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里昂燈光秀藝術表現形式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城市燈光秀作為一種獨特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集合了現代科技、傳統美學與光影藝術,推動了現代照明技術與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是城市文化與城市形象的產物,更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該文以法國里昂燈光秀為例,探討城市燈光秀的各類藝術表現形式,進而探索其在城市公共藝術領域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里昂;燈光秀;城市公共藝術
法國里昂燈光秀一般來說在每年的12月8日由法國官方舉辦,為期4天。關于燈光節的產生有很多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17世紀中葉,法國里昂城內爆發的鼠疫帶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于是,人們每年12月份在城市大街小巷點燃蠟燭,里昂燈光藝術節也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在這一時期,由于科學技術、宗教觀念等因素的束縛,城市燈光藝術的表現形式為單一的燭光蠟燭,其背后體現的人文內涵也僅僅是對宗教文化的崇拜,因而早期的燈光藝術節難以全面地體現城市文化。隨著城市的全面發展,城市燈光藝術的創作載體也變得愈加豐富。其中,藝術裝置燈光秀和建筑媒體燈光秀為主要的藝術表達方式。在不同技術的支持下,建筑媒體燈光可以分為LED建筑媒體屏和建筑立面3D投影燈光秀兩種形式。此外,實景表演燈光秀、景觀雕塑燈光秀、互動裝置燈光秀等燈光藝術表現形式,也不斷出現在里昂燈光藝術節上。
一、里昂燈光藝術節創意特點
1.燈光秀與城市地理環境的融合
羅訥河與索恩河將里昂市大致分為三個部分:西側的部分大多為山地;東部則為里昂的平原地區,地形相對平坦,地勢較為開闊,適合城市開發和經濟建設;中部地區位于兩河之間,整體地形較為平坦,為古老街道、建筑的聚集地,是里昂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老里昂”憑借著眾多的廣場、教堂、街道、河畔成為了燈光藝術節主要的載體,藝術家利用公園、街頭巷尾的空間以及雕塑等制作不同的燈光小品。《COLOSSES》(圖1)是位于索恩河畔橋下的燈光藝術裝置,它展現出兩個高約10米的人形燈光裝置,“支撐”著波拿巴橋的橋體,似乎在抵御著索恩河上漲的河水,微弱而閃爍的光芒體現著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藝術家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并以時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為觸媒,巧妙地將里昂的地理環境與燈光藝術相結合,營造出具有里昂特色的燈光秀場景,展現了城市古老而別具一格的魅力。誠然,藝術性的表達時常具有地域性的特點,脫離了地域特點的藝術表達是片面的。里昂燈光藝術節巧妙利用山丘、廣場、巷子、橋梁、河畔、庭院等諸多地理環境要素,將其演化為燈光藝術的展現媒介,為人們帶來了視覺盛宴。
2.參與性的城市燈光秀
在近年來的里昂燈光藝術節上,具有參與性質的燈光藝術裝置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一方面,觀眾本身作為設計的一部分,與藝術裝置相融合。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參與燈光藝術的設計與制作,使燈光秀具有更加深刻的廣泛性和綜合性,能夠使觀眾很好地融入藝術品,感受并沉浸在藝術空間與氛圍中,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這也是公共藝術欣賞的核心理念。如今,如動態捕捉裝置、傳感技術、紅外感應裝置等新技術的出現,為觀眾提供了更多參與的可能。里昂燈光秀就給出了許多代表性的答案。其中包括設計師將歌劇院的建筑立面設計成《桌面彈球》的互動燈光游戲,邀請觀眾免費游玩體驗。這種具有參與性的燈光互動游戲無論是在視覺體驗還是在用戶界面等方面,都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體驗。此外,觀眾除了可以欣賞燈光藝術,還能夠參與燈光藝術品的制作,許多帶有公益性質的藝術品就出自里昂市民之手。在設計師的指導下,里昂中小學生將上千個廢棄的飲料瓶進行拼接,創作出極具特色的藝術裝置作品《生生不息》。該作品旨在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參與性的新模式作為公共藝術重要的組成機制,能夠更好地展現公共藝術的現有特質[1]。這一模式的介入可以使觀眾更為主動地接受這類藝術表達形式。此外,如今的參與性公共藝術裝置不再局限于單人的、片面的參與,而是融合多角度、多層次、多目的的群體參與模式。正如《生生不息》與《桌面彈球》,在制作方面包含了社會不同身份的人參與。從觀眾方面說,也包含了有目的性參與者和無目的性參與者。不同社會身份的觀眾的參與有利于藝術作品價值的表達,能夠促進社會不同層面藝術文化的發展。但從設計師的角度看,全設計的設計理念在藝術作品表達方面會帶來更大的挑戰,無論是藝術作品本身的內涵傳播還是作品展現形式的表達,都將成為現階段人們考量的重要因素。
