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狀況下,財政管理的模式與預算的編輯體制也在不斷改革發展與完善,預算會計的管理模式出現了基礎性的變化。本文主要列舉出現下預算會計體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探析其改革路線與今后發展的思路。
關鍵詞:預算會計;資金;問題;改革
一、現階段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
1、現行預算會計制度無法真實反映政府財政基金運作情況
當下的會計核算不透明化大大加大了預算結果的不真實性,流動資金與固定資產的損失沒有暴露與政府與公眾的視野中,會計工作人員無法直接參與到預算的具體業務,缺乏監督和管理。然而,當期的財政支出沒有嚴格的記錄與檢查,腐敗作風與弄虛作假的行為惡化,使得財政流動支出脫離了政府的預算管理,形成惡性循環。目前,政策并沒有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有總預算的會計核算內容,也未能對國有股權的資產進行確認與核算,國有企業的資金運作一旦由財政撥出后,就脫離了政府的管理視野,這將很難實行正確的財政核算與預算,對于反應政府的財政資產狀況很不利。
2、政府債務信息無法在預算會計中得到反映
近幾年,由于我國的快速發展而進行的大量財務流通,使得財政部門在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也引入了大量的外債。但是,與政府所背負的這些大量金融外債相比,財務會計報告卻沒有將這些具體的債務信息計算進去。政府擁有的總資產與固定資產報告,往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資產報告,財務預算的不嚴謹造成我國財務信息疏漏,也造成了我國養老,醫療,社會保障基金的財政政策改變,這種現象在我國發展緩慢的確表現的尤為明顯。
3、預算會計的科學性與效率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是以收付實現制來反應事業單位的結余與收支的。提供的主要信息不需要核算成本與損益,即便能夠達到基本的收支平衡,卻無法提供長期有效的決策性信息參考。收付實現制在市場經濟初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部分,能夠反映與監督國家的財務預算流動狀況。但是隨著經濟格局的轉變,原有的會計預算制度已經無法起到它應有的作用,資產價值的信息無法保質保量的顯現出來,一成不變的預算會計制度無法跟上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大大削弱了我國預算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用時也嚴重損害了我國財政體制的科學性。會計信息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通用語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與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是維系整個大環境的紐帶,而在近幾年來,“會計信息”這一詞匯的使用已經失去了信用度,要求改革與加強效率的呼聲隨之加強,而單一的預算會計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現實情況的需要,消減了其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二、我國預算會計的改革措施
1、加強編制,細化法律法規
為跟上經濟時代的發展變化,使我國的預算會計體制更加科學化,嚴謹化,從基礎的法律約束開始做起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改革也是政府經濟職能轉變的重要一步。重構預算經濟體系,結合我國國情解決政府會計體系的基本問題,參考國際發展趨勢對不同的管理目標實行分類,從而實現會計改革的要求。當然,改革并不僅局限于分類與職能的變換。針對于我國預算會計體系來說,加強監管制度與權責制度也是改革的必經之路,在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計算基礎之上,制定合理的報表與審計制度,為政府的經濟決策與發展提供監督保障,客觀上將財政總預算會計與行政單位會計合二為一,即從根本上解決一些以營利為目的,以權力徇私的行為,從而得到財政資金的穩定。
2、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改革教學方式
我國慣用“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方式,注重理論學習,相對弱化思維能動性與動手能力的教育,這對于工作從業后的年輕人是相當不利的教學方法,缺乏獨立思考與判斷問題的能力也與當代的發展格格不入。組織開展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嘗試多種培養方法與培養渠道,才能真正的做到科學發展預算會計行業。同時,對于國家與國際間不斷變動的經濟政策,國際貿易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進行培訓學習,保持我國的預算會計人員的“高水準”“高效率”,樹立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勇于開拓與創新,才能使我國的財政保持新鮮血液與活力,才能保證其科學性與高效率水準。在市場教育體制的改革中,“契約型精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信用程度直接關聯到資金財政運作中的收支與記錄。在當前大環境的影響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缺乏透明度與真實度,特別是一些事業單位對于報銷或財務狀況的反映,使得信用度匱乏。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在提高整體素質的情況下,可以良好的維持市場經濟的運作。
3、提高風險意識,完善風險評估管理體制
通過體制制度科學全面地建立風險意識,才是對于事業單位與國家政府應有的觀念。經濟發展往往伴隨著財務風險,根據經濟形勢不斷轉變應對方式,加強核算預算的控制與風險預測,并能針對發現的風險點進行分析,及時解決風險所帶來的遺留問題,將其降到最低,是下一步風險體制需要做到的。財務風險是需要通過改革制度加以規范和控制的,通過改革,將市場經濟的短期計劃與長期計劃相結合,運用完善權責發生制防范政府債務風險,不定時對內部進行審計監督,落實到事業單位與各個階層,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相關審計人員與監督人員也要擁有相關實權,通過風險控制機構嚴格執行,科學運用內部機構及時查缺補漏,建立高效的財務風險管理流程。
三、結語
當下國際經濟市場趨勢變幻不定,競爭激烈,在我國經濟與國際接軌的這些年,經濟體制與會計制度的改革呼聲也不斷增長。事業單位要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與經濟風險意識,企業單位則要在不斷地改革變化中提升自身的財務控制工作,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并加強資金的透明化與監督機制,從而保證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才能在動蕩的經濟競爭格局下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張愛華.加強會計預算管理策略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9:20+19.
[2]譚真君.探討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的改革與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6,11:217.
作者:戴年昭 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