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美術屬于小學教學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但是,目前小學美術教學期間,教師往往忽視情感教育融入,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情感教育
從某種程度上講,美術教育不僅是一門藝術,而且還是向外界傳遞情感的載體。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傳統形式的美術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代學生發展需求,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學生情感教育,大力培養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其美術創造力,實現小學生人格得到健全[1]。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融入是非常關鍵的,直接關系到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價值
(一)培養學生審美情感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小學階段學生在人生觀與價值觀等方面還沒有形成,在實際美術教學中合理應用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從小受藝術熏陶,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通常情況下,很多優秀作品當中都表現了作者的真實情感,通過作品,廣大受眾也會進一步感受到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內心情感。小學美術教學期間,情感教育還可以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前提下,教會學生很好地辨別善惡與丑美,進一步引導學生向往美好事物,積極塑造健全人格。目前很多學生喜歡繪畫,比如對接觸的花草樹木、自己的家以及父母等進行描繪,盡管線條的粗細存在嚴重不均,但那就是學生的思想情感表達,同時也是美術在情感影響方面的重要價值體現。因此,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很好地運用情感開展實際教學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借助美術教育大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以及道德情操的重要前提條件。
(二)培養學生藝術情操
現代化教育已經不僅僅是以考試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能力水平,而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期間,做到情感教育的科學化應用可以促進學生藝術情操的有效培養。在實際美術教學期間,教師把美術教學以及情感教育兩者進行完美結合,可以保證學生逐漸形成完善化的藝術情感,為學生未來藝術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提升教學效果。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策略
(一)創設情感教育環境
小學生身心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對于外界的相關事物往往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學期間,美術教師正好可以借助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多媒體技術手段運用的前提下,為學生營造出更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借助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音頻等,從而使學生置身到一定的學習環境當中,讓學生可以真正與教師一起共同學習專業化的美術知識。此外,教師應該認識到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將其固定到特定范圍當中,所以,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支持下,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大力延伸,促進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使之前相對抽象以及枯燥的美術概念知識變得形象化以及生動化。借助圖片或者是音樂的力量,可以使學生對相關美術作品產生內心層面的共鳴,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豐富小學美術教材內容
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師必須要照搬教材,而應該在尊重教材內容的前提下,對相關教材內容進行不斷豐富,進一步提升情感教育所具有的有效性。例如,在小學美術拼圖課教學期間,美術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怎樣使用剪貼或者是拼裝飾畫,而且還必須要學生大膽開動腦筋,進一步發揮想象力,從而創造出屬于學生自己的美術作品。此外,教師對教材進行豐富還可以幫助小學生進一步提升創造能力,增強他們的求異意識以及想象意識。由于現有小學美術教學已經難以充分滿足小學生學習需求,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通過自己的探索對教材內容不斷補充。例如,在學習《泡泡飛啊飛》一課時,美術教材中是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畫出泡泡顏色以及形狀,但是一些學生對于泡泡的認知明顯不足,難以較快地畫出來[2]。所以,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觀察能力,教師需要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吹泡泡游戲,看哪個學生吹得多并吹得大,之后再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吹泡泡游戲,創作關于泡泡的美術畫作,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繪畫學習中。
(三)加強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屬于情感教育的關鍵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期間,進一步深入學生內心,并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化的情感意識。例如,在進行“童話里的小屋”課程講解時,教師可以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觀察,然后在觀察基礎上闡述自己所見景象,活躍課堂氣氛。觀察過程中,部分學生認為童話故事中的公主非常漂亮;部分學生認為公主生活環境非常美好。因不同學生在事物觀察角度上存在不同,則情感也就會存在不同。基于此,學生在整個觀察以及探究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學會觀察生活,并獲取不同知識。
(四)實現情感因素在美術實踐中的融入
美術實踐屬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基礎內容,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不斷提升,充分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美術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很好地表達出來。例如,在“我和我的小伙伴”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粘土制作自己的伙伴,不指定伙伴必須是人,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當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與小伙伴的故事。這樣,教師就可以借助作品發現學生情感世界,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進行優化調整,做到情感教育的事半功倍。
三、結語
總之,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情感教育,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處于成長關鍵期,對其實施情感教育就會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繪畫能力培養,而且要強調學生情感教育,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美術課堂中獲得情感體驗,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軼敏.寓畫于情以情動人———論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2(15):158.
[2]李順芳.芻議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6(11).
作者:伊超 單位:山東省桓臺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