3.低能耗的藝術燈光秀
里昂燈光藝術節作為歐洲乃至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燈光藝術節之一,在很多人看來是耗能、耗資巨大的燈光活動項目。但事實并非如此,里昂燈光秀在節能減排、節能照明領域起到了極好的表率作用,在短短的四天內,燈光秀消耗的電能僅為城市每年電能消耗的0.1%。這歸功于設計師采用的LED燈,它的消耗功率是普通燈光的十分之一,并且使用壽命比普通燈光長二十倍。LED節能光源不僅可以為里昂帶來更少的消耗,而且在藝術表現方面同樣出彩。作品《花的力量》中,設計師運用了數字技術和機電技術,融合了LED光源,使高速運轉的LED燈演化成螺旋狀的“彩色花朵”。作品巧妙地將藝術與環保結合,使觀眾獲得獨特的視覺感受。
二、城市公共燈光藝術表現形式
1.多媒體建筑燈光秀
將建筑立面作為創作載體,已經成為里昂燈光藝術節最獨特的地方之一。對于里昂來說,中部城區較多的古典建筑教堂、歌劇院、修道院等的造型十分獨特,結構復雜,雖然給燈光藝術設計帶來了一定困難,但也為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空間。里昂燈光秀在現代城市燈光藝術尤其是多媒體建筑影像燈光秀領域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不但要考慮建筑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媒介(LED建筑媒體屏或3D投影技術),而且要關注城市與建筑的關系、城市歷史文化與建筑的關系,將光與影的藝術融于建筑,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建于1921年的加達涅博物館,收藏了8萬多件展品。里昂燈光藝術節上,加達涅博物館的建筑表面在光影藝術和現代科技的助力下,構成了幽密的“森林”,各種動物穿梭其中(圖2)。設計師的設計靈感正是源于“移動皮影”,與博物館的館藏交相呼應,由內而外地展現著獨特的魅力。
2.互動裝置燈光秀
據悉,交互式與參與式的燈光互動裝置占里昂燈光藝術節總作品數的20%,這些互動裝置作品模糊了表演者與觀看者的界限,使每名觀眾都可以成為表演者,而表演者與燈光作品共同反饋于觀賞者,形成互動的良性循環(圖3)。麥克盧漢說:“媒介技術是對人器官的延伸,能夠作用于人的感知比率,引入人間事物的尺度變化、速度變化和模式變化,從而造就人的不同感受和體驗。”互動裝置燈光秀拓展了燈光秀的實質概念,使觀眾與作品的關系發生本質的變化,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
3.實景表演
在2011年的里昂燈光藝術節上,《弄光者》燈火表演節目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該節目是由表演團隊“F組”設計并展現的,他們將動態光線與火焰相結合,將燈泡布滿表演者全身,讓觀眾的目光穿梭于火光與燈光之中;同時,以沃土廣場前的市政廳為舞臺,利用3D投影技術呈現出巨大華麗的背景,兼具表演性與戲劇性。實景表演作為里昂燈光秀中特殊的燈光表演形式,不同于靜態的燈光藝術表現形式,具有開放性、互動性、交流性。在藝術表現方面,它做到了傳統表演模式與現代光影藝術、現代光學技術的交融,在呈現出巨大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也啟發著人們對于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的應用[1]。
三、城市公共燈光藝術形式發展趨勢
1.多媒體影像化趨勢
多媒體影像化的燈光藝術形式最早出現在里昂燈光藝術節上,數碼技術是這一藝術形式的核心。利用攝影、圖像、文字、聲音、裝置等綜合技術手段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已經成為如今城市公共藝術發展的重要趨勢。而利用3D投影技術呈現虛擬性,是這類燈光藝術裝置能展現的最獨特的藝術方式之一。在我國,這樣的藝術形式可被應用于多種場合,并且有待發展成特殊的敘事化媒介,對于我國文化、思想的傳播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種藝術形式有著更加廣泛的公共性,使大眾文化與消費文化在數字化的城市公共燈光藝術中被不斷放大,體現出較高的商業價值。多媒體影像化的燈光藝術形式同樣具有時效性與流行性。這就使公共燈光藝術成為時尚熱點與街頭藝術的代表,成為流行文化的象征性符號,催生出更多前衛性的藝術形式。
2.實景表演結合燈光秀
傳統的人工實景表演藝術形式需要相當高的人工成本。從資金投入的角度看,其較長的投資回報周期使單純的實景表演秀漸漸退出時代的舞臺。而實景表演結合燈光秀的形式無需過多演職人員,因而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實景表演燈光秀的施工工期更短,卻同樣包含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對于城市文化軟實力、城市影響力、城市文化宣傳以及招商引資、旅游業的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2]。在原有實景表演的基礎上采用更多的燈光秀模式,相比于動輒耗資上億的人工表演更為合理。我國一些燈光藝術節目已經嘗試運用沉浸式燈光表演與實景演出相結合的形式。如,大型實景表演燈光秀《劍門長歌》將劍門獨一無二的崖壁實景與絢麗的燈光秀技術融合,舞蹈、戲劇、歌唱等傳統藝術形式在現代全息投影技術、互動式聲感技術的幫助下為人們帶來一場沉浸式的視聽盛宴(圖4)。此外,該節目還結合了互動游戲,使觀眾在演出中體驗真人“通關”游戲,有效展現了實景表演和燈光秀的結合效果。該節目不僅很好地傳承并展現了我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利用了現代化燈光技術與其他綜合性技術手段,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費。實景表演燈光秀作為融合傳統藝術形式和現代技術的新型藝術展現形式,有待發展成我國主流的藝術表現形式。
3.智能可控化燈光秀
近年來,我國的物聯網技術不斷發展,5G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誕生,為我國的城市發展和智能領域拓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行性。在此背景下,城市燈光秀的發展也要融合現代智能技術,具有智能化可控、智能調節等多樣化功能,這對于燈光秀的藝術表現效果有著重要意義。就我國城市燈光秀領域的智能化發展現狀看,智能可控化的燈光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夜景照明,但智慧燈光的發展空間仍然有待拓展。城市建筑投影燈光秀一般采用視頻、圖像、文字、聲音結合的方式呈現,但部分設計缺乏個性化特點,難以使觀眾參與。而在智能可控化技術的催化下產生的智慧燈光秀,甚至可以讓觀眾自行編輯燈光效果,這對于燈光秀的藝術傳播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單向的藝術性傳播可以轉變為藝術交流,讓觀眾以燈光秀為載體,通過智慧可控技術交流、分享自己的藝術觀念。智慧燈光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公共藝術的核心價值,改變人們欣賞藝術的方式。
四、結語
科技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燈光秀的發展,城市燈光秀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這一過程中變得更加多樣。里昂燈光藝術節的燈光秀作為現代城市公共燈光藝術發展的鼻祖,體現出在不同層面、不同環境、不同主題下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為我國燈光秀的發展提供了借鑒。里昂燈光藝術節很好地融合了傳統與當代的藝術形式,將科技與美學相結合,將環保、低碳等時代主題與光影相結合,在帶給人們視覺震撼的同時,啟發人們反思社會文化與道德。美國城市規劃專家凱文·林奇說:“我們不應把城市僅僅看成自身存在的事物,而應該將其理解為由它的市民感受到的城市。”[3]在城市燈光秀帶來越來越高的商業價值的同時,人們應當考慮它給市民帶來的人文關懷,利用其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好地為城市樹立美好形象,助力城市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光.以法國里昂燈光節為例分析城市燈光節的創意與設計[J].照明工程學報,2016,27(4):70-75.
[2]楊忠,陳佳.淺談國內燈光秀的發展[C]//中國長三角照明科技論壇論文集(2012·杭州).浙江省照明學會,2012:283-284.
[3](美)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作者:徐家宇 朱煒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