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學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藝術設計已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社會對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在我國高等美術教育中藝術設計教育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各個美術院校(包括綜合性大學)爭相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但隨著盲目的擴招,致使不太成熟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受到嚴重的沖擊。在專業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缺乏科學合理性,尤其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設計課的關系問題表現較為突出,這些都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地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真正為藝術設計教學服務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新模式。
1.1藝術設計專業招生的基本情況
隨著高等藝術專業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藝考熱”的升溫,迫于升學的壓力,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相對較低,這樣招收的學生就會有很大程度上對藝術設計并不感興趣,生源質量下降。其次,由于藝考模式的局限性,專業課考試內容長期固化單一,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寫,內容基本固定,大多以默寫和臨摹照片為主。致使學生在考前培訓時突擊訓練應試技巧和方法,缺乏對審美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在這樣的藝考指揮棒下,考前就不可避免地把學生訓練成機械的照抄照搬、沒有創新能力和嚴謹的造型能力的機器,思維僵化,造型的嚴謹性、精確性嚴重缺失,更談不上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得招來的學生能力水平逐年降低。另外,由于現在的藝術設計專業考試內容與藝術繪畫專業考試內容相同,這樣不可避免地在學生入學后,專業基礎課的訓練與以前傳統繪畫性訓練有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
1.2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單一。我國高等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長期以來大多延續傳統藝術繪畫的教學框架。在形式上仍然強調造型、技法與單一的色彩配比規律。以研究客觀對象的真實形體和客觀表現為主,強調寫實技術能力的訓練和作品的表現力。但這種方法毫無疑問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藝術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非常不利的。傳統單一的封閉式造型訓練與開放式的藝術設計要求不相適應。教學方式把寫生作為主要手段,而對物體內在本質語言得不到深入挖掘。這種傳統的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模式同化學生的審美和個性的進一步開發,抹殺了學生藝術個性的張揚,這種教學方法也背離了現代設計藝術理念。
(2)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設計課教學銜接性差。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雖然經過了幾十年的教學實踐和不同階段改革試驗,但是,在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教學方法的科學性上有許多需要深入反思的地方。我們現在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還是基本沿襲了傳統繪畫藝術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寫生、臨摹為主,追求單純的寫實繪畫技巧。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雖然應具備相應的繪畫基礎寫實能力,但在我們現在的專業基礎課教學中過多地強調寫實造型能力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在思維方式、創新意識的培養。專業基礎課和今后的專業設計課在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形成嚴重的脫節現象,與我們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背道而馳。
2對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探索和改革
2.1改變藝術設計教學觀念
對于高等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來說,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是完成專業教學的基礎和根本。從現代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上看,在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開啟學生自由的想象力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只有培養起學生獨特的設計造型理念、發掘物象的形態美、提高形體重構聯想的能力,才能打破傳統的繪畫思維定式,沖出對客觀印象表達的藩籬。專業基礎課要服務于專業設計課。因此,專業基礎課內容的安排要與相關的藝術設計課程聯系在一起,如環藝專業的學生在上專業基礎課時可加入室外建筑結構和環境空間的寫生練習,使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體驗建筑結構的藝術特點、空間構成基本規律,熟悉環境藝術設計特有的語言特點,并通過寫生進行提煉、概括、夸張、變形,提高學生的藝術設計意識。
2.2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索
現代藝術設計專業也是以造型為主要表達語言的專業。所以,藝術設計專業必須通過一定的專業基礎課程訓練開始,目前,各大藝術院校的專業基礎課基本主要為設計素描、設計色彩、三大構成等組成。通過對物象的形體、色彩、結構等重要特征的了解和認識,并將其轉換成設計語言和元素,再進行重構和組合,形成區別于原有物象的新的視覺形態。
(1)設計素描。設計素描是基于嚴密的、準確的、理想化的表達方式,主要研究的是事物結構、空間、透視、形態等規律的學科。在藝術設計專業中,設計素描主要訓練的是學生立體空間塑造和表現的能力。其中,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的運用是設計素描的重要表現特征。設計素描是設計師傳達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圖的重要表現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物象的表象形態來表達其內部復雜的理性結構和物體之間相互空間關系。它一般有三個訓練階段:造型基礎能力訓練、造型語言能力訓練、造型創意思維能力訓練。在具體表現的過程中,通過運用不同造型、質感的線條來主觀地表現物象的立體感、空間感、質量感,豐富畫面的表現力。同時,運用現代設計構成要素,對物象進行重構,創造出既源于客觀物象又高于客觀物象的全新形象。通過這樣的訓練,就可以把學生以前繪畫的具象性思維轉變為抽象性思維。另外,多到大自然中寫生,發現自然的形態,從中汲取營養,通過發散性的物象重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表現出新穎的作品。
(2)設計色彩。設計色彩在現代藝術設計專業中是一門很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與傳統的藝術繪畫色彩有很大不同,它主要研究的是色彩內在的相互協調、配置規律。對具象色彩的提煉概括,理性地表達抽象色彩情感。通過對現代色彩理論的實踐和訓練,提高學生對主觀色彩的表達能力。在具體教學中,首先對自然色彩進行表現,再通過概括、夸張,對自然的色彩進行提煉,把具象色彩變為主觀色彩。另外,還可進行色彩空間、抽象色彩的綜合練習,通過不同色彩給人心理、生理的不同感受及色彩的聯想等表達出不同的抽象色彩概念。通過訓練,使學生能很好地把色彩和設計聯系在一起,為專業課的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
(3)三大構成。構成課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另一門必修基礎課。它主要包括平面、色彩、立體構成,三大構成主要通過點、線、面等最基本的構成要素,研究事物的內在結構和變化規律。傳統的三大構成課程的講授方法缺乏有效的針對性,缺乏和相關的專業設計課的相互滲透,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講授基本理論后學生完成相關的課題作業。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三大構成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聯想表達能力、理性構思能力、趣味構思能力。為今后步入專業設計教學奠定良好的創造思維和造型構成基礎,使之能更好地和今后的專業設計教學無縫對接。通過這些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實踐,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對客觀物象的主觀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理性思考和分析判斷的能力,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專業設計課的學習。總之,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最終目標要服務于專業設計課的教學,只有正確把握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設計課的關系,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我們的高等藝術教育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藝術設計人才。
作者:汪永輝 單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