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價值鏈下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成本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擴招政策加速了高職院校數量規模的擴大,而高等職業教育“雙高”建設則要求院校關注辦學質量。在未來發展中,高職院校將不可避免將發展重心從量的擴張轉變為質的提高,而在發展模式轉換過程中,院校會面臨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的雙重“約束”。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從質量經濟性角度出發,樹立教育質量成本理念,引入教育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進行學校質量成本的分析與優化,以此促進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將價值鏈理論和教育質量成本管理思想相結合,運用層次分析法從外部價值鏈和內部價值鏈的視角對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成本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優化改進策略。
關鍵詞:價值鏈,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成本,層次分析法
1引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由于高校擴招政策的影響獲得了迅速發展。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可知,截至2018年,全國已設立高等職業學校1,418所,占普通高校總數的53%以上,畢業人數超375萬,可見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人才培養工程和社會經濟建設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從教育部公布的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看,高職擴招有力促進了社會穩定和擴大就業的局面,但是高職院校在規模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教育質量成本的擴大極大阻礙了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而且,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高職院校內部甚至與高等院校之間都存在著發生于內部價值鏈之間的競爭。所以為了促進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從價值鏈的視角對院校辦學的各個環節實施質量成本管理,能使教學質量在達到既定標準的前提下減少成本支出,提升辦學效益,獲取競爭優勢。
2價值鏈理論與教育質量成本管理
2.1價值鏈理論
價值鏈理論常用于企業管理中,它是指一個企業用來進行設計、生產、營銷、交貸貨及維護其產品的各種活動的集合。從價值鏈角度對企業成本管理進行分析,能夠促進其戰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從而有效控制成本,對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大有裨益。價值鏈理論認為企業發展的內涵在于不同的經濟利益相關者重新創造價值,涉及到供應商、企業以及顧客,故價值鏈一般可分為外部價值鏈和內部價值鏈。參考企業基本價值鏈,將該理論運用到高職教育管理中,同樣從內部和外部價值鏈著手對教育質量成本進行分析。外部價值鏈,一般包括價值鏈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顧客,院校若能明確自身與上下游的價值鏈關系,則能有效降低教育質量成本。然需注意的是,對高職院校而言,此供應商指提供生源的普通高中;顧客指院校直接服務的對象,包括社會、用人單位和學生。由于院校辦學目的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將其輸出到各行各業發揮價值,所以顧客滿意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院校的辦學效益。由此可見,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外部價值鏈中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與顧客之間的關系,具體如圖1所示。內部價值鏈是相對外部價值鏈而言,在高職院校中,指院校為培養出優秀人才而設置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集合,涉及到的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是投入到產出的轉化,直接會影響人才培養價值大小的活動;輔助活動是支持基本活動的起輔助作用的活動,具體如圖2所示。
2.2教育質量成本管理
高職院校的發展重點在于提高教育質量,而卓越的質量來源于卓越的質量管理,卓越的質量管理來源于對質量管理本身的有效衡量,衡量的標準即質量經濟性。在此采用教育質量成本這一經濟性概念來對高職院校的質量管理進行衡量,意在提高院校辦學質量和效益。參考質量成本的概念,將教育質量成本定義為:為提高教學、科研或服務質量而發生的所有支出,以及所有由于未達到質量標準而發生的損失總和[1]。美國質量管理專家J.M.Juran為了區分質量成本的范圍對其進行了分維,分別是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對于教育質量成本而言,也將從這4個維度進行分析。其中,預防成本是指學校為提高質量提前進行預防活動而發生的費用;鑒定成本是在教育過程中檢查學生是否符合畢業要求或用人單位質量要求的費用;內部損失成本是指學生因離開學校之前未完成的科研項目而對學校造成的損失;外部損失成本是學生因素質、能力不過關,在畢業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后,對學校聲譽造成影響所發生的損失。
2.3基于價值鏈的教育質量成本管理研究
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對高職院校各項辦學活動的教育質量成本現狀進行剖析,有助于搭建更完善的學生成長平臺,使人才培養方向更貼合市場需求,能更針對性地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采用價值鏈理論更能促進用人單位和高職教育相互合作的局面,推動職業院校和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更好實現產教融合。目前,有關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成本的研究很缺乏,而且由于我國教育經濟學長期以來研究方法較單一,所以將價值鏈和教育質量成本結合的文獻更是少之又少。但也有少數學者對此方向進行研究,可提供一定借鑒。張皓[2]認為如今高校競爭優勢的形成需運用好價值鏈理論,同時指出高校價值鏈可以分為內部和外部價值鏈。張藝、程燕[3]基于價值鏈理論對校企合作中的院校方進行分析,認為內部價值鏈即以學生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生產、輸出為目標的過程。孫娟[4]認為高校辦學和企業生產相似,肯定了價值鏈理論在教學質量管理中的獨特作用,并將高校外部價值鏈描繪為:職業學校-高職院校-用人單位。李鵬、張燕靈[5]同樣發現了企業價值鏈管理與高校人才培養鏈在結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采用了價值鏈理論對特殊教育師范生人才的培養過程和教學環節進行了分析。從以上文獻資料可知,將價值鏈運用到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成本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可從內、外部價值鏈兩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3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成本體系的導入
