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儒家設計思想及其在藝術設計中的體現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國極具有代表性的思想體系之一。儒家的哲學思想不僅從“仁義禮智”這幾個角度影響著國人的言行舉止和思維模式,對于其他的領域也有著其獨特的應用范圍。本文從設計學的角度來理解儒家思想,將儒家設計思想進行闡述并加以分析,從多個角度探索出儒家設計思想所具有的廣泛性和適用性。同時再對藝術設計作品進行分析,將其體現出的儒家設計思想在其中一一陳述,在此基礎之上探討出儒家設計思想對現當代設計的啟示。
關鍵詞:儒家思想;設計思想;藝術設計
在諸子百家爭鳴之際,儒家思想開始形成。在此后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以孔子為中心人物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意識,影響頗為深遠。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僅為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創造了一整套理論思想,也促進了中華文明以及中國的美學思想的形成,從而進一步地影響了設計學相關理論。
一、淺談儒家設計思想
從設計學的角度來看待儒家思想,從其中把握儒家思想的美學和設計哲學,這有助于我們今天的設計學發展,實現現當代的“禮”,達到追求中的和諧。儒家的設計思想與儒家哲學思想高度統一,涉及的范圍廣泛,普適性強,在古代造物的手工藝和現代的設計之中都有所體現。
(一)美善統一
在《論語》中孔夫子早已說道:“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孔夫子的意思是內在的本質勝于外在的紋飾,人就會顯得粗俗,外在的紋飾勝于內在的本質,人就會顯得虛浮,外在的紋飾和內在的本質搭配得當,既質樸又文雅,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這里的“文”可以指外在的形式美或者是裝飾,“質”是事物的本質也可以說是內容。“文”與“質”這兩者只有相稱,才能達到“文質彬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的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質勝文”或“文勝質”都不夠好。所以有了“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這里的“善”與“美”,也就同此前的“質”與“文”。在孔子看來,“善”與“美”并不沖突,“盡善盡美”才是應該追求的。從設計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儒家思想,指的便是在設計物品的時候,其外在和內在的和諧應該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形式與內容的的高度統一在現代的設計法則中也是廣受認同的。設計師們都普遍追求能夠達到形式內容的完美結合這一目標。在整個設計的歷史之中,對于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也是設計理論中被討論的焦點問題,在儒家設計思想中,形式和內容兩者相稱和諧統一才能“盡善盡美”。儒家設計思想在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認知,可見其思想的適用性之廣和內涵之深刻。
(二)仁愛
儒家思想中“仁愛”的概念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審美意識中的一個重要特征。仁是什么呢?樊遲問仁,孔子曰:“愛人。”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不僅要施仁德于百姓,進而還要愛惜萬物。“仁”的實踐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仁付諸于行動之中,這就是“仁”的實踐。“仁”的載體就是儒家所說的君子。《孟子•盡心上》說:“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就說明了君子的本性,仁義禮智都是根植在心的。從設計學的角度來說,“仁”是一種人文精神,在設計的物品中傳遞對人的關懷與關愛,與現代的情感化設計、人體工程學設計等有著契合之處。設計思想中的“仁愛”是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物品的時候將使用者及其體驗視為最核心的部分。在滿足實用和美觀的基礎之上,提升用戶體驗,用設計的物品來表達對使用者的關愛,提升設計產品的親切感,以情動人。情感元素和人文關懷是設計師想要打動使用者,與使用者建立紐帶的關鍵要素。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設計師秉持著“仁愛”之心。特別是在多元化快速變革的時代,產品的實用功能被充分挖掘,但是其審美和文化功能依舊需要設計師去把握,真正從設計中體現出關懷,獲得共鳴。
