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通過對現代藝術設計與科技、資源再利用和常用材料三方面的正面論證以及借低碳之名行炒作之事實的負面論證形式來突出“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的影響就是形成了“低碳”藝術設計形態——“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這一論點。
【關鍵詞】“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低碳”藝術設計;現代藝術設計;影響
引言
“低碳”一詞自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各行各業都刮起了一股“低碳”之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設計理念更是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現代藝術設計上的表現最為突出。“低碳”的意義無非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在本質上也是如此,但就表現形式而言卻又有所不同。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其實最終形成的是一種新的藝術設計形態——低碳的現代藝術設計,具體說是指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和技術的同時運用一定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從現有材料中來提煉設計元素,并以精練、純粹的設計語言,來創造一個具有當代藝術內涵和精神的綠色設計。“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作為現今藝術設計發展的主潮流,其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代藝術設計與科技的結合
低碳設計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最為突出的就是科技的運用。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設計的發展,其在現代藝術設計里是低碳設計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一)運用科技手段合理利用現有資源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科技的運用是必然的,而在低碳風潮掀起的現今,科技更是不可或缺的。如:在建筑領域,其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55%,所以科技的使用在這就顯得尤為重要。就低碳理念而言,在建筑行業要想實現低碳化,首先就應該解決建筑設備對電力和燃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而解決的手段就是科技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如最近世博會上英國的零碳館,其設計和建造主題就是零二氧化碳排放,向人們展示的就是一個零碳的未來。這個展館集中體現了世博會的“低碳”主題,可以說科技對能源的利用發揮到了極致。在這個場館中,空調使用的是太陽能、風能和地源熱能的聯動能源,通過安置在屋頂上的22個色彩鮮艷的三角形風帽,將室外風動力轉化為室內建筑通風的動力,從而免去了傳統空調通風系統的能耗,并在外界風力不足時,通過來自光電板收集的能量進行通風。這種通風方式使能耗降低為常規系統的1/5。而在零碳館的地下埋著一根細小狹長的管道,可把源源不斷的黃浦江水通過館內的水源熱泵裝置,為游客送來徐徐涼風;在零碳館最北面,有一套生物質鍋爐,可把剩飯剩菜即時降解,轉化成電能和熱能,而被系統處理后的產品還能夠用于田間生物肥。而這個展館的外觀造型并沒有因為要體現低碳而忽略了設計元素,從外形來看,零碳館更像是兩棟造型別致的“小別墅”,而不是展覽館。它的外墻主要為黑白兩色,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屋頂22個色彩鮮艷的三角形風帽和屋頂充滿綠意的空中花園。這在各國的特色場館中顯得十分低調,但更為人性化更為低碳化,給人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當然,科技對現有資源的運用在其它現代藝術設計中也是都有著突出的表現的。
(二)運用科技手段推動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
在如今低碳潮流的引領下,人們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這對于各行各業來說是一個挑戰,當然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也不例外。如在工業設計上,人們對于當代低碳理念以及時尚的追求,促使工業設計在體現功能性的同時還必須具備時尚元素和低碳元素。就以手機設計來說,手機的基本功能定位在初期就是打電話發短信,隨著人們不斷的需求,手機功能也不斷完善,到目前低碳風的出現,我們的一些高端手機已經如電腦一樣可以進行軟件的運用,這對我們來說手機設計的發展其實就是運用科技手段進行低碳設計的一個過程,把多種功能融合為一個物體,不僅在制作上節約了成本,降低了能耗,而且在環境保護上也起到了低污染,低排放的作用。從中可以看出科技帶動了手機功能的發展,實現了低碳化設計。但反觀,低碳化設計也促使手機外觀設計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變動手機外觀設計也發生了變化,同時還帶動了手機界面設計的發展,而手機界面設計在一定時間的發展演變后,已然成為了現今一種新的現代藝術設計形式。所以科技手段的運用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現代藝術設計與資源再利用的結合
