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美術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利用當地農村農民畫進行美術教學
在教學中利用校本教材,讓學生知道家鄉農民畫的風格,農民畫的技法,農民畫那大膽夸張變形的特點,大紅大綠的著色,畫面鮮艷、明麗、豐滿,給人以安詳、平靜、輕松的美感,具有現代氣息、民間風味、鄉土人情、裝飾性融為一體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這就促使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形成。
二、利用地域特點進行美術教學
教師充分利用地域課程資源,結合學校實際的地域特點,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對地域資源進行挖掘、整理并組織成教學內容。教學中教師盡量發掘和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地域素材,從地域資源中挖掘出豐富的教學內容。在特色教材《美麗的家鄉》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農民畫和版畫結合的方式表現建筑風格,創作出一幅幅具有當地特色的、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作品。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了用美術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愛家鄉意識。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木屑這一有效資源,教學生進行粘貼畫的創作,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內在體驗,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另外在《多彩的花邊》一課,我讓學生用廢舊報紙、包裝紙等剪花邊裝飾生活用品。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找了很多當地資源圖片進行欣賞;為了讓學生獲取最初級的設計體驗,真正感受到藝術美化生活,課前,我將畫紙剪成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請學生來做一做小設計師,選擇自己喜歡的日用品進行裝飾設計。結果顯示這一活動是最經濟實惠的,它不僅內化了學生的各種收獲,還較為成功地使之外化,學生由始至終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他們的心情一直沉浸于快樂和興奮的愉悅之中,有效地為學生的美術素養、審美經驗和藝術表象的儲備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發展空間,穩步提升了他們的設計意識。
三、利用當地民俗進行美術教學
家鄉的民俗文化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它是民族文化的體現之一,也是民間美術的大薈萃。走進節日,參與民俗活動,親身去體驗民間美術在這些節日中最具特色的東西,也是學校美術教育的有益補充。自古以來,家鄉文化昌明。每年春節期間,為慶祝當年五谷豐登和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許多村落都會舉行豐收竹馬表演,給節日的山村增添了喜慶景象。家鄉的“藝術游龍”是在春節期間的夜晚舉行,每一節龍身遍插蠟燭,遠遠望去,明光閃爍,猶如火龍降臨人間。游龍的隊伍十分龐大,行進間八音齊奏、鑼鼓喧天。游龍經過的地方,家家戶戶敞開大門,焚香禮拜,鳴炮迎接,以祈求祥瑞降臨、人壽年豐。學生通過目睹節日盛況,感受節日氛圍并對民間文化進行審美體驗,了解了民風、民俗及相關知識。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藝術情感,又使學生產生了一種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為美術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總之,當地課程資源極其豐富,只要師生充分加以利用開發,共同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我們的農村美術教學將會是形式各異、多姿多彩、綻放光芒。
作者:賴秀蘭
一、當下小學美術教學的難點
1、作品不貼近生活
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小學生對周邊事物的接觸較少,而且其所見到的藝術作品甚少,故很難從作品中體會到作者的用意。特別是部分以戰爭為題材的畫作,學生們不親身經歷很難體驗其中妙處。由于小學生缺乏相關的歷史知識,因此無論是我國的傳統山水畫還是西方的人物靜物畫都超出了其理解范圍,造成其在欣賞美術作品時無法引起內心共鳴,從而失去對美術鑒賞的興趣。
2、知識儲備量少
小學生無論是在語言表達還是文字敘述方面均處于初學階段,因此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只停留在“看”的階段,既不能夠使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也無法用華麗的辭藻來記錄該幅作品帶來的感受,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們欣賞美術作品的熱情。加之其對作品的歷史背景、人文風俗都不了解,也限制了其鑒賞能力的提高。
3、受書本影響大
許多學生在觀看書本上的藝術作品時會將作品下的文字一并閱讀,這種行為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看完書本的文字敘述后便會受到該段文字的影響,在腦海中對該作品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影響自身判斷。加之傳統的教學模式便是以書本為中心,要求學生將書本內容死記硬背,該種教學方式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了干擾。
1美術教學中美術思維的運用
1.1美術思維構成要素———人文意識的應用
美術這門學科的本質性質便是其人文性,從美術學科的人文性,我們應該意識到美術教學不應該只是教授美術課程的中有關繪畫技巧、色彩處理、造型處理的問題,同時還應該要注意與文化的結合,因為美術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該要注意美術思維中重要的構成因素———人文意識的應用。要強化學生的人文意識,必須要讓學生了解美術作為一門藝術的文化特征,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美術這門學科的過程中,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豐富的人文知識以及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引導學生以美術的思維來提升對美術作品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理解,讓學生的人文意識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新課程標準美術教育的理念是要使得學生“了解美術與社會、自然之間的聯系,在文化理念中認識美術”。要貫徹這一教學理念,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適當地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對美術與社會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有充分的了解,同時能夠以美術的角度來觀察、思考問題,也用美術的思維來體驗作品的人文氣息,根據筆者多年的美術教學經驗,無數的事實表明,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人文意識,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以及學習的興趣。
1.2美術思維構成要素———觀察力的應用
觀察力是學生美術思維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對于一名藝術創作者來說,沒有敏銳的觀察力,那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藝術家的,因為對于學習藝術的人來說,最先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創造是在無數次的模仿的基礎上開始的,美術繪畫更是如此,它對觀察力的要求比任何的藝術形式對觀察力的要求都要高。因此在美術的教學中,觀察力的應用與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學美術繪畫的人也知道,不管是素描還是色彩的處理方法,都需要學生有較為敏銳的觀察力。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強化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知能力,不斷促進學生觀察力的提高,使學生能夠較為敏銳地發現細微的差別之處,如果有必要的話,教師可以用立體圖或者是平面圖以及其他的各種美術內容,讓學生進行不斷對比,以提升其觀察力。
