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實踐邏輯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當一名好老師不易,當一名好的思政課老師更難。”教師的教學理念、政治素養、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和評價方式是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涵養“返本開新”政治素養、提升“縱橫立體”的專業水平、創新“電視教學”教學能力和構建“逆向設計”的評價體系,以期提升教學效度,這是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實踐邏輯的題中之意。
關鍵詞:思想政治;有效教學;實踐邏輯
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是指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帶來最大化教學效果的教學,發揮思政課之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作用。課堂教學是一個各因子組成的豐富、有機的教育微觀生態系統,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都是有效教學這一結果的影響因素,而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之一,是最具張力、最可能改進,對教學過程中其他因素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因素。因此,思想課教師應立足教學理念、政治素養、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和評價方式改革教育教學。
1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師對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內在規律的基本觀點、態度和觀念的總和。唯物辯證法揭示了萬事萬物存在發展的源泉和根本動力,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原因和根本原因,唯物辯證法為思政課有效教學必須激發學生主體性動力提供理論和邏輯支撐。學生發展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思政課最基礎的生產力。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最好體現。它要求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即“以生為本”,師生協同努力的教學理念。“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始終關心、研究學生,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從教師自身出發,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都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教學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過程的設計、教學資源的開發、教學反饋和評價等,都要緊緊圍繞高中生的精神需要和思想困惑來展開,以學生學習需求為指引反向倒逼教師有效教學的供給。從學生出發,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超越思政課作為知識工具的載體作用,從價值的高度來認識思政課,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精神需要。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落實思政課學習的行動自覺,自覺讀原著、品經典、悟原理、踐行動;及時對思政課效果作出反饋和評價,以利于師生教學活動的改進和完善,使思政課教與學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教學效果和學生獲得感提升的統一。
2涵養“返本開新”政治素養
政治素養是教師個人政治立場、政治信仰、政治理論知識和政治行為的總和表現。良好政治素養是達成有效教學的根本保障。2019年3月18日,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以下簡稱“318座談會”)上對思政課教師的第一點要求就是“政治要強”,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教師要讓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教師首先應該成為這種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我國實現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但是疫情的爆發、國際社會不安全不穩定因素更加突出,民族分裂勢力、國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注重從意識形態來進行反動主義思想的滲透。高中生價值觀具有極強的塑造性,校園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陣地,學生正確意識形態和政治信仰的確立成為提升思政課有效教學一項極端重要的內容。科學理論是建立政治素養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嚴密的邏輯體系彰顯出其科學性。因此,政治教師要自覺涵養“返本開新”的政治素養。要“返本”,即回到馬克思,從經典著作中汲取養料,深刻洞察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發展必然趨勢,清晰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分析問題的出場邏輯和思維方法,正本清源地看待中國社會問題,科學認識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要“開新”,即運用經典原理解決中國問題,學懂弄通悟透做實講好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殊國情相結合的理論典范,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發展好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引導學生在深刻理解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辯證統一基礎上,培養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教師要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讓“返本”和“開新”辯證統一于高中政治教學實踐。
3提升“立體縱深”的專業水平
