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媒藝術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媒介融合發展改變媒體的傳播與運營范式,傳媒藝術教育需要與全媒體發展趨勢“合拍共振”
傳媒藝術是當代文化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傳媒藝術教育在近幾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3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2002年至2013年間,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從597所增加至1679所,藝術類考生人數從3.2萬增加至近100萬[2]。其中,直接開設了播音主持、影視類、編導類等傳媒類藝術專業的高校超過100所(不包括開設傳媒藝術類專業方向的高校)。2011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過決議,將藝術學獨立為國家第13個門類,共設立5個一級學科,傳媒藝術從新聞傳播和文學學科中獨立出來。全媒體發展對于藝術傳媒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傳媒藝術人才知識結構、類型、層次、數量、需求領域都較以往發生了極大變化。在傳統媒介為主導時期,傳媒藝術人才僅需按照固定模式提供和制作單一形態內容產品,但在媒介融合發展時期,傳媒藝術人員不僅應掌握新技術和融合技能,還應具備創新創意、策劃、經營、管理等素質。
2現階段傳媒藝術教育問題認識
在高校擴招后,傳媒藝術類專業即面臨著與其他專業類似的共性問題,如盲目擴招、師資力量不足,培養方案不成熟、缺乏培養特色等,也有傳媒藝術類專業特有問題。
2.1傳媒藝術人才輸出與市場人才需求脫節
在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基本)專業目錄》中,融合傳媒藝術專業的一級學科“戲劇影視學”設定11個專業:表演、戲劇學、電影學、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播音主持藝術、動畫、影視攝制等。很多高校習慣了過去單一專業下的慣性培養模式,對于部分專業的掌控無所適從或者有心無力。國外高水平藝術院校在因材施教把握、師資力量配備、學生培養模式、與人才市場對接方面均有成熟的經驗,學生在掌握扎實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通過就業市場準確對接。國內很多院校仍沿用以往固定的專業模式授課,對專業的理解和建設不夠,缺乏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個性引導不足,數字技術和新的教育理念引進遲緩,適應新媒體和全媒體發展的新專業發展緩慢,用人單位難以在畢業生中找到專業對口、層次合適的學生,傳媒人才“供”與用人單位“需”之間出現鴻溝。
2.2學生“偏科”問題突出
許多院校按照一套固有培養方案,側重對藝術技能和實踐的培養,而忽視科技、人文、經濟管理等跨學科知識的培養,學生藝術設計理念和傳媒操作生產過程或缺乏對于人文關懷“精神內核”,或在綜合駕馭能力上顯得青澀,專業面過窄等問題使得人才規格在復合性、創新性上底氣不足。藝術類學生的英語考核有自己的學位考試為標準,整體難度和水平比普通專業低,導致傳媒藝術類專業學生在閱讀外國作品和文獻時存在較大困難和障礙。傳媒藝術教育將藝術本體與人文、經濟管理等其他學科相結合,豐富、充實傳媒教育內容。
2.3需加強闡釋學術理論的力度
傳媒藝術發展不僅需要實踐,更依賴于理論構筑。在全媒體時代,傳媒藝術的傳播新特性、精神性需要更為前沿、穩健、扎實的學理透視。在電影與電視、傳播與藝術、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之中的各自性狀、交織可能都需要進行理論的探究。探尋并準確把握傳媒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理論根基,才能確保傳媒藝術教育的枝干和花葉不“長偏”。
3媒介融合發展視角下傳媒藝術教育轉型探析
媒介融合發展需要傳媒藝術教育順勢轉型。在藝術門類獨立以后,全媒體視角下的傳媒藝術教育應圍繞戰略發展方向和市場需要進行轉型。
3.1走特色化發展之路
我國高等教育在實現擴招以后,出現學校盲目辦專業、缺少培養特色的問題。傳媒藝術人才培養應緊跟傳媒業發展步伐,適時完善培養方案,建立因地制宜、尋求特色、注重服務社會、找準坐標、順應時勢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向產學研三位一體的方向轉型。如重慶廣播電視集團與重慶工商大學的合作模式開啟了高校開辦傳媒藝術專業培養的新篇章。重慶廣電集團與工商大學在校園實踐大樓內共建500平方米專業、標準化演播廳,重慶電視頻道和欄目整體平移進重慶工商大學。多檔受當地市民喜愛的節目在此生產,學生可全程參與節目的生產制作過程,而進駐高校的專業電視編導、記者通過定期講評會的形式,加強對學生專業教育。目前,已構建起“記者編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生頂崗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科研模式。通過師生在業務領域“角色實踐”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格局,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開創了中國傳媒教育的先河。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現場的節目生產制作掌握專業知識,更能在這樣的平臺里面,領悟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發酵、互補共生的內在規律和外在價值,為全媒體背景下傳媒人才培養提供了范例。
3.2加快結構轉型,培養和打造勇于創新、知識轉換能力強的復合創新型傳媒人才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不健全時,高校對于傳媒藝術人才的培養更應該“冷思考”。在藝術門類下,如何結合學校自身優勢和特色,促進專業布局平衡,如何做好學生專業培養、就業能力實際考核、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跨學科專業教育等,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在國家高度重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機遇下,大力培養熟悉影視與新媒體傳播、掌握傳媒經濟與管理、傳媒資本運營等人才,才能在未來社會中站穩腳步。有財經特色的高校,如重慶工商大學在對傳媒藝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重視經濟、管理類可能的貫穿和引進。在全媒體時代,懂得資本運營是學生踏入社會的競爭力。與單一知識結構的記者、節目制作人、編導相比,具備綜合素質的傳媒“職業經理人”對于未來市場的駕馭和把控能力更高一籌。
3.3深化傳媒藝術教育理論建設
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培養、宣傳意識形態和學科客觀規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趨勢、專業能力與市場前瞻能力等,都是傳媒藝術學科發展考慮要素,需要傳媒藝術理論作為骨架支撐。以開闊且具有獨立精神的藝術傳媒視野,以客觀為準繩,在全媒體視域下不斷推動傳媒藝術教育的理論建設,打造健康發展的新局面和新路徑。
作者:李月起 馬燕妮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