(三)合乎禮制
儒家思想中的“禮”備受重視。《說文》中將“禮”解釋的意思是說禮是禮義,就是行為的準則,就像腳要穿鞋子走路一樣,人們要按照禮制行事。禮義之興,源于敬神,敬神以禮,求神賜福。在《禮記•曾子問》也說到君子之修身,不僅注重內在的道德修養,還特別注重外在的禮的修飾作用。禮就是緣飾化了的生活,就是人類社會中各階段被視為言行正確的對各種關系的處理,這種正確通過各種禮儀、禮物和禮制表現出來。《荀子•富國》中提到“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為之鐘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兇、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余;為之宮室臺榭,使足以避燥濕、養德、辨輕重而已,不求其外。”這里對各種器物的雕琢裝飾,在衣物上縫染華麗的紋飾并不是單純地為了追求它的美觀,而是為了“禮”,分清貴賤,以正禮制。設計是要因人而異的。雖然已經和古代區分貴賤的功能有所異,現代設計中的“禮”是要遵循一定的設計禮制,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他們不同的對設計的需求來進行設計。當今的“禮”依舊在設計中有所體現,根據馬斯洛需求原理,對于不同的人群對設計產品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同樣是一個產品,有人重視其使用功能,有人更看重它所帶來的其它附加價值。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或者時間,也會對同一個物品的設計要求不同,因為要遵循不同場合的禮儀。現代的藝術設計中也會充分考慮到“禮”在設計中的體現。
(四)天人合一
這里所談的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與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是有著含義上的區別的。道家天人合一的天指的是自然,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求回歸自然并在精神和行為上與自然保持一致。所以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以天為主體,強調的是天地自然的生態和平衡。儒家天人合一的“天”則是指的天下事物運行的規律和法則,認為人只有在行為上暗合這些法則規律才可以無往不利。荀子說:“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莫知其所以成,夫是之謂天。”荀子所描繪的“天”,是日月星辰運行,四季晨昏輪回,陰陽造化萬物,風雨普施人間。萬事萬物都是這統一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自然萬物的存在及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儒家的“天人合一”是以人為主體,通過對天地認識的加深,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使一舉一動莫不渾然天成,強調的是和諧與統一。從設計學上來延伸其哲學,就是指要遵循天理,加深對人以外事物的認知。只有更多地去了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即自然規律,才能做出順應“天理”的設計,以此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藝術設計理論中的原則和法則在現當代的設計中不斷發展,從古人們造物順應天時地利、講究材美工巧,遵循著大自然的規律來進行設計造物活動到如今從心理學、生物學、人類學、人機工程學等多個角度來對設計的“天理”進行不斷擴充和完善。
二、儒家設計思想在藝術設計中的體現
(一)儒家思想在北歐設計中的體現
北歐設計也有人稱之為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在當時的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的浪潮之中,以一種不同于其他設計的美學思想和設計思想推進著。它既具現代化又有人情味,在設計界成為一股清流。北歐設計在遵循自身傳統理念,適應本土環境文化的同時,也與同時期的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風格截然不同。不同于德國功能主義那樣冰冷的毫無裝飾和嚴肅的功能性設計。北歐設計更加傾向于將硬朗挺直的直線換成曲線,傾向于使用當地傳統的木材、皮草等天然材質,使北歐的功能主義顯示出對自然與社會的親和力,因此北歐家具被稱為“人文功能主義”的典范。