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衡量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對藝術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大,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是多專業交叉型綜合學科,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正面臨改革形勢,就內蒙古自治區本科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進行分析與探究,分析專業特點與形式,找出解決辦法,樹立現代科學的教育觀念與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更新觀念與設備,使學生成為具備包括知識、能力、素質、思維等多方面復合的人才,進一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優質的藝術設計人才。
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特點
我國高等院校藝術教育在應對全球一體化市場需求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模式方面,藝術教育發展也呈現出日益開放、多元化、國際性的特點,傳統封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經難以滿足時代提出的新需求。因此,如何培養出符合時展需要的、具備良好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國際化人才是當下中國藝術類專業教育亟須解決的課題。
二、內蒙古自治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現狀分析
1.現有專業課程體系難以與國際化接軌,也嚴重滯后于信息化科技的發展狀態。課程體系中前沿性的理論或成果不突出,課程內容更新緩慢,當今技術學科的知識更新已是1~3年一個周期,而我區幾所高校內藝術教育課程除課程名稱、課程內容偶有變化外,其他體系未有過多變化。2.教學手段較為滯后。針對藝術教育的教學,沒有充分引入現代科技教學手段,教材也重在闡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而忽視了前沿科技所引發的最新案例的引用與分析,對于構建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國際化目標的教學手段重視不夠。3.教學實踐環節的國際化投入較小。目前我區藝術教育的課程教學基本以本地師資授課為主,缺乏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的聯合教學環節,學生的國際視野不足,師資的海外培養不夠,整體教師與學生參與國際化比重仍不足[1]。
三、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大眾通識教育為社會輸送不竭的動力,高校在社會工作中扮演輸送者的角色,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需要有良好的培養體系。由于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更要求在其教育體系中與時俱進,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加大改革步伐,以更新、更敏銳的視角優化教學形式、從知識體系和實踐教學模式兩方面加以引導與促進,以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及創新型人才為己任。
四、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舉措
(一)明確培養目標,努力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知識、能力、素養三者缺一不可,目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亟待加強,避免單一、片面的專業技術能力而忽略學生的整體素質。在課程體系上應加入思政教育、注重顯性與隱性相統籌,多方關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質健康教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抵御危機解決困難的能力;在全球政治與經濟、衛生事業局勢嚴峻的今天,更需要具備全球化格局的眼光,高尚的愛國情懷,明辨是非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2]。
(二)優化師資結構,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積極鼓勵師資提高學歷,進行海外訪學,增加校企間交流合作,引進雙師型教師進行授課,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建立與國內外高校進行聯合授課和培養的合作機制研究,創造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環境,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國際化技能、教學方式與手段的變革,利用線上教學、網絡資源等教育教學。
(三)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深化教學改革,以創新為導向,實踐為抓手,進行科創實驗室等基地的建設,推動創新創業等實踐項目競賽規模,在實踐環節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并大力推動社會專家導學模式、校企協同培養模式、校企雙向延伸模式[3]等多種實習、實訓教學模式。
(四)跨學科跨專業配置課程,培養復合型人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以及社會需求往往要求學生更優的綜合能力與更高服務社會的水平,在課程配置上應打破狹窄的教科書式學習方法,采用能力倒推法,分析市場對人才的普遍需求,不僅訓練學生的基本素質與理論水平,更要擴大視野,跨專業、多學科交叉融合,開設相應的實踐與教學相統一的渠道,配置多效的師資隊伍,自學與教學相統一,學校與社會相銜接。
(五)創建優質的教學環境,提升軟硬件設備,雙管齊下1.引入最新科技手段,建設具有示范化效應的新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為主體的課改體系研究。虛擬仿真實驗室、智慧課堂、混合課,微課、慕課等多重手段的混合教學形式,將傳統課堂翻轉,提倡多思考,勤動手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我提問,自我解決的能力,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思考,提高自覺性與趣味性,提升教學效果。2.通過不斷更新圖書閱覽室、資料室。通過查閱資料,開闊學生國際視野,提高創意能力和文獻分析能力。開設虛擬仿真實驗室、智慧課堂、導師工作室、研究所等機構進行一對一、一對多進行小組式互動學習,并真實參與項目的建設與施工,通過高年級對導低年級,本科生協助研究生等互助形式,使學生在職業道德、工作態度、綜合業務能力、創新能力、社會角色認知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增強自身競爭力,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3.落實校外實訓教學基地,加大學生參與實踐工程的機會,通過等一系列優質的軟硬件環境助力使學生的素養向綜合型轉變。
五、結語
內蒙古自治區藝術設計專業類教育要跟上國內外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通過多渠道的國際化培養,以新科技發展成果為支撐,努力塑造全區藝術類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則成為支撐我區高校加快建設區內“雙一流”高校和學科的關鍵環節。致力于我區新時期人才需求,突出人才培養的總體改革,應研究如何從培養復合型人才、創新性人才入手,改善藝術教育課程的總體改革方案,突出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和實踐,從而建設具有先進水平的藝術設計教育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高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現狀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7):111-112.
[2]朱力.初探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5):174.
[3]牛慶瑋,劉臻,胡偉,等.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J].石油教育,2012(3):73-76.
作者:張巖 孟春榮 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