專業水平的重要表現是在可以根據時代變化和學生需求來創新知識。教師積極創新知識是影響有效教學實現與否的核心因素,而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是以豐富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總書記在“318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因此,政治教師提升“立體縱深”的專業水平包括根基穩固的知識視野、博采眾長的國際視野,以古鑒今的歷史視野。根基穩固的知識視野要求政治教師打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不斷緊跟時代步伐,順承學科知識體系的時代性。既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之于政治課的學科支撐作用,“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以馬克思主義學科合力助推思政課教學,實現教學研一體化,也要與時俱進地學習反映社會熱點問題、富有時代特色的內容。博采眾長的國際視野要求政治教師要正確認識國際比較和中國特色,加強學習、互鑒、交流與互動。教師要警惕改革開放以及互聯網多重因素疊加給學生政治信仰、價值觀確立帶來的影響,不回避引起學生思想困惑的社會制度問題。教師要通過研究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經驗,探討增強我國思政課有效性的現實路徑。既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運用比較視野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方法、特點以及效果評價層面的現狀,豐富發展我國教學理論和實踐;也要推動中國思政課經驗“走出來”,從中學教學實踐中凝練思政課教學的辦學特色和經驗分享,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中國模范、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以古鑒今的歷史視野要求政治教師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巧用我國紅色文化資源,以古鑒今,指導現實工作,以歷史經驗回應中學思政課面臨的新問題,特別是對學生存在的思想困惑作出解答。例如,在講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等內容時,學生以“當前我國大量共產黨員貪污腐敗、做出有害于祖國和人民的丑惡行徑,最終走向違法犯罪道路、鋃鐺入獄”的現實事例表達對“黨先進性”的疑惑時。教師要以歷史為鑒,將“國民黨統治時期,先進的共產黨員入獄的歷史事實”與“當今共產黨執政下,腐化變質的共產黨員入獄”作對比;將“國民黨不惜一切代價展開對共產黨的圍追堵截”與“當今共產黨以暴風雷雨之勢打擊貪污腐敗”作對比,歌頌中國共產黨勇于開展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通過自我凈化、完善、革新和提高來保證自身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進一步論證黨的領導的絕對正確性。總之,教師既要客觀辯證地看待中外歷史發展,警惕民族虛無主義和的危險,又要從歷史中汲取解決學生思想困惑的養料,不斷優化思政課教學效果。
4創新“電視教學”的踐行能力
教師教學能力是開展教學活動、研究發展教學的多層級、多體系的能力要素群。“核心素養不是直接由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問題情境中借助問題解決的實踐培育起來的”信息技術作為高科技的產物,它能夠通過聲音、圖像的配合,還原知識創生的特定情境,變冰冷的文字符號為對特定問題價值觀的火熱思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接收信息,刺激學生大腦。因此,適應時展的客觀需要,政治教師應該創新“電視教學”的踐行能力。所謂的“電視教學”的踐行能力就是指政治教師借鑒電視節目制作的教學理念,以“美樂化教學、教學專業化和教學社會化”理論作為核心理論,依據教學規律而形成的比較穩定、典型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的策略體系。藝術和游戲能夠帶來美和樂,美和樂的激發是人類幸福感滿足的窗口,美樂化教學作用于教學過程的設計。它要求政治教師要向電視節目編劇一樣設計教學過程,關鍵是創設和利用知識創生的生動有趣、畫面美麗的情境,直指學生核心素養價值觀的培育,幫助學生從已有的認知中“生長”出新的核心素養,讓學生的學習走向幸福。思政課教學實效低的重要原因是專業化程度不高,分工不足,分工的優勢能使生產效率顯著提高,教學專業化作用于教學過程的落地實施。具體來談,“思政課網絡教學電視化”教學工作應該具體分工落到人,各人依據所長選擇編劇、導演、演員、攝像和剪輯等工作,“設計教學、開發資源、組織實施教學、視頻剪輯、互動答疑解惑、整合信息反饋”等工作都由專人負責。社會主義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電視化教學可以發揮互聯網跨時空的特點,實現教學社會化。教師要挖掘“四史教育、紅色文化、其他學科課程”等內容中的潛在力量,發揮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帶動作用,使二者同向同行;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實現思政課程、大咖思政和終身思政同向同行,協同并進,實現從學校思想政治課“專人育人”到整個社會“人人育人”的轉變。
5構建“逆向設計”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對于教學活動具有診斷和導向作用。相對于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而言,學者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重視不夠。當前的評價以結果性的紙筆測驗為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尺度。在此導向之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被理解成為一種知識傳遞的過程,以犧牲價值性為代價發展了這種畸形的知識性教育。學生對特定情境問題的生動思考和知情信行的循序漸進的發展轉化、師生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共情體驗都被生硬冰冷的文字符號代替,這從根本上影響了高中思政課教學效果。發揮評價對于教學活動的導向作用就要實施“教———學———評”的思路,將評價活動置于教與學之中,邊學邊評。從環節上看,政治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診斷和評價,對學生下一步學習作出導向和指導。即面對課堂的多個知識點,要先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和評價之后,再對下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和評價……循環往復,保證每一步都實現“教———學———評”。從時間上看,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發揮過程性評價對于教學的導向和及時反饋作用,建立檔案袋、成長記錄卡、德育實踐活動分等測評方案;發揮結果性評價對于學生學業水平考核、選拔性考試的價值,特別是學業水平考試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考核比重和難度。從方式上看,除了繼續應用傳統的紙筆測驗以外,開發其他質性評價方式———圍繞特定的復雜情境和劣構性問題,選擇“口頭表述、書面表達的小論文、行動踐履的實踐行為”鼓勵學生作答。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楊鶴清,王翠崗.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9,(04).
作者:安姝榕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