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美術教學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美術是對學生開展美育的核心課程。美術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技法層面的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在審美和創作時具備較高的認知水平與較強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擴大對美的認知。基于此,教師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學生的美術素養能夠獲得提升。
關鍵詞:高中美術;審美;情感;教學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課程,美術作品帶給學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通過欣賞藝術形象,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美術感受力和審美能力。教師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感悟美術作品的內涵,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觀察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并通過有效的想象深度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以有效達成美育的目標[1]。
一、多角度感受,深度激活學生的審美欲望
美術教學的內容是培養學生審美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師需要精心選擇、細致安排教學內容,以更好地凸顯美術教學的趣味性。一方面,教師要拓展美術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為學生呈現更多有生氣、有新意的作品,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審美欲望;另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中增添、穿插一些適合學生學習和感受的作品,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吸引學生從多角度感受與發現美。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從多角度更加細致地感知美。教師既可以讓學生欣賞直觀的視覺審美,又可以在點墨勾畫中讓學生創造美,還可以讓學生相互鑒賞作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產生思想共鳴,深度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美術是廣泛的,除了繪畫,教師還可以通過建筑、雕塑、編織、印染、拼貼等藝術形式,使學生充分感受美術之精妙,產生濃烈而深厚的審美情感。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感受美,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教師可利用當地的一些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如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還有一些優秀的園林設計景觀、現代建筑等,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理念。教師讓學生多角度接觸、多元化欣賞,由此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增強。
二、有機互動,在對話交流中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感
一堂成功的美術課,首先應該是內容新穎的。教師應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充滿興趣,有充分的熱情探究、思考知識。同時,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應當是充實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應充分互動。在語言、情感、元素的交流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掘美術學科的內在趣味性。教師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思考、有創造、有參與,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他們的藝術潛能,實現有效審美。美術的美是具有創造力的,有生命的。教師要落實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情感培養目標,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藝術創作、加工的過程,使學生充分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從而獲得較強的滿足感、成就感、新鮮感。美術是一門欣賞課,也是一門創造課,更應該是學生自主表達、展示的課堂。在發展學生視覺能力的同時,教師要注重挖掘與開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產生深厚的情感,并積極地用語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形成個人的見解。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不僅在欣賞作品,而且在與其他學生和教師交流、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予以學生恰當的點撥,往往能夠使學生產生豁然開朗之感,使其更好地領悟作品的含義。教師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自身的視覺感受,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細致、深入地觀察。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情感理解能力。此外,在生生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更容易激發創新思維,使自身的綜合能力獲得發展。
三、各具特色,在相互比較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每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無差別地對學生采用統一式引導,而應根據不同的作品對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向多層次審美逐步邁進。通常來講,繪畫作品根據其風格的不同,可分為再現性作品和表現性作品。再現性作品多服務于內容,而表現性作品往往體現于形式的本體之中。在繪畫作品中,其表現性和再現性往往包含多層次的內容[2]。在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解讀顯性的再現性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隱性的表現性內容。在美術課堂上,學生對美術元素的感知和理解往往不同。對于同一幅畫,有的學生看到了未來,有的學生看到了母愛;對于同一個主題,有的學生選擇用高山表達,有的學生選擇用大海表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比較與鑒別的平臺,讓學生從多角度入手鑒賞同一幅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層面欣賞作品。有了比較,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發現美術作品的風格和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同一位畫家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往往有一定的差別,同一時期的不同畫家在創作內容、創作技法等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發現美術的魅力,有效激發自身的審美情感。這樣,教師可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從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為清晰的理性認知。這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并學會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促進學生的審美情感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四、多感官融合,運用通感學習美術
