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藝術教育的問題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大多數高校藝術教育中一直存在教育理念落后、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育機制存在不足、對藝術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的問題。構建高校藝術教育體系要改革舊有教育理念、優化課程設置、完善藝術教育體制機制、增加教育投入、加強教學評估。
關鍵詞:藝術教育;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育機制;教育投入;教學效果
一、我國高校藝術教育現狀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我國高校藝術教育雖然已把藝術教學作為日常的教學內容進行開立,但其教育理念卻較為落后。究其原因,在于藝術教師組成結構的僵化,所教授內容與當下現實需求存在脫節。因此有必要引進社會教學理念對其進行改造,使其與時俱進,能夠滿足現實所需,進而達到增強高校藝術教學的實效性的目的。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仍有相當比重的高等院校將藝術教育課程當作輔助課程來對待,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產生了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等問題。通過調查,筆者發現相關院校在課程安排方面過于落后:大多數院校只設有美術、音樂等常規課程;而設置有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如工筆畫、書法、篆刻等的院校寥寥無幾。在當下學生個性化普遍發展之時,此種簡單且缺乏個性的課程設置顯然使得聽的人沒有興致,講的人沒有激情,課堂氣氛毫無生機。在這種效率低下的授課方式之下,藝術教育的初衷與目的顯然無法達到。
(三)教育機制存在不足
當前,普通高校處在應試至上、實用為主的教育氛圍中,工作重心向培育學術人才與科研人才傾斜,忽略了美育、德育工作的開展。實際上,藝術與科學有相通之處。藝術教育與學術人才、研究人才的培養不僅不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藝術教育對于學術人才、研究人才的培養還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如李四光身兼地質學家與小提琴家雙重身份,不僅在在地質學上頗有建樹,同時在音樂界亦有作品問世。“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非常熱愛古典音樂。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對于莫扎特音樂也是非常熱愛。宇宙學家霍金的最愛則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得出,雖然我們不可能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科學家,但是藝術教育在培養綜合型人才、推進素質教育上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可遺憾的是,許多高校并沒有對此產生深刻認識:藝術教學經費占比較少,課上藝術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存在缺陷,課下活動場地設備資源緊張。從而造成其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進而使得高校對藝術教育更加忽視,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四)對藝術教育的投入不足
受傳統教育的應試型和實用性影響,我國高校更注重學術性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對藝術教育存在認知偏差、重視不夠,體現在與其他教育門類相比,對藝術教育的投入不足。首先是對藝術教育的設備設施投入不足。高校藝術教育普遍存在教學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基礎設施不足、不夠完善的情況,無法滿足教學需求,進而影響了藝術教育的實施效果。其次是藝術教師人才數量不足和質量的參差不齊。與其他學科相比,高校藝術教師普遍數量不足,遠不能達到國家提出的藝術類教師占學生總人數的0.15%~0.20%比例的標準。此外,高校藝術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兼備扎實理論功底與豐富教學經驗和藝術實踐的教師比較稀缺,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上課需求,也影響著藝術教育的水平,成為制約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的最核心因素。
(五)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
盡管我國高校藝術教育教學上已進行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存在諸多不足。首先是教學內容方面。藝術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高校藝術教育教學內容具有比較嚴密完善的內容,但整體缺乏對藝術地域性和關聯性的重視,本土化內容納入教學內容數量少,并且單一,對地方特色藝術資源開發利用有限,藝術教學的地域性特征不明顯、不突出。這與藝術承載傳承傳統文化、藝術凸顯地方特色的要求相背,無法更好地體現出藝術教育的文化傳承價值。在教學形式方面,體現的是教學模式的僵化與創新性不足。藝術是靈感驅動下的演繹和創作,這就要求藝術學習過程中具備更多的自由性、生動性與靈活性。當前高校藝術教學的主要方式仍是課堂上理論化的說教,課堂氛圍沉悶單調,過多的理論陳述與實踐脫節,無法將藝術的生動性和自由性充分發揮。此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高校藝術教學中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課堂教育不能使藝術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進而也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構建高校藝術教育改革舉措
(一)改革舊有教育理念
作為致力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教育模式之一,健全的藝術教育需要改革陳舊的教育理念。隨著高校藝術教育、美育工作在國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它已逐漸成為衡量某一國家、某一地區綜合教育水平的要素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的教育理念必須進行轉變。要將藝術教育發展規劃作為遵循,以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乃至審美價值觀為目標進行全面推進,使學生在校內學習期間不僅能夠獲得知識上的提升,同時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升華。掌握獲取精神食糧的正確方法,能夠發現、辨別藝術與生活中的真善美,成為“善于發現美的人,會審美的人”。在具體教育理念中,要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堅持導向、與時俱進。同時也應注意解決藝術教育的公平問題,確立以人為本的藝術教育理念,使藝術教育得到廣泛普及,將審美熏陶和藝術啟迪盡可能地傳遞給每一個高校受教育者。
