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音樂德育理念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是因為音樂本身帶有情感,而這種情感可以滲透,對人的品德情操進行陶冶,從而實現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高中音樂教育實質是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因此高中音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品德方面的教育,使課程符合新課標“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
一、高中音樂教育中德育的功能特點
1.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音樂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其中合唱形式要求每一個歌唱者之間、歌唱者與演奏者之間都要進行積極的配合,這樣才能共同完成一首曲目。在演唱時,每個人都要認真完成自己的部分,并且要與他人進行協調配合,這種集體間的合作鍛煉了每一個人的合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
2.音樂教育可以調適學生的情緒。不同的音樂可以帶給人不同的心情。舒緩的音樂可以使人平復心情,優雅的音樂可以給人帶來舒適的感受,激昂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潮澎湃,和諧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情愉悅。音樂教師要多運用音樂來調節學生的情緒,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
3.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欣賞高雅的音樂,學生能體會什么是真、善、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品位。當前有一部分流行音樂歌詞低俗,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的審美觀,擺脫流行音樂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用高雅經典的音樂來感染學生,幫助他們提升品位,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理念的策略
1.通過歌曲自然滲透,培養愛國情操。教師在通過音樂教材進行德育滲透時,應注意將德育內容與學習的內容自然且合理地結合起來,不能生搬硬套,這樣會使學生反感。說教是最不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只有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流露出愛國的感情,這種感情才是真實的。教材中有很多關于愛國的歌曲,如《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我愛你,中國》等都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習歌曲時,教師通過講解歌曲的內涵、時代背景、作者的坎坷經歷,使學生體會到在當時那樣一個艱苦的環境下,作者依然堅守著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在音樂中欣賞歌曲作者對祖國的熱愛與贊美激發學生的愛國豪情,讓學生領略歌曲中祖國大好河山風光的壯美,從而產生自豪之情。
2.通過聯系生活,引導學生珍惜真情。通過聯系生活,引導學生體會生活、觀察生活、珍惜生活,懂得珍惜親人朋友對自己的關愛,從而幫助他們善待身邊的每個人,學會關心長輩,真誠對待朋友。這些品質可以通過在音樂課上欣賞贊頌真情的音樂來培養。例如可以讓學生欣賞《友誼地久天長》,通過優美的旋律來感染學生,使學生感悟其中的真摯情感,讓舒緩的音樂如清泉一樣浸潤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友