教學活動都以各自的創作項目為導向,在影視分鏡制作中則需要融匯各自的創作項目,使其成為分鏡制作流程中的一個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編寫劇本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鑒于此類困難,必須注重課程間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充分銜接好前導和后續課程,使得每門課程呈現的教學目標直接用于本課程。在具體課程教學上,每個(團隊)學生在《劇本寫作》課程階段已經創作出比較完善的劇本,依托現有劇本,在《編導基礎》課程上完成文字分鏡頭腳本、角色設定的教學任務,以保證在影視分鏡頭制作課程之前,本課程所需的文學劇本、文字分鏡等相關素材已經基本到位,對影視分鏡頭實際繪制起了很好的奠定作用。《劇本寫作》中完成系列的劇本創作,《編導基礎》中完成文字分鏡頭腳本、角色設定,此為前導課程銜接。而后續課程銜接就是完成的影視分鏡頭臺本直接作為后續《影視作品創作》等相關課程的工作臺本。采用課程貫穿的教學模式,教學時間得到有效控制,教學實踐收益最大化,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實踐互動:導入項目推動教學
影視分鏡頭制作有各種版塊的項目,包括廣告分鏡頭設計、MV分鏡頭設計、電影分鏡頭設計、電視分鏡頭設計等。由于版塊多樣性,所以課程教學不能過多采用以教師講述為主的灌輸教學法,而應該加強學生的手動實踐,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不同版塊的教學環節中,融入項目教學法,即在課程中導入不同版塊的實際分鏡繪制項目,比如具體的廣告分鏡等,明確制作要求和制作周期,讓學生按照實際流程完成每個階段的設計與繪制工作,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能力。
3、團隊互動:進行分組教學
影視項目一般都是團隊項目,運作起來非常復雜,分鏡頭制作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包括文字劇本的確定、角色設定、場景設計、鏡頭景別設計、構圖、分鏡繪制、導演統籌、視聽語言、制作剪輯等,團隊中的每位成員必須清楚地認識單靠個人的力量不能完成任務,需要組織團隊分工合作。同時,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對分鏡頭有濃厚興趣和扎實的繪畫技巧,而且學生的特長和優勢也不相同。因此,在教改過程中,在課程教學總體目標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能力區別,以及分鏡制作任務需求,進行分組教學,明確制作要求和制作周期,幫助學生組建團隊進行分工,每個組員分別負責劇本寫作、素材收集、分鏡繪制、后期(包括音樂、配音等)、剪輯等,強調團隊分工合作完成項目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崗位實踐能力。
4、師生互動:建立互動教學評價機制
分鏡頭制作涉及的知識和能力面較廣,學生不容易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各團隊結束任務后,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總體評估、作品展示和陳述,教師對影視分鏡頭制作各環節進行整體評價,對作品進行評估,而且各團隊之間也開展互評,同時要求學生根據教師評價和同學互評意見不斷修改作品,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影視分鏡頭制作課程是一項系統化教學工程,涵蓋了影視作品呈現前期的整體敘事風格、故事節奏、藝術表現等元素,并隨著影視產業的迅速發展,涉及面愈來愈廣,內容也愈加豐富,對教師的教學要求逐步提高,對學生的培養要求逐步加大,給了教學改革一定的緊迫性和必然性,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突出教學的系統性、實踐性和互動性,逐步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崔婷婷.分鏡頭腳本在微電影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1).
[2]馬景雯.淺談《分鏡頭臺本設計》課程教學設計[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0).
[3]趙一琳.徐克古裝電影中大反派人物形象塑造的音畫特征研究[C].江西財經大學.2017.
作者:王筱芽 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影視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