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職校印刷專業的實踐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不少職業院校印刷專業照搬印刷企業的車間來設計印刷實驗室,這也不符合職業院校印刷專業教學的實際。如很多印刷企業的車間通常都匹配四色膠印機,很多印刷院校亦認為印刷的基本色是C、M、Y、K,采購四色膠印機是理所當然的事。基于性能優越的對開四色膠印機價格都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為了節約成本采購四開四色膠印機,但是價格還在500萬人民幣元左右,昂貴的設備數量必然受到限制,這導致不能提供充足的實習崗位。有的院校采取采購二手印刷設備或者雜牌四色印刷機的策略,但是這些設備運作故障頻繁,影響教學計劃進程。有的院校采購微型印刷機(甚至是單色機)來教學,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印刷工程專業采用的是威海濱田六開單色膠印機,由于微型印刷機結構設計有所省略,這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從另一個角度看,就算有的院校有能力采購很多套四色膠印機,由于其所占的面積大,操作過程有危險性,車間環境吵雜等原因,一臺印刷機至少要匹配一各實訓教師。以一個班56人計算,分組8人操作一臺印刷機,則需要7個實習指導教師,這對學校印刷師資的引進和投入來說是一個難題。當前印刷職業院校普遍套用普通教學的模式設計印刷實驗課程,這與印刷工藝流程的實際沖突,不利于印刷實驗課程的安排與設計。我們熟知普通的課程以節課為時間單位進行教學,過程必然有很多的時間間斷,而印刷工藝本身有時候又不能有過多的間斷,否則工藝無法進行。加之印刷機械的操作過程復雜,程序繁多,通常所需要時間比較長,特別是還要結合教學規范性講解,連貫講解和操作一個比較小的操作環節可能都需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很顯然,以普通課程的教學模式無法完成任務,很多教師無奈采取“快餐式”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職業院校印刷實驗室設計與教學的策略
①根據印刷工藝原理和實用性的原則選擇合適的印刷設備。如在平版印刷方向,當前很多院校選擇四開四色膠印機,其實四開雙色印刷機就已經達到教學目的,雙色印刷機套印一次就達到了四色彩色印刷的效果。那么為何不選購單色印刷機呢?單色印刷套印四次才能達到四色印刷的效果,難度大,時間長,學生難以掌握,不利于教學課程的安排與設計。采購四開雙色機有幾個方面的好處:大約節約一半的采購費用,可以采購兩臺印刷機,增加了實驗的崗位;雙色印刷機相對四色印刷機來說簡單容易操作,為教學贏得時間,方便教學的安排。從印刷實驗的教學目的來說,平時也沒必要每次都套印四個色,多次練習雙色印刷機的操作已經達到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目的。②根據印刷工藝流程和教學實際設計專題性印刷實驗室。印刷工藝大致分為印刷前設計與制作、印刷操作和印后加工三個部分。以這三個部分為主題設計三個獨立的實驗室、每個實驗室匹配相應的帶隊實驗實訓專題教師。假若一個班級有51名學生,可以分成三個組,每個組17名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實驗室進行小組循環實驗實訓。如此安排,不僅僅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而且還大大減輕了學校投資教學設備的資金壓力,每個實驗室所需投資的資金僅僅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小組化的實驗實訓教學管理與設計,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關照,動手操作的機會更多;每個實驗室匹配專題教師的形式,能讓教師從繁雜的印刷工藝流程教學中解脫出來,進行專題化的研究,多次重復性的帶隊實驗實訓有利于教學的專業化,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③整合專業師資資源,統一設計和安排印刷實驗實訓課。由于印刷工藝的特殊性,實驗或實訓的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很緊密,且職業院校又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導向,因此,很有必要把理論教師和實驗教師進行融合,共同備課,統一設計和協調安排學生的實踐課程。在每次實驗或實訓之前,應該根據學生的人數和教學目的匹配足夠的師資,建議不再分為理論課老師和實驗課老師,所有的教師都應該負責理論和實踐指導的任務,每個教師通過講授一定的理論課讓學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認識之后,由此教師親自帶隊進行相應項目課題的實驗或實訓,以達到教學的連貫性。此外,所有參與帶隊實驗實訓的教師在備課階段應該要熟悉整個工藝流程,一起協作親自操作完成一次高質量的印刷作品,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和關鍵性步驟,這有利于在教學中教師負責環節的獨立性,又能防止整個帶隊過程實驗實訓內容的脫節,確保教學過程的協調和順利進行。
職業院校印刷實驗室設計與教學的反思
從理想的角度思考,一般印刷實驗室設計的空間和采購的設備要盡量和企業的生產條件一致,也說是說仿真性,這對于學生快速適應以后的工作有幫助。但是,從上文的分析可知,由于一般印刷職業院校班級人數多,師資少,再加之印刷工藝的特殊性,實驗室的設計不僅要兼顧學校教學的特征,還必須考慮印刷設備高昂的價格問題。目前印刷教育界不少專家或學者提出解決以上問題的辦法是大力開展校企合作,但是校企合作也會面臨一些困難。首先,企業以生產任務為主,很難兼顧教授學生,況且工人師傅素質良莠不齊,車間機械吵聲大,把實驗完全依托給企業是比較困難的;其次,企業具有不穩定性,找到有規模有實力又有教學能力的企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性,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缺乏優質的大中型印刷企業,如果把中西部地區的學生輸送到東部發達地區的工廠實訓,由于職業院校學生年齡偏小,素質也偏低,自控能力差,顯然這面臨著距離、成本、管理和安全等的多重困難。既然校企合作面臨的困難大,那么可以考慮通過建立區域印刷教育與研究資源共享中心,讓區域內印刷相關職業院校輪換到此中心進行崗前的實驗或實踐培訓。這樣不僅能整合區域的硬件資源,還能實現師資資源的優化,師資可選拔區域內優秀的專家、教師,還可以聘請區域外、甚至是國外的專家學者來授課。但是這個中心的建設需要投資大約5000萬元人民幣,這需要區域地方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的魄力。計算機或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印刷實驗實訓教學是未來印刷教育的走向。雖然當前我國一些印刷院校通過攝像錄像的形式,制作PPT應用于教學,但是這還不夠。我們看到當前世界的航空航天、航海技術等領域已經開發有相關的模擬操作軟件,學員正式上崗操作之前都經過模擬動畫操作,這種軟件的聲音、畫面仿真度高,實操工具外形和真實設備基本沒有差別,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大縮短了學員上崗的適應期。同樣,我們也可以考慮設計一系列印刷學習軟件。由于印刷門類繁多,有凸版、凹版、平版、絲網和各種特種印刷,且各種工藝技術和機械操作過程復雜,涉及到聲學、光學、電學、信息學、色彩學、影像學以及物理和化學等,要設計這樣的印刷專業學習軟件十分困難,建議我國通過國家導向,由地方政府或者教育部門組織,通過舉辦大獎賽或招標的形式向全社會征集優秀作品。(本文作者:韋克甲、吳雪梅 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