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人才的社會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文化的多元化不可避免。新時期的大學文化中蘊含全球各個民族的多種文化元素,這些元素以各種方式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青年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多元文化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但同時多元文化中部分不健康的因素致使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問題,重視外來文化、忽視本國優秀文化的現象時有出現。作者認為,有必要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正面引導,多途徑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自信意識。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與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1]。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以及民族精神的獨立性。歷經了五千年砥礪淬煉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國家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它體現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偉大理想的追求與探索,反映了中華民族獨具一格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是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基本保障和必經之路。唯有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文化才能不斷繁榮興盛、歷久彌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在《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一書中,“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被列為八大重大專題的第一項給予重點闡述,這足以證明國家領導人對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視。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命脈。不忘初心,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有助于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有助于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現如今,中國正在通過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將古老和現代的中國智慧貢獻給全人類,并努力通過重要的國際會議、大型國際活動和賽會,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與實力,力求以開放、包容、自信的心態擁抱世界,凝聚世界范圍內的全新共識與共享。在這一現實背景下,肩負建設祖國重任、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年輕人,尤其是高校高層次人才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關系到我國軟實力建設,以及能否最終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唯有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文化認知、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我國的文化建設才有后續發展的力量和保障。
二、美術類人才的社會作用
眾所周知,美術除了具有審美與教育功能,還能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無論是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是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都曾向世人完美展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風貌。在現代生活中,美術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方式。而美術人才的作用也早已不僅僅是人們狹義上的理解——繪出美麗的畫卷,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也不僅僅是為美術館、展覽館、博物館提供藝術作品的藝術家,他們的作用觸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作品更是具有非常多的社會功能.藝術與生活、社會、科技發展等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藝術作品不但能夠起到弘揚中國精神的作用,還能給人以啟發,培養人們的思辨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浙江省為例,在近幾年的文化振興、鄉村建設、五水共治、舊城改造以及美化城市過程中,浙江省的藝術家功不可沒。他們用智慧和雙手創造出無數佳作,在努力讓山更青、水更綠、城市更美的同時,為浙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做出了巨大貢獻。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第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會上提出的面向未來發展的八項舉措(即“八八戰略”)中第八條明確指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省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中國美術學院作為世界名校,在浙江“八八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更是一馬當先,廣大師生努力用自己的作品服務社會和廣大百姓。如今,該院師生所創作、設計和打造的作品和產品早已走出浙江,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無論是世博會、G20峰會還是即將舉辦的亞運會,中國美術學院都以一流名校的責任與擔當,用自己的藝術作品表達強烈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然而,也應該看到,由于美術類院校的學生較早接觸到西方文藝作品,在進入大學之后,在專業學習與創作以及海外交流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外來文化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在豐富他們生活的同時,各種因素也會對他們的政治信仰、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較大的影響。一些思想不夠成熟的青年學生會因此被誤導。近年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輕視本國文化,盲目追隨、效仿西方宗教禮儀的現象在校園內時有出現。這種現象如果不及時糾正,勢必會對我國的人才培養戰略和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門文化人才,以此作為支撐來代表民族的精神和領銜時代的發展[2]。
三、全面培養高素質美術人才的文化自信
自古以來,教育與文化就有著天然的親緣關系。思想教育是培養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教育,必須加以強調和重視。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高素質美術人才,就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首要位置和主流文化的正確導向[3]。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綜合素質和責任意識,并通過多種渠道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的培養。高校應為藝術生創造濃郁的學風、優良的教風和自由包容的文化氛圍,提高藝術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4]。同時,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領,因此,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由于美術學科專業性非常強,美術院校的廣大專業教師更應該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美術教師在專業課的設置上要更新理念,尤其是在校園網絡建設和在線課程建設中,要加大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既要注意引進和吸收西方優秀文化中的精髓,更要加大對中華民族精神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力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用創新的思維去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跨界合作、高科技媒介的運用,將傳統的優秀文化以全新的面貌、更具魅力和新穎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和培養學生創造出更多最具中國特色、能代表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藝術精品。在對美術類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把“品學通、藝理通、中外通、古今通”作為高規格人才的培養標準。作為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人才培養目標的綜合體現,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效[5]。因此,無論是思想政治課、外語課還是文學課,教師都要對原有的以強調基本知識講解和解讀為重點的文化課進行徹底改革,構建全新的以綜合素質教育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的課堂教學、網絡自主課程學習和實用課程選修課三者結合的課程體系。尤其是涉及外來文化較多的外語課程,不能僅僅被視為傳播外國文化的平臺,而應該作為培養學生具有出色的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窗口。外語專業的教師肩負著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要通過改革讓中國文化的外語表達具備輸出、宣傳、弘揚的功能。要利用網絡和外語課堂積極探索對外宣傳的新思路、新舉措,努力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努力實現“中國文化、國際表達”,闡釋好中國特色,傳播好中國聲音。在課程的設置上,既要有學習西方文明史的課程,更要增加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還要進行跨文化交流課程的設置。同時,要多渠道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并組織學生參與翻譯反映傳統文化和優秀現代文化的文藝作品。通過中西文化比較研究、學習和翻譯,不斷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結語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美術類高等院校不但需要培養一流的美術類專業人才,更需要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本國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提升他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整體素質。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在各種文化的相互碰撞中明辨是非與真偽,從而不再盲目崇洋媚外,在我國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中成為立場堅定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錢曉芳.文化自信視域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路徑[J].西北美術,2018(1):30.
[2]趙付科,孫道壯.文化自信觀論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6(5):14.
[3]張志娟,秦東方.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育途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28.
[4]解甜雨.藝術類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探究[J].素質拓展,2018(12):59.
[5]解雯.研究生教學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浙江大學文科類研究生示范性課程建設為例[J].高教論壇,2014(2):101.
作者:李力群 單位:中國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