美術與其他學科的顯著不同之處之一就是美術欣賞過程中的多感官融合。如,人們在鑒賞繪畫作品時,作品的構圖、色彩等會傳遞給人們多重美感。從畫面中,人們可以看到不同人物的神態,或驚恐,或高興,或悲傷,或憤怒,或安詳,或猜疑,等等。人們在觀賞的過程中能夠根據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同時,畫面中展現的一些生活場景,如熱鬧的集市、溫馨的家庭聚會、平靜的海面等,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成功的美術作品不僅能夠帶給人們畫面感,而且具有較強的情節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感也可以逐步得到強化。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互通的環境,讓學生可以調動自己的多個感官系統學習美術。如,在欣賞一幅中國畫時,教師可以根據畫面選擇恰當的背景音樂,并鼓勵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開展有效的情感交流,認真體味畫面中的各種藝術語言,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對畫面的線條、色彩、意象的分析,升華自身的審美情感。教師播放音樂,可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拓展學生的審美感知。又如,在鑒賞一件瓷器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講解瓷器相關的歷史背景,并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瓷器的肌理質感,敲一敲瓷器感受聲音,聽一聽其他名家對這件瓷器的評析。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感覺的相互作用,學生的審美情感可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能夠更好地體會欣賞的樂趣,增強對作品的生動感知。這種互動式教學能夠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五、多學科融合,鼓勵學生開展創新性學習
美術既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又與眾多學科有機結合。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作品。在評價、學習這些作品時,學生需要從歷史、文化、地理、社會、生活、哲學理念等方面綜合理解作品的內涵。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讓學生單純地圍繞作品學習,而應綜合融入文學、政治、歷史、哲學、地理、外語等學科的知識,鼓勵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創造性學習,使學生樹立較強的文化融合意識,在多元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美術的認知。如,在學習中國畫的詩書畫印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立足美術教學,為學生介紹中國古詩詞、繪畫工藝、雕塑等相關知識,并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檢索相關領域的知識。這樣,教師可引導學生突破對美術的既定認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多元化學習,豐富美術課程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大量的信息和科技產品的應用,可以為美術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促使學生的審美情感發展到更高的境界。這樣,課堂教學的氣氛會更加活躍,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會更加高漲。這不僅可以有效落實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審美情感向縱深方向發展,顯著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
六、立足價值觀引導,增強學生綜合審美能力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不僅要體現在學法、教法、素材、作品等層面,而且要體現在立足于對價值觀的引導,綜合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表現欲望層面,從而讓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個性發展、自主成長的新空間[3]。在設計美育目標的過程中,除了鑒賞作品,教師還應探索不同的渠道,引領學生逐漸成長。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的審美表達提供有效空間,讓學生積極表達自我,彰顯美術學習的互動性。教師可結合預設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積極表達自我的同時,學會聆聽并提煉、概括他人的發言,使學生深刻理解美術審美的意蘊所在。除了讓學生從色彩、線條等視覺方面表現美、感受美,教師還要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體味作品本身境與意的統一,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的能力。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將作品欣賞與審美理解有機統一。教師可借助文化闡述、情感烘托等方式,升華學生的審美情感。以中國山水畫欣賞課教學為例,教師要借助視頻等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創作者在創作時的情感基調,品味山水之外的生活小品意趣,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在游覽過程中接觸的一些自然風光,增強對作品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受到熏陶和教育。最后,教師要增強對民族特色文化的審美教育。學生要想具備優秀的審美能力,就需要熱愛自己的民族和家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多為學生介紹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如中國的剪紙、泥塑、年畫、服飾等,都可以被有效運用于教學。以服飾藝術美相關知識的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服飾向學生傳遞積極的審美價值觀,糾正高中生可能出現的一些片面求新求異的審美偏差,教會學生借助服飾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獲得美的享受與情感升華,形成正確的審美觀。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元的美術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有效創造。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而且要善于拓展學生創造美的空間,讓學生參與作品的設計創作過程,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法,從多個角度開展美術創作和展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智慧、雙手和情感創作出更多積極健康、符合新時代審美需求的作品,使他們的意志力得到更好的鍛煉,人格更加完善,使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學識等方面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亮萍.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實施美育的途徑[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3(10):87.
[2]項友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和審美評價[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6):261.
[3]范曉燕.中學美術因材施教的策略探究[J].速讀(下旬),2019(6):259.
作者:李珊 單位:南京市秦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