(二)優化課程設置
藝術教育的課程需要科學嚴謹的設計與系統合理的設置。視各地高校實際情況的不同,藝術教育的要求不同,只有因勢利導,科學設計,才可使藝術教育走上創新優化之路。具體而言,在課程內容上,應與當代大學生特質相結合,將藝術與科學相融合,建立一套歷史與現實并存、鑒賞與實踐兼具、層次多、門類廣、與當代大學生特質相適應的課程體系,打造高校藝術教育一系列精品課程。鑒于以往藝術教育課程內容的雜亂性、隨意性,在新的藝術課程設置中,要在明確的教學目的下制定較為嚴密的教學大綱、完善的教學體系、合理的教學時間;在教材的選擇上應注重教育內容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在對藝術基本理論進行闡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學生審美、實踐等能力的培養。由于藝術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啟發式、誘導式的教學,因而教材也需要與時俱進,需要不間斷地更新,進而促使藝術教育課程更為規范科學,走向制度化。在此方面,國內高校已有先行嘗試。廣西民族大學早在2010年就立足大學文學教育與人文精神、藝術素質提升,開設了讀名著、研名著、改寫名著、演名著的系列課程,讓學生全程參與進來,在人文素質拓展深化的同時,將審美體驗雙向激活。比如讓一位女生扮演《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就得進行方方面面的準備,這一過程所獲得的知識與體驗,可能勝過讀十遍原著。他們這一嘗試取得很大成功,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并有專著進行總結。(參見陸卓寧等編著的《經典重構與文學化境》一書)
(三)完善藝術教育機制
體制機制不完善、不健全,高校藝術教育就無法向更深遠處邁進。高校藝術教育的不斷發展,要求其教育體制機制必須完善。首先,健全教學管理體制。建議各高校建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以校級主要領導為核心成員,對本校藝術教育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管理、協調、監督以及抽查;各高校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藝術教育研討中心,對藝術教育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秩序、教學考核等重要事宜進行部署。其次,加強科學研究。科研成果的數量與質量與高校學科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目前高校藝術教育尚有許多理論與實踐的問題有待解決,重技術輕理論的弊病還小范圍存在,這就需要對國內外藝術教育的歷史脈絡、現實情狀、前沿成果等進行搜集和編寫,為高校藝術教育提供專業的教學教材與參考書目。可以組織藝術教育領域相關的講座與座談會,促進各高校藝術教師間的深入溝通與交流等等。在國內藝術教育研究機構缺乏、藝術教育資源匱乏的現實境遇下,各地建立專業藝術教育研究機構便顯得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最后,創新培養方式。各地高校都有其不同的教育規律和培養方式,但整體而言,應在把握鞏固學生基礎、拓展學生眼界、增強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等原則的基礎上,進行開放式教學,讓藝術教育融入社會,體現價值。
(四)增加教育投入
首先,應在教育經費上予以適度傾斜。足夠的藝術教育經費投入,是高校藝術教育能夠不斷向前的前提和基礎。高校應對藝術教育各系、各學科深入調研,以做好藝術教育經費發放的規劃工作,尤其在高標準的教學設備、教學道具、教學場所方面予以適度傾斜,并在經費發放后予以不定期的監督與抽查,以確保經費能夠滿足高校藝術教學活動的現實需求與藝術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對藝術教育的教師隊伍素質,應通過多種方式加以提升。高校藝術教育的受教育者,是知識需求旺盛的新時代的大學生,因此在藝術教育教師的選拔上,應更看重教師的藝術水平與素質。具體而言,藝術教師應教學與實踐兼備,善于通過鑒賞、體驗、創造等方式,啟發和誘導學生的藝術能力的生成。畢竟只有優秀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高校人才。當然,加強專業藝術教育培訓、引進高層次人才、組織教學觀摩活動或出國考察、評定職稱和表揚先進等,都是提升藝術教師隊伍素質的有效途徑。此外,在藝術教育的教學資源方面,建議尋求高校間、社會上相關資源的互通與合作。每一高校自身教育、教學資源極為有限,如能在兄弟院校之間互通互融,與社會機構有穩定的合作關系,藝術教學資源的數量將會得到較大程度的增加,質量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加強教學評估
目前國內教育科學評估標準已趨于成熟,在高校藝術教育本位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現有教育科學評估標準,建立高校藝術教育評估體系是十分必要的。總體而言,高校藝術教育評估體系應設置多元標準:在評估方式上,從簡單的單一化評估,轉向多元方式并估;在評價內容上,應從知識與技巧的學成、審美習慣和方法的養成、綜合素質素養的形成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在評估功能方面,則不宜過分強調結果性和篩除性,而應更為看重評估的過程性以及對教育的促進作用。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在大學生心中播撒美的種子。它不可能立竿見影地結出豐碩的果實,但經過生長,一定會綻放美的花朵,這才是高校藝術教育的終極目標。總之,高校藝術教育對于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審美辨丑能力、個人綜合素養的培養與形成意義重大。高校既要轉變教育理念,創設藝術氛圍,又要完善教育機制,加大資源投入。既不能忽視對藝術教育課程設置的優化,又要在加強教學評估方面作出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創新高校藝術教育體系的構建,才能培養出具有豐富藝術實踐經驗、掌握專業藝術知識、擁有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全面發展的優秀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美的啟迪———全國著名專家談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7-126.
〔2〕王勇杰.綜合性高校藝術教育的思想與實踐〔J〕.藝術百家,2004,(6):158-160.
〔3〕倪亞靜.論高校藝術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18(2):65-67.
〔4〕封鈺.大學素質教育中的藝術教育〔J〕.江蘇高教,2002,(4):64-65.
作者:賈爭慧 單位:山西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