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影視藝術創作與傳播機制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對各行業影響更加深遠,不僅對經濟領域產生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對文化創新和實現方式也增添了多種活力。依托網絡技術和數字化媒介讓現代影視藝術創造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時,更加深入地改變了影視傳播的方式。當下,藝術創造者必須對此有更深的認識,并以此來創新影視藝術,更好地依托新媒體進行傳播。
互聯網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相關的產業或者行業機制日漸成熟。我國當前網民數量10.11億,部分研究數據顯示,人們在網絡流量的消耗逐年上漲,未來的增幅預計為8倍以上,其中90%以上的流量會被視頻消耗掉。在全民互聯網時代,依托互聯網而產生的新的影視藝術創作和傳播方式更受人們喜愛,創作模式進一步豐富,傳播模式更加多元化。
一、影視藝術創作模式的變革
(一)數字化技術創新影視呈現形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影視作品的觀感體驗更加重視,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將內容、演技作為主要的衡量標準,也開始關注影視作品的實現方式和質量高低。基于這種背景下,數字化、字幕技術、三維技術等被高度運用在影視作品中。結合數字技術,創作者通過數字合成技術將原本無法實現的特效或者人為無法拍攝的情景再現,讓影視作品更加貼合原著,更易引起觀眾共鳴。[1]部分無法從現實環境找到素材的場景,都可以利用數字化方式進行合成。同時,合理運用數字化進行內容展現,既增強了影視作品藝術形象,改變了傳統影視無法創作某些非現實情景的現狀,又為影視創作擴寬了道路,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思維空間,讓影視作品呈現更好的視覺效果。例如,2021年上映的動漫《殘次品小隊》是將畫面放置于整個宇宙中進行的,結合多個星球和物種來描寫當時克隆人戰爭結束后,帝國軍隊統治的腐敗歷史。[2]這本來是一個科幻小說,不具有任何現實環境基礎,通過傳統的創作藝術難以展現如此宏大的場景以及宇宙星球戰爭畫面。因此,該動漫充分運用了數字技術和三維特效來對其進行系統構建,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收獲一眾好評。而《水怪2黑森林》中一度將小孩、動物、水結合一起,但并沒有在其中充分運用數字技術來實現整合,而是過度運用傳統模式來進行拍攝,導致最終收效不佳,觀眾對其評價優劣參半。[3]反觀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將小孩、動物、水這三者進行整合運用,但由于其較好利用了三維技術實現特效場景的拍攝,最終獲得成功。
(二)影視創作的新模式——網絡電影
網絡電影一般都是通過自己搭建整個團隊,并在其中擔任導演,拍攝時間一般都超過60分鐘,對創作的時間短,資金投入規模少,影片制作質量上水準較高,有著一般影視作品完善的結構和內容,并與現階段相關法律和政策符合,依托互聯網進行作品的首發。網絡電影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不單單是影視作品展現模式上的延伸,其敘事構架和藝術實現方式上都對傳統電影進行了有效借鑒,并依托前者模式進行了表現上的創新,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發行并實現經濟效益,規避了院線電影的弊端,同時結合了微電影多年來的成果經驗。因此,網絡電影本質上是源于互聯網而產生的新的影視作品創作模式,是一種新的創作經營模式,與傳統模式有著本質的內涵區別。傳統模式是采用精英方式的創作,其市場競爭相對激烈,一旦不能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大規模資金投入難以創收;而網絡電影不需要精英云集,創作主體更加符合現階段市場發展,主體創作更具多樣性,各類群眾都可以參與創作。這種模式為更多有著電影夢、天賦異稟的人群提供了新的渠道,進一步打破了影視作品行業對進入人員的限制,讓更多想參與電影拍攝的人員加入進來,促使影視作品多元化發展,更加符合社會消費者需求。另外,在網絡電影制作過程中,拍攝周期短于專業電影,相關人員投入也較少,成本相對于傳統模式較低。在影視作品內容把控上,傳統模式需要依托專業人員對其進行系統分析和預測,但是網絡電影將各個傳播平臺充分運用,依托其數據分析功能進行內容分析,完美利用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來把握市場需求總特點,來以此實現創作。互聯網為網絡前后期創作過程都提供了內容預測和創作方式優化等,作為開放程度高的平臺,不管是什么行業的人員都可以發現好的素材,將其轉化為電影體現出來。再依托數據分析的能力,對實際市場消費群體進行精準把握,為后期實現經濟效益創造條件。從2021年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網絡電影上線295部,其中33部的播放量超過千萬,而超過千萬的電影實際收益為5.62億。例如,《興安嶺獵人傳說》票房為4378萬,《黃皮子墳》《掃黑英雄》等評分都在6.0以上,說明網絡電影進一步滿足了市場需求,是現代影視藝術創作的不竭動力。
二、影視作品傳播方式的變革
(一)傳播渠道創新
傳統影視傳播模式只能依托固定傳播途徑,例如通過院線和傳統媒介進行,導致宣傳局限于部分地域和人群,無法擴展到更廣泛的受眾之中。網絡媒介的興起,打破了傳統院線和傳統媒體營造的發行壁壘,讓影視作品在各類互聯網平臺迅速傳播,依托各類新興媒介的力量進行不同角度宣傳,受眾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到利用自媒體主動參與影視作品的傳播,實現了影視傳播的多元化發展。這樣輻射式傳播模式是高速度的擴散狀態,也是當今眾多影視作品采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這種傳播并不是向原有模式的固定路線進行,而是通過不同主體的自發行為,并由此進行擴張,在傳播過程中會出現重合,使得積累更多傳播動力向外迅速擴張。正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將時間和空間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了跨區域和空間的融合,讓影視作品宣傳效果更好。例如,2021年國慶期間上映的《長津湖》,在拍攝前期就進行了網絡宣傳,同時,作品結合了2021年宣傳主旋律,線上線下多角度宣傳拍攝進程,選擇在國慶檔上映,為后續經濟效益產出提供了保障。在上映之初,預定票房超過2億,上映一天后票房達7億,創造了我國電影史上的票房紀錄。
(二)傳播者和受眾的互動增強
新媒體平臺的發展,讓影視作品在傳播中與觀眾互動更加便捷。網絡視頻APP、彈幕互動、付費點播業務的開展,讓受眾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受眾不再是被動的影視信息接收者,而成為現代影視作品的選擇者,并通過社交分享參與到影視作品的傳播中,使得更多好的影視作品在群眾中得以擴散。例如,《峰爆》《我和我的父輩》在傳播介質選擇上,不僅通過了電視臺傳統模式傳播,也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中進行宣傳,通過社交分享進行傳播,讓更多需求者關注到這些優秀影視作品。同時,部分影視作品還會根據網絡市場反應對其內容或者劇情進行更改,使其更加符合受眾需求,推動影視作品效益更大化。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影視作品創造與傳播深受技術發展的影響,在給傳統影視創作模式帶來壓力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多創新的機會。影視創作者要把握互聯網的優勢,關注新技術,實現技術交融,持續創新,同時,更加重視作品內在的社會價值,確定好市場需求,從而創造出更受大眾喜愛的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陳俐燕.互聯網時代影視藝術創作與傳播機制的變革[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1(002):30-37.
[2]劉俊,董傳禮.論全媒體時代影視發展的一個創新路徑——基于跨媒介改編的視角[J].粵海風,2020,No.135(04):72-77.
[3]王可.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藝術創作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出路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7):104-105.
作者:劉軼 楊玲玲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