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面對高中學生,如何上好一堂美術欣賞課呢?這已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了,但也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每一位有責任的美術老師,都會很認真把握每一節課的機會,讓學生暫時擺脫繁重的高中課業壓力,而走進審美的王國里。而要帶領孩子們走進美的國度,是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體會,與同行商榷。
1認真備課是上好欣賞課的前提
現在美術教材的欣賞圖例雖然都是經過編者的精心挑選,翻開每一頁都能欣賞到高水平的美術作品圖例。但是由于編者不是十六七歲的中學生,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還不夠貼近中學生,所選的美術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還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審美心理需求,這就更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采取種種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例如,在介紹名家名作時,可以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普遍心理,把某畫家或者作品的歷史典故編成小故事說給他們聽,一定大受歡迎,也使學生們記住了這名家、名作。幾乎每上一節公開教學課,為了準確了解某幅作品的作者簡況、藝術風格及在當時歷史時期的作用與地位,就往圖書館跑了數趟才如愿以償。而且我們指導學生欣賞一幅美術作品時,不能滿足于傳授簡單的美術史常識,還需要對作品本身的寓意、色彩技巧等進行剖析評價,不經過有針對性的充分準備,是難以靠美感一時沖動就能滔滔不絕又準確到位的。在教學中,與課題有關的教學掛圖、幻燈片、光盤等使用得當,是增強欣賞效果的有力手段。這些也只有靠教師課前的搜集,選擇和籌劃等大量的準備工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2興趣的激發是上好欣賞課的關鍵
如果學科沒有魅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激發起來,教師再努力也只是徒勞。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我以為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的確,學生如果沒有興奮的情緒,課堂便沒有生氣,老師也只能自說自話了。因此,在課堂上,我會調動各種手段、各種媒介,目的就一個,讓學生興趣提起來,按照我設定的程序走進美的王國。當學生們剛捧到高一年級的《美術鑒賞》,我就給學生講了一位大巴山的老農民和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之間的故事,運用第三節課《我們怎么運用自己的眼睛》里提到的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式鑒賞、比較式鑒賞方法,把封面上羅中立創作的油畫《父親》深厚的文化信息傳達給孩子們,希望學生們能在有故事的畫里開始美好的欣課教學。在欣賞清代朱耷的《荷石水禽圖》《安晚帖》時,我為學生設置一個問題:兩幅畫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到異同點,極其丑陋的兩只水鴨昂首仰望,或縮頸望立,意境空靈、余味無窮。荷葉畫法奔放自如,墨色濃淡富有層次。《安晚帖》上的題詩比較晦澀,但這條孤獨的翻“白眼”的魚本身就足以體現一種強烈的憤世嫉俗的情緒。學生們發現朱耷筆下的動物多見“白眼”,畫家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和理念呢?我介紹朱耷從王孫到落發為僧一生的經歷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逐步領悟畫家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胸懷和理想,體會其花鳥畫簡練、夸張,大多緣物抒情,如花鳥化作“白眼向人”狀,以抒憤世之情,連筆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偶爾我會放一段各國的動漫,讓學生領會各種色彩和音樂讓學生興奮。人們常說藝術是相同的,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的引入音樂可以調動情緒、豐富感受,創設氛圍的作用。例如,在欣賞《即興之三》《紅黃藍的構成》,我會放一段貝多芬的鋼琴曲,放一段古箏,把學生引入意境,把難以理解的抽象畫感受成激情、音符、旋律。在欣賞畫家列賓《伏爾加河纖夫》的同時,聆聽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再配上俄羅斯著名詩人涅克拉索夫的詩句:“到伏爾加河去!是誰在偉大的俄羅斯河上呻吟?這呻吟聲像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纖夫們在痛苦的行進。”就會令人感到畫面上那一群衣衫襤褸胸前套著繩索的纖夫,仿佛邁著艱辛而沉重的步伐迎面走來,從而在試聽藝術的不同觀察比較中使審美感受力得到提高。有時候,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在欣賞俄國浪漫主義畫家夏加爾的《生日》,我沒有過多介入學生們的欣賞,只把作者的生平和經歷稍加介紹,馬上讓學生們隨著作品中景象展開豐富的聯想,跟隨自己的想象感受那帶有童話色彩的寧靜而又祥和的夢幻氣息,將真實與夢幻融合在色彩構成中,感受那充滿了抒情的幻想的“心理寫實”。
3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是上好欣賞課的基礎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先要有一桶水。嚴格地說,一個只會按教案上課的教師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師。當下的高中學生已經有各個層面上的知識積累,所以他們的問題更有層次感。美術欣賞的范圍相當的廣泛,如工藝美術、古代建筑、名家名作、服裝裝束、家居裝修等古今中外幾乎無所不包。美術欣賞課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一類問題,有些美術作品的出處不詳,或是雖屬于某一作者的作品但因不是代表作而沒有得到媒體的推介等,這是就要考驗教師自身的藝術素質了。美術教師更應該博覽群書,應該是各種藝術門類的通家,才能在遇到上述的問題時不至于束手無策。記得大學期間看過一個畫展,一張油畫布上低著幾滴墨,當時我問了我們老師畫面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或是幾滴淚,或是代表墨香、墨韻,或是中西文化結合。老師說:藝術有許多流派,有的作品并不需要我們看得懂,只要能使觀者產生某種感受,如寂靜感、緊張感等。至今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想不明白那張畫的意義。例如,在高一年第二課《圖像與眼睛》,列出兩大類抽象畫:一是書法作品。二是西方現代派的抽象畫。書法之所以能夠當作抽象美術作品來欣賞,是因為它根本沒有可資對照的現實現象,不存在像不像的問題。在欣賞這類作品時,大多考慮形式方面的因素,如蘭畫的粗細輕重、結體的疏密、線條的快慢節奏等。齊白石的篆刻刀法蒼勁有力,布局又有“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強烈對比效果。雖然我們可能不認識張旭的草書,但行云流水般的線條已經具有一種美感。抽象畫分為熱抽象和冷抽象兩種,康定斯基的熱抽象作品使人感到自由、毫無約束。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則使人覺得很平靜,因為它不是描寫什么物理對象,所以我們可以專心地體會各塊面之間巧妙的平衡。教師的審美素養如何,會直接影響學生美術欣賞的效果。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作為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藝術,增強學科魅力,啟迪學生的美術思維,培養對不同文化的認同、理解和判斷能力,構建良好的、美好的審美心理,激發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和老師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藝術海洋中,共同感受、探討和欣賞。我相信美術欣賞的課程將倍受學生的重視和喜歡。
作者:劉雅莉 單位:漳浦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