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導覽義工藝術教育方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縱觀歐美等發達國家美術館的經營與發展的現狀,義工日益成為美術館不可缺少的組織部分。尤其是導覽義工已成為美術館教育部門運作的主要生力軍。但是美術館對義工的教育則相對滯后,特別是對導覽義工的藝術教育培訓工作,存在內容的局限性和教學的隨意性等問題,從根本上分析,是因為美術館缺乏整體而系統的,具有美術館教育特質的教育規劃模式和教學策略。學者R•Szczypkowski認為不同的成人教育活動因情景不同,而有不同的規劃過程,但都應包括五個共同的程序:1.評估學習者需要;2.考慮可用資源;3.設定預備達成的明確目標;4.選擇和組織確實的學習活動;5.評鑒活動的成效。[2]
筆者在吸收和借鑒他的觀點基礎上,結合美術館藝術教育特質,構思適宜導覽義工教育的整體規劃模式,其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及環節:
1.教育環境和資源的考察
美術館不僅是一個匯集多元文化信息的藝術資源會所,還是一個環境優雅、現代設施齊備的、可自主學習的場域。美術館以視覺藝術品為溝通媒介,為學習者提供直接體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家、不同表現形式的藝術的機會;并運用現代科技和媒體設備,將單純的展示空間拓展為公眾教育信息的立體網絡。例如在2005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展”,策展人采用高新科學技術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為觀眾營造出一個空間立體的、動態的藝術體驗環境。展廳中央設計了一條斜形通道,一眼望去透視感極強,該設計立體的展示“透視”,這一在文藝復興時期被歐洲人發現并使用的藝術手段,幫助觀眾直觀感受這一人類文明的魅力。而且在展廳現場,美術館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與其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的影音資料,使觀眾對展覽的概況、主旨,及其對后世藝術發展的影響等問題有一個系統和框架性地了解。美術館內免費開放的電子瀏覽室和藝術圖書室資源、為觀眾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優良環境。美術館的網站和工坊也是大家匯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人們在這里不僅學習到新的知識、交流想法,也增進了人際關系,增強了參與意識與責任心。
2.學習者綜合情況的了解和分析
學習者情況包括學員基本情況和學習需求情況兩個部分。了解學習者綜合情況有助于教育者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案和教學策略。教育者可專門開設一堂自由交流課,增進教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相互間的了解。還可以通過給學員發放調查問卷表,了解學員的知識背景和水平等基本情況,為之后的課程安排和內容設置提供參考。綜合分析導覽義工的角色可發現,他們集受教者和施教者雙重角色于一身。當他們接受美術館教育培訓時,是一個孜孜以求、謙虛好學的學習者;當他們在展廳為觀眾作導覽講解時,則是一個孜孜不倦、妙語連生的教育者。他們接受美術館的藝術教育培訓,并把所學回饋于觀眾。因此,對導覽員義工的教育具有多米諾效應般的影響力。美術館應該將義工的導覽水平,當作映射美術館教育綜合水準的一面鏡子,以提高導覽義工專業成長與發展,作為美術館社會教育不斷努力的方向。
3.教育活動目標的設定
教育活動目標的設定為教學的開展提供具體指導,并提供評量教育活動成效的尺度。開展導覽義工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培育美術館導覽生力軍,因此,他們要具備美術館教育人員的相關知識和能力。那么,美術館教育人員要具備哪些方面的學識和能力呢?早在1987年的丹佛會議以“博物館教育中的博物館教育人員”為題展開討論,[3]對美術館教育人員所必須具備特質達成以下共識:(1)具備推動博物館及藝術教育的熱忱;(2)從事以藝術品為主題的教學;(3)能夠直接回應參觀者的興趣,成為一個好聽眾;(4)具有對參觀者學習能力與需求的了解與敏感度;(5)能夠示范視覺感受與思考的技巧去領會藝術品精髓;(6)提供機會給觀眾去領會這些技巧;(7)依據觀眾的理解力選擇性地提供資訊;(8)使觀眾更易于領會博物館經驗與藝術接觸;(9)以觀眾的角度欣賞,扮演一個學習者的角色;(10)懂得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技巧:如發問及提供訊息、引導討論;(11)激勵觀眾發現新意。可從三個方面概括這些特質:即懷有對美術館事業及其教育推廣的熱誠;具備在藝術品及藝術相關方面的綜合知識能力;具有靈活的導覽技巧和一定的教育方法。因此,這些特質的培養是導覽義工教學方案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4.教學方案的設計
教學方案包含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策略的制定三方面。美國博物館界學者EllieBourdonCaston提出博物館教育應視為由博物館、教育及專業學科三部分統整與結合的教育觀點。以此觀點推導可得出下面的教學模式:要推動美術館教育就必須全盤考量美術館、美術以及美術館教育的原理原則與方法三個方面。因此,導覽義工教學課程應打破以往導覽培訓課程“就展說展”的、只涉及專場展覽和作品內容的慣例,還應增加藝術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例如中西美術簡史、藝術概論、美學概論等內容,以擴大義工的藝術知識面。課程內容還應包括具有美術館教育涵義的導覽知識和方法,以及實踐這些導覽知識和方法的導覽演練。要培養一個優秀稱職的導覽工作者,必須要經過長期的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訓練,所以,在制定導覽義工的教育培訓方案時,理論學習和實務訓練兩者要同時兼顧。并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的采用“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兩種教學策略。
5.制定教育活動的評鑒計劃
筆者擬定的這個教學評估方案,打破以往“教師為中心”的常規,采用開放民主評估方式,評估包括導覽義工自我評估、導覽義工教學團隊的評估、現場觀眾的反饋意見等三方意見的整合。在進行導覽實習環節,每位義工直接面對觀察團成員和隨機到場的觀眾,進行現場導覽演練。教育人員編寫意見反饋單并分發給現場的觀眾,及時收集并整理這些回饋意見表。導覽課的內容包含展品內容等方面的硬性知識,也包括實際運用中導覽技巧以及與觀眾溝通和交流等方面的軟性知識,而這些軟性技巧只有通過在實踐導覽演練中實際體驗并逐漸熟練掌握。而且,通過團隊共同演練并討論,分享經驗的學習方式,既可以快速提升導覽義工專業知識技能,也可以密切成員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筆者以導覽義工的藝術教育為微觀研究的切入點,旨在強調和說明兩個問題:一則是強調當代的美術館需要切實而科學的制定各個取向的教育規劃,才能真正有效的實現美術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二則美術館只有體現出其社會教育價值才能更有效地吸收和整合社會資源,這就需要美術館能從長遠的、科學發展的角度來落實各項教育工作。在當今我國經濟、物質和人力資源還不充足的情況下,發展美術館義工及其隊伍,是開展社會藝術教育,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本文作者:王學琴 單位:國立華僑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