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燈光藝術創作中的藝術科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技的發展是舞臺燈光設計的基礎,不可忽視;但設計師更應重視自身的創造力,調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我國目前的舞臺管理仍很落后,需要向智能化的管理體系發展。
【關鍵詞】舞臺燈光;燈光技術;知識結構;舞臺管理
當今,舞臺燈光總體發展迅速,從簡單的舞臺照明,演變到光成為一種敘事。燈光已經不只是一種照明媒介,而是以更多元、更深入的方式介入表演場域。燈光設計者在舞臺藝術創作中的角色,也完成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創造的巨大變革。
1舞臺燈光科技的發展是基礎燈光在藝術創作中的第一要務,便是非常實際的照明功能
燈光設計者作為戲劇藝術、表演藝術的合作者、輔助者,介入了整體的藝術創作。而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其中照明科技的發展大大增加了燈光的應用范圍。在筆者的理解里,光不是局部的,而是能夠漫射到整個舞臺空間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有生命的流動在情緒、氛圍和人物的內在心理之間,把控著視覺空間里的每一個分子。科技的發展為燈光帶來了這種巨大的能量。可以把燈光技術看作是人的視覺器官的延伸。毋庸置疑,燈光技術的不斷發展,讓觀眾的體驗得到了解放,觀眾可以看到更加接近真實的表演。但絕對的真實和美無法劃上等號。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中寫道,“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系而獨立”。光的作用并不只是勾勒真實,而是通過燈光的布局、流動,把觀眾帶入到劇目的意象世界當中去,在那里感受到美。科技的發展,硬件設施的進步,是燈光設計師自由創造意象世界的基礎,對燈光藝術的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現代科技越來越“智能化”,一些公司會把燈光設備技術編寫到程序之中,讓燈光的整體表達更加流暢,與舞臺空間的結合也更加默契,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雖然現在智能化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未來燈光的動態表達一定會介入程序的概念,讓燈光設計師免去繁瑣的操作,騰出精力去進行意象的勾勒。最近熱映的真人電影《攻殼機動隊》便是根據日本科幻漫畫改編的,它探討了一個主題:當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對人類思想的分離與對抗。筆者有一種猜想,當智能化發展到極致,設備自身的程序可能會和設計師的意見產生分歧,甚至開始對抗創作。換句話說,有一天設備自身的程序就足夠進行意象的勾勒和營造,燈光從業者存在的必要性將會衰減到極致。筆者相信,如果藝術從業者迷失在了科技的熱潮中,那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光是舞臺的血液,人才是行業的血液,如果今后的從業者過分追求科技的便利而忽視自身的創造力,那就是本末倒置,那燈光藝術就被 抽干了血液。在科技的洪流下,有一點是從業者要銘記的,那就是“內容”。設計師是創造者,對內容的重視才是進步的根源。而如何深入了解內容的產出過程,就需要從業人員擁有足量的知識儲備,這一點是目前燈光行業極為欠缺的部分。
2燈光作為一種敘事——從業者的知識結構需要大調整
如果知識結構的認知程度在燈光行業有一個大標準的話,那么,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從業者是不適應、不合格的,這是現在燈光行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一個劇團的燈光師,能夠完整掌握設備器材的人屈指可數,大部分人對于知識結構的把控處于空白階段。燈光的設計者不是在創作的后道進入,在拿到演出文本之后,制作人、導演會召開關于劇本討論的會議。燈光設計者需要運用自己的眼界、學識以及對藝術的把握,把文本的表層內涵與深層敘事通過燈光的方式進行表達,勾勒出表演的背景。所謂表層內涵指的是,這是一個什么題材的戲劇文本?是戲曲、話劇還是歌劇?它們是一個現實題材還是魔幻題材,發生的場景需要怎樣的光作為時間提示?如果與舞臺美術設計人員一起構思空間方案?深層敘事則是與編劇、導演充分的解讀文本之后,作出的判斷,燈光作為一種富有能量的語匯,如何表達心理空間,如何做整體的視覺傳達。藝術家前輩為當代設計師創造了一定的基礎,賦予了我們工作上的經驗知識,而新一代的燈光行業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與方式,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完善,不能只滿足于前輩的經驗,還需要擁有藝術審美能力,掌握燈光設備的相關知識。藝術審美是需要基礎的,繪畫修養、細節設計能力、造型能力,都是藝術審美的必要前提,需要嚴謹的鍛煉;學習燈光相關技能知識,從設計階段的繪圖工具,到實操階段的控臺、燈具等器材,施工過程的電力設備與內設線路等,需要從基礎開始慢慢掌握。今后的舞臺藝術必將逐漸擺脫時間的局限,新的從業者在操作和認知層面必須要有對虛擬概念的知識儲備。從業者需要調整相關知識結構,這也是燈光藝術發展所必備的基礎。
3目前的舞臺管理仍舊處于刀耕火種的時期
舞臺的藝術管理會在很快的時間進入智能化的時代,就像現在國家在倡導社區智能化管理,舞臺藝術也應該進入智能化的管理階段,并且不只是舞臺和燈光。我國目前的舞臺管理仍舊處于刀耕火種的時期,還沒有在這方面進行智能化的操作和布局。智能化整體管理的概念,含義是有控、可控,從舞臺上演員的狀態,到燈光設備使用了多少小時,在程序中都能夠調動反應。演出過程當中出現所有反應都可以智能化控制,即便是不在劇場內也能夠通過手機了解,這樣能夠極大地節約劇場的人力成本,讓從業者能夠騰出更多的精力發揮在自身知識結構的調整和藝術創作中。今后,不僅是舞臺燈光,其他藝術種類都應在智能化的管理體系之中,讓藝術創作更適合于時代的發展。作為國內的舞臺藝術創作者,無論是燈光設計、舞美設計還是導演,一定要在創作層面和國際接軌。前期籌劃完善的藝術方案在舞臺上的實施過程當中不能變化太大,因為舞臺的管理是有制度的,不能在這個時間段里無止境地加工和調整,在國外這樣做是一種非專業行為,它代表創作者沒有按照認可過的前期籌劃方案創造。這是舞臺管理體系中經常被忽視的一方面,也是被實際證明的高效、正確的管理體系。藝術與技術之辨由來已久,如何評判?標準也許就在于這虛實之間,如何拿捏。在美術的概念里,空間感是虛,質感是實。美術是用二維畫紙的長和寬,來表現三維的東西,表現長、寬和深,讓畫面有空間感,這個虛空的感覺就是虛。而當你真正伸手去觸碰,卻能夠觸摸到它的實質。人與科技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我們已經脫離了對技術的盲目崇拜,科技與藝術不是完全的二元對立。科技在發展,智能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抬眼望去舞臺五光十色,然而藝術的實質卻在于基礎,整體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舞臺的智能管理進度,這些才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本質。只有扎實基礎,方能由實化虛。
作者:周正平 單位: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