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論文:環境藝術設計進展路徑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戴珊珊 單位:華僑大學
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文明的歷史溯源
生態文明對環境藝術設計來說,是一個新名詞,但就其實質,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早有溯源,最集中的體現莫過于道家美學思想中的“道法自然”。道家認為,宇宙間萬物皆有“道”,任何行為必須遵循“道”,違背“道”而行事必將受到“道”的懲罰。這其中的“道”,其實就是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必然會受到自然的懲罰,就這一點而言,人類已經深深體會到了。“道法自然”注重的是對自然規律的遵循,強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統一和諧;生態文明觀注重的同樣是對自然的尊重和保護,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因而兩者有著本質的相同點,可以說“道法自然”即是現代生態文明觀的思想溯源。道家美學思想對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影響頗深。自古以來,住宅選址首選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其目的也是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住宅建設時注重朝向的自然采光和通風效果,以得到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在園林建設中也以模仿自然的“自然山水園”為主要風格,仿自然形態的假山石、不規則形態的池塘、潺潺流水、生機勃勃的植物等都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主要設計元素,而亭臺樓閣等人工建筑仿佛卻變成了自然山水畫中的點綴,力圖在城市中營造出濃濃的自然情趣。時至今日,中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仍然處處有著道家美學思想的痕跡,因此遵循“道法自然”思想的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在理解和貫徹生態文明觀的過程中有著自身先天的優勢。
生態文明觀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指導
如何在現代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中構建環保、健康、和諧、可持續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一直在努力探求的發展方向,十七大將建設生態環境提升到社會文明的高度無疑是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現實的指導作用和積極的推動作用。下面將從室內和室外兩個角度分層次地闡述生態文明觀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具體指導作用。
生態文明觀對室內環境設計的具體指導
第一,利用生態建筑模式營造良好的室內空間環境系統。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思想的進步,傳統的建筑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需求,更無法滿足生態文明的思想要求,要營造舒適健康、生態環保的室內空間環境首先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構架———生態建筑。生態建筑,是根據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特點,運用生態學、建筑學的基本原理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合理安排組織建筑與周邊及內部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建筑和周圍環境有機結合,保障建筑內部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調節能力,以滿足人們舒適宜人的居住要求,在人、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良性的循環系統。目前國內生態建筑的特點主要有:使用非粘土磚墻體減少對土壤的破壞;利用新型磚墻實現減輕建筑自重、隔音、隔熱、保溫等目的;利用雙層中空玻璃等材質有效隔音、保溫;利用太陽能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活垃圾的降解等。生態建筑能為未經過設計和施工的室內空間創造出良好的基本條件,在進行室內裝修時,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進行適當的補充即可營造出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這無疑減省了室內裝修的內容和過程,減少了裝修帶來的各類環境污染與破壞。
第二,通過簡潔的造型、減省的用材構建舒適宜人的室內空間環境。過去“材料堆砌”式的室內裝飾方法應該徹底成為歷史,復雜而繁瑣的形式既不適合現代人崇尚簡潔、人性化的審美觀,又消耗了大量木材、金屬等自然資源,與此同時室內空間裝飾所使用的大量膠合板、黏合劑、油漆等材料產生的一些毒性大、揮發速度慢的刺鼻氣味對居住其中的人們也造成了生理上的傷害,無法創造一個舒適宜人的人居空間。因此,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簡約、時尚、健康、可持續的室內空間設計觀。就室內設計領域來看,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簡約主義風格數十年來長盛不衰。究其原因,一方面簡約的造型和雅致的細節能夠不易導致受眾審美疲勞,能夠在最大范圍內和最長時效上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簡約主義風格中蘊含著生態文明的精神,這種設計精神與時代主旋律不謀而合,因此有著良好的發展土壤。
第三,利用自然的光線和空氣環境、綠色植物營造健康生態的室內空間環境。具體的做法包括:充分利用建筑自身朝向和大面積的透明玻璃窗引進自然光線、保持空氣流通;充分利用建筑墻體本身和開窗的熱傳遞效應保證室內外溫差合理,營造接近自然的室內物理環境;在室內空間中適當地使用綠色植物進行裝飾,達到凈化空氣,增添自然氣息的目的。
第四,盡量使用生態環保型的裝修材料以保證健康的室內空間環境。不合格或環保系數不達標的裝修材料是目前室內環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人造板材中的甲醛、油漆中的苯,都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傷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盡可能多使用玻璃、藤、竹等天然環保的裝飾材料或一些有害成分易揮發的裝飾材料;在選擇人工板材或化學成分的材料時,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環保系數達標的材料,盡量將室內污染降至最低程度。
第五,在設計中注重對資源能源的節約和二次利用。可考慮的做法有:使用可循環或帶有部分可循環成分的材料和產品;開發和使用可循環利用的裝飾部件和家具;通過水的再利用裝置和節水裝置減少生活廢水,節約水資源;選擇規模恰當的照明、供熱、通風和空調系統,以節約電力資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為室內空間環境服務。