高職教育質量成本管理體系的導入流程一般分為4個流程,分別是準備、導入、界定以及資料收集流程。其中,由于資料的收集貫穿流程始終,覆蓋各個部門,故不單獨進行討論,但需注意的是,學生作為服務活動的最終享用者,學生及家長對學校的要求和建議需要及時關注跟進,只有了解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3.1導入的準備流程
完善的準備流程能夠保證質量成本體系導入的實際執行情況處于正確的軌道上,利于預期效果的達成。建立教育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首先需要建立一個質量成本管理中心。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可以將財務處作為中心,由教務處、招生辦等部門共同組成執行機構,負責制定質量成本管理的具體制度。質量成本小組成立后,按圖3的基本流程做好體系導入的準備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
3.2導入流程
由于不同院校有著不同的現實狀況,所以教育質量成本的導入流程會有所區別,但大致可參考圖4所示流程。
3.3界定流程
界定流程就是教育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在執行過程中,碰到類別模糊的成本種類時,根據預防、鑒定、內外部損失的定義,對其進行正確的歸類判斷,具體判斷依據如圖5所示。
4高職院校基于價值鏈的教育質量成本評價
基于價值鏈理論,可從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著手,但在教育業,外部價值鏈中重要的是對下游顧客價值鏈的分析。所以,基于價值鏈視角對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成本管理進行分析時,從院校內部價值鏈和顧客價值鏈兩方面入手。而教育質量成本分為4個維度,分別是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以及外部損失成本,內外部價值鏈各個環節所耗費的教育支出都可歸納其中,這樣多層次、多目標問題可用層次分析法(AHP)研究解決。
4.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以上對教育業中價值鏈理論和教育質量成本的分析,運用層次分析法將高職教育質量成本管理這一決策問題分為4個層次。其中,目標層(A)為綜合評價高職教育質量成本管理水平;準則層(B)包括內部價值鏈(B1)和外部價值鏈(B2);準則層(C)包括預防成本(C1)、鑒定成本(C2)、內部損失(C3)和外部損失(C4);方案層(D)則包括內外部價值鏈中各教育支出項目(D1-15),其中D5、D13、D14、D15屬于顧客價值鏈,其余均屬內部價值鏈。具體層次結構如圖6所示。4.2構造判斷矩陣在指標權重的確定過程中,采用專家調查法,邀請15位高校中管理決策層專家對各層指標的相對重要度做出獨立判斷。根據評判結果,再結合“1~9標度方法”,將圖3所示的層次結構模型,從上往下逐層構造判斷矩陣。該標度準則是通過相對重要度來確定權重,能夠避免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并將思維判斷有效數量化,具體數量意義可參考表1,判斷矩陣可見表2~表4。
4.3層次單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
利用MATLAB軟件計算各個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所對應的特征向量,其中特征向量需要進行歸一化處理以表示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步驟如下:(1)根據公式:當CR≤0.1時,接受判斷矩陣,否則進行修正。一致性檢驗結果具體見表6。
4.4層次總排序
層次分析法的最終目的在于求出方案層各項指標對總目標,即提升高職教育質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優先權重,以便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改進策略。在已經計算得到的各層次單排序權重的基礎上,從上至下,將相鄰層次間的權重結果進行綜合,得到層次總排序:WA(D)=(0.2054,0.0303,0.0477,0.1289,0.0785,0.0078,0.0130,0.0380,0.0225,0.2009,0.1105,0.0608,0.0091,0.0300,0.0165)。從以上方案層各指標對目標層的綜合權重可見,權重較大的指標比如質量計劃工作費(D1-0.2054)、質量能力研究費(D4-0.1289)、不合格學生成本(D10-0.2009)、重修損失費(D11-0.1105)均屬內部價值鏈,更進一步分析發現,內部價值鏈中預防成本和損失成本比重較高。但需注意的是,外部損失成本中的兩項成本雖然在此計算所得權重不大,但是聲譽損失和顧客不滿對院校未來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5價值鏈視角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成本優化策略
高職院校對辦學質量的追求往往演變成對高成本的追求,但是質量與成本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質量成本包括預防、鑒定和損失成本,若要使得總質量成本最低,則需確定最佳質量水平點。為了找到高職院校在辦學質量與質量費用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提高教育質量成本管理的水平,提出以下針對性建議。
5.1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體系
從內部價值鏈入手,高職院校若要提高教育質量成本管理的水平就應優先從預防及內部損失成本著手治理。故高職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制定科學的質量政策、質量目標、質量工作計劃以及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以確保教學質量符合顧客要求的既定標準,不求極高質量,在此前提下再進而減少質量成本,有效提高教育質量成本管理的水平。
5.2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對于損失成本,不合格學生培養成本,尤其是其流入社會而對學校聲譽造成影響而產生的外部損失,對于院校的破壞力是毀滅性的。所以為了防止教育出不合格的學生,高職院校需要深刻認識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與企業發展多樣合作模式,積極進行合作交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研相結合為依托,產教融合,完善人才輸送鏈條,并建立績效評價體系進行追蹤反饋,以便更好優化改進,從而減少顧客不滿,降低院校對外的聲譽損失,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具體的高職院校質量成本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可如圖7所示。
6結語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廣闊,但競爭異常激烈,由此,教育質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逐漸顯示出來。將教育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引入高職院校,并立足于價值鏈視角,從內部價值鏈和顧客價值鏈著手,研究辦學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支成本對教育質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影響程度,并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策略,為高職院校重構價值鏈,提升辦學效益,增加市場競爭力提供借鑒意義。
作者:俞藝莎 楊文培 楊璠 單位:中國計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