北歐設計在個性、手工藝和標準化、社會改革之間尋找平衡點。北歐的設計產品與其他國家的設計最大的不同,在于突出一個“情”字,這個“情”不僅指的是具有人情味的人性化設計,同時也指本民族深厚的傳統情調。它與漠視民族差異、忽視人的心理情感的早期功能主義形成鮮明對比。秉持著對傳統的回歸和對自然的親近。北歐設計有著非常多的經典設計作品流傳至今。包括著名的“Savoy”花瓶也叫阿爾托花瓶,設計構思獨特。突破原有花瓶的對稱和固有設計,形式上幾乎沒有規則,因而顯得生機勃勃、低調而張揚。同時,雅克布森的“蛋”椅和“天鵝”椅還有“蟻”椅子雖然也采用了幾何元素,但不顯得單調冰冷,而是用完美的自然弧度表達出其溫暖的特性,同時還易于疊加。將功能性與美觀性結合得極為完美。北歐設計的理念與儒家設計思想中的“文質彬彬”有著契合之處。現代主義設計風潮下的北歐設計并沒有跟隨德國的步伐將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發揮到極致。而是選擇了在實用的同時,也就是“質”的達到之后,繼續探尋“文”的表現。在滿足基本的實用這一功能之后,將民族的情調,自然的柔美結合到設計作品之中。盡力地將設計作品向“盡善盡美”這個方向推進。除此之外,北歐設計也非常注重人的舒適程度,講究人性化的設計,這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儒家設計思想中的“仁”。
(二)儒家思想在中國設計中的體現
盡管中國的手工藝者和設計師們們不一定熟讀《論語》或知曉孔子的哲學思想。但是他們的設計也在隱約之中體現著儒家的設計思想。從古代的的冶煉技術開始成熟之際,青銅文化開始蓬勃發展。在古人探尋到冶煉和青銅的制作技術并將其發揮到極致之時,正是對儒家設計思想中“天人合一”的體現。這些器物或精致或實用,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之下誕生了泥模法和失蠟法,在尊重規律、順應青銅這種金屬的性能和特征的同時,充分發揮自主能力,將青銅器的鑄造推向了頂峰。主要的代表作有“蓮鶴方壺”和“越王勾踐劍”。后時期,漢代的銅燈與銅鏡也是做到了“盡善盡美”,在原有的實用功能之下,將裝飾也完美地融于其中。經典的諸如“長信宮燈”,不僅“文質彬彬”更是達到了“仁”這一層面,以一個宮女在旁端著宮燈的形象給在夜間讀書的人一種陪伴之感,頗為溫馨。建國以后的設計發展雖然緩慢,但是在當時的時代也顯得尤為珍貴與特別。上海自行車廠的根據群眾反映的車架的角度尺寸等問題開始開發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改變原來單一的自行車型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要,向著多款式、多品種、多色彩方向發展。這與儒家設計思想中的“禮”不謀而合,采取因人而異的設計來區分受眾。
三、儒家設計思想對現當代藝術設計的啟發
儒家設計思想由儒家思想延伸而來,其中蘊含了無窮的智慧與內涵。當下時代中國的設計問題重重,盡管時不時有一些具有閃光點的設計產品問世,但是仍然逃不脫各種抄襲西方和復制西方的框架。將傳承千年,深刻影響著中華文化的儒家思想從設計學的角度重寫解讀,從“盡善盡美”中悟出設計品的“文”于“質”的和諧統一;從“仁愛”中獲得了藝術設計貼心的人文關懷和情感需求;從“禮”中懂得了設計的因人而異、合身定制;從“天人合一”之中了解設計應順應自然與遵循規律。這些藝術設計理念和精神對于當下時代的中國設計仍舊有著其重要的作用。從設計學的角度來看待傳統儒家哲學思想,將設計學理論和設計理念進行拓展也有助于我們發揮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優勢,發展出適合我們國情和符合中國人審美的藝術設計。只有立足我們民族已有的,才能創作和設計出我們民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梁啟雄譯1983《荀子簡釋》,中華書局。
[2]張燕嬰譯2006《論語》,中華書局。
[3]萬麗華譯2006《孟子》,中華書局。
[4]耿明松2017《中外設計史》,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5]易曉2005《北歐設計的風格與歷程》,武漢大學出版社。
[6]陳曉芬、徐儒宗2015《論語•大學•中庸》,中華書局。
[7]馬驥2012《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對綠色設計的啟示》,《太原科技大學學位論文》。
[8]熊興福、康俊、黃婉春2008《儒家“仁”的思想在設計中的體現》,《包裝工程》第9期。
[9]孫娜蒙、李雨紅2007《談北歐室內與家具設計理念同儒家思想的契合》,《藝術教育》第1期。
[10]郭曉燕、高銳濤、汪雋2015《論儒家“和”思想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包裝工程》第18期。
作者:毛爽 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