1.3美術思維構成要素———抽象理解力的應用
抽象理解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相對。關于形象的思維能力,其實只是對作品的表面內涵的理解上,比如對作品的點、線、面、色彩、質感的觀察上,這些需要的就是一種具體化的形象化的思維能力。但是我們知道,很多的繪畫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義,尤其是一些較為抽象的繪畫作品,要讓學生理解,就必須要發揮學生抽象的理解能力。如下面兩幅畫。觀察這兩幅畫,我們知道,它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學生必須要能夠理解美術的語言,才能通過作品的構圖來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含義,也就是必須要能夠化形象的直觀的語言為抽象的含義。
1.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單一落后
從高校美術教學模式來看,長期以來形成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在新時期逐漸出現了落后于時代特征與學生需要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存在不統一的情況。現代高等美術教學在傳統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對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應用,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被更大程度地提出并重視。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當前我國高校美術專業教學大都開展了以學生為中心與主體的改革,教學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變與更新,但是從本質上來看,教學內容的改革遠遠落后于教學形式的改革,因此出現了教學內容與教學內容的矛盾。高校美術教師在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造性學習往往出現“矯枉過正”的問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度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壓縮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師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將課堂交給學生,由此甚至造成了課堂教學過程的“失控”,教師的作用無法得到發揮。教學形式的更新還體現在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使用甚至是過度使用上。教師為了調動課堂教學互動氛圍,往往會不斷創新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與形式,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由此往往帶來課堂氣氛的過度活躍消解了高校美術教學的深度,影響了美術教學的實際效果。
1.2美術教學理論與實踐存在矛盾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美術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這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甚至分離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術專業學生“眼高手低”、實踐能力差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社會競爭技能。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與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在此過程中美術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成為了其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并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的重要考量標準。然而我國高校美術教學長期以來輕視實踐教學的問題造成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滯后性。造成高校美術教學實踐性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美術教學對于調動學生興趣探究過少,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因而喪失了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再加上學校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不夠,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較少,學生無法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充分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因而造成了高校美術教學實踐性差的問題。
2.提升高校美術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筆者認為,提升高校美術教學有效性必須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推進美術教學的實踐性,因此科學美術教學理論的指導與美術實踐教學二者缺一不可。
一、我國兒童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些兒童在學習中出現了抵觸心理,覺得美術學習枯燥無味,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技法的訓練。一些教師總想著向兒童傳授專業技巧,提高其美術功底,因此在教學中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兒童多處于被動接受、模仿的狀態。如果兒童長久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其想象力、靈感、天賦將被壓抑,對藝術的直覺也將受到制約。很多學者的實驗發現,兒童在不同的狀態下,對同樣事物所畫出來的圖畫是截然不同的。教育對兒童的心理影響較大,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因此改革兒童美術教育勢在必行。還兒童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摒棄灌輸教育勢在必行。
二、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的原則與方法
1.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應遵循如下教學原則
直覺是人類思維的本能,是人類思考的結果,是人最真實的思維,更是人類靈感的源泉,依靠直覺對兒童進行造型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兒童美術教育的有效性,鍛煉兒童思維,開發兒童智力。美術教學應形成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教師僅進行適當的引導,而不是成為課堂的中心,應為兒童創造自由表達、自由探索、自由創作的空間和條件。另外,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及認知特點進行選擇,避免將知識理論強加給兒童,讓兒童依靠直覺進行發揮,進而培養兒童的美學意識,激發其創作興趣和創造力。
2.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的教學方法
(1)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對事物的描繪規律為由簡單到復雜、由意象到再現。兒童對事物的寫實能力會隨著他們對事物認知的提升而慢慢提高。他們對物象的自然屬性、比例、結構、體積和色彩的認識與表現,隨著感知的變化不斷發生變化。實踐證明,兒童美術教學中,兒童造型能力的形成不是靠傳授技法,而是靠直覺的發揮。因此,教師應形成以視覺訓練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化兒童對事物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強化兒童的直覺,從而刺激兒童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