第六,盡量避免裝修過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誠然,室內的污染及對外界環境的破壞主要來自于裝修材料,但在裝修過程中一些不合理的方法也同樣會帶來嚴重的污染。比如,現代裝修材料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往往也都進行了較好的包裝,而包裝材料的大量廢棄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在選擇購買裝修材料時盡可能選擇大容量或簡易包裝的類型,以減少包裝材料廢棄物產生的環境污染,或者盡量選擇那些使用可降解包裝材料的產品以減少裝修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再者,一些使用者為了追求奢華或個性化的視覺效果,喜歡大量使用一些昂貴的非本地產的材料,非本地產的材料在運送到本地使用時,必然需要火車或汽車的運輸,既消耗了能源又增加了環境污染,因此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盡量使用本地的材料以減少運輸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文明觀對室外景觀環境設計的具體指導
第一,合理地利用土地(尤其是城市中的土地)進行生態的、自然的景觀環境設計。如果說濕地是地球環境的肺,那綠地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環境的肺,綠地不僅能夠給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空間,同時也能對周圍的小環境、小氣候起到微調的作用,進而通過量的累加對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而在混凝土森林的現代城市中,一小塊可供市民休閑駐足的綠地卻不多見。因此,我們應該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中的一些建筑余留空間和邊角地帶進行城市綠地系統的營建,為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服務。另外,在涉及到具體的一個景觀空間的設計時,要盡量多運用各種植物、山石、水體組成具體的景觀形式,保證景觀空間有充足的綠地系統,突出現代景觀設計應有的生態性和自然性特點,以滿足城市中人們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渴望。
第二,在景觀設計中尊重設計區域內環境和棲息者的自然屬性,有效利用現有的基地自然條件,避免大規模的工程改造,以免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景觀環境中的基地自然條件主要包括地形、水體、土壤、植被,對自然條件的大規模改造會對基地的微氣候和生活在基地中的生物鏈造成直接破壞,從而對基地以外的生態環境造成間接影響。而現代景觀設計的根本目標之一就是為人類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提供場所,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而非破壞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根據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精神,我們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考慮從維護和強化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溶解公園、完善城市綠地系統,將城郊防護林體系與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將維護和恢復河道海岸的自然形態與環境整治相結合、保留和利用現有植被資源等幾個方面入手,盡可能保留設計區域內的自然景觀原貌,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小規模地適當地增加部分人工景觀以滿足使用者的各類需求。
第三,在景觀設計中重視植物種類多樣性和本土化產生的生態服務功能。從生態學的原理我們知道,過于單一的植物種類和過于人工化的綠化方式,其綠地系統的綜合生態服務功能都不是很強。因此在景觀設計中要注意物種多樣化和本土化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使植物品種多樣化,利用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另一方面物種多樣化要在本土化的前提下進行,即是避免或減少外地購買植物的設計方案,盡量利用本土的植物品種和現有的植被,避免異地購買和移植對植物的生存適應造成困難,同時也可防止外來物種對本地生物鏈可能存在的破壞威脅。
第四,在景觀設計中合理規劃景觀形式,避免一些體量過大、質感過硬、能耗過多、成本過高的景觀形式。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動輒追求全國第一、亞洲第一的名號,從而導致有些設計耗資巨大卻華而不實,這種情況在全國許多城市都曾經出現過。比如大體量的噴泉,占地面積大、成本高、耗電量高、水損耗量大,而且由于選址多在新城區,人流量較少,因此大量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這種華而不實的設計其實是對土地資源、水電資源的浪費,是與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導向背道而馳的。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之路
在生態文明觀的指引下,“和諧”成為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總體發展方向。和諧,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小和諧,更是人與自然的大和諧,只有實現了大和諧,人類生存環境才能不斷改善,社會才能真正可持續地發展。環境藝術設計恰恰是聯系人與自然的一種方式,人的生存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它來進行協調。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就是要改變過去為了人的生存環境而破壞自然環境的做法,而應該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滿足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大和諧。
在當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問題存在已久,國家這些年來開始大力提倡科學發展觀,提倡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等發展理念和宣傳口號,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生態文明觀已經上升到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文明層次。這既是約束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正確軌道,同時也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一個契機,如何在設計中貫徹生態文明觀的精神實質,如何通過設計擴大生態文明觀的影響,應該是值得每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