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還可表現在對資源循環利用上。如在室內設計中對一些老舊家具,可在其表面刷上特定的顏色,再配以一些相應風格的織物和其它軟裝,打造一個富有情調的懷舊復古風格,也可打造一個時下最為流行的混搭風格,這樣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營造一個環保的綠色空間,充分體現了“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原則;又如在陳設品設計中,東京的藝術家河地貢士就利用舊的、厚厚的漫畫書作為介質,開辟了低碳環保的“漫畫農場”之“種植技術”,獨具匠心地使植物種子以漫畫書為營養源,發芽并茁壯成長,以這樣的方法讓泛黃的舊書再次重新充滿生機,使之成為了一尊具有獨特韻味的藝術品;所以,資源再利用的低碳設計理念不僅節省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同時在現代藝術設計上打開了人們更為廣闊的創意之路。
三、現代藝術設計與常用材料的結合
在現代低碳藝術設計中,要善于尋找和研發最常見材料的美,即利用身邊最常用的材料,用合理的設計方法來進行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如在家裝設計中,常用的純棉、棉麻制品,對皮膚沒有任何傷害,而棉、麻、木等非人工合成的化學材質,又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至于余下的碎布頭也可制成布藝裝飾、靠包、首飾袋等。這樣,不但節省了購買和運輸成本,還將材料的用途發揮到了極致;又如在服裝設計中,可運用羊毛保暖的特性,在秋冬多選用羊毛做材料,亦可運用絲麻柔滑涼爽的特性,在春夏多選用絲麻做材料,并用現今流行的設計方式來帶動人們的審美,讓人們接受這些純天然的綠色面料。這樣不僅能夠節約工序成本的消耗還起到了綠色環保的功效。由上述可看出低碳的藝術設計不光是要有低碳的理念還必須要有藝術設計的思想,只有這兩者兼備才能真正成為“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但是就目前來說,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借低碳之名行炒作之事實的風氣,這對低碳藝術設計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某書法愛好者在博客中這樣寫到:“我在90分鐘內寫了83幅書法作品,創下了用紙、用墨的最大節能,單位時間作品產量最多的紀錄,我稱這種節能為低碳藝術。”在90分鐘內完成了如此多的書法作品的設計,對于紙和墨確實是做到了節能環保,但這83幅書法作品確實具有藝術價值嗎?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低碳藝術設計除了具有低碳理念外還必須具有藝術的內涵和價值,并不是隨便一個作品就可以被稱為是低碳藝術設計下的藝術作品的。在《藝術概論》一書中就這樣闡述過,藝術作品的價值判斷標準是多元化的,藝術品所蘊含的價值是一種以審美價值為中心的多種社會文化價值構成的多層次的有機統一體——審美價值整體,其包含了審美價值、社會價值、認識價值、情感價值和歷史價值等。因此從中可以看出,藝術作品除了具有藝術價值外,收藏價值也決定了藝術作品的成敗,其與藝術品的創作者、材料、技術、稀缺程度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這83幅作品與低碳藝術設計下的藝術品意義相去甚遠,其充其量只不過是個人書法愛好練習下的產物,并不具備一定的藝術內涵和價值。如果反過來看的話,這種不具有藝術價值的書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是浪費,并沒有起到話中所說的節能環保的功效。要想使之成為真正低碳藝術設計的藝術品,貴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的含義。由此可見,這83幅的書法作品并不是低碳藝術,只不過是一種被冠以“低碳風”之名的莫須有的炒作。所以我們在做低碳的藝術設計時要正確認識其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精彩的“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綜上所述,“低碳”理念對于現代藝術設計是具有一定影響的。隨著人們對于低碳這一詞的深入認識,“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方式將會是現代藝術設計的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其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也將會成為可持續發展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
[2]吳建中.上海世博會看點[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3]涂逢祥.堅持中國特色建筑節能發展道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大師》編輯部.建筑大師MOOK叢書:密斯•凡•德•羅[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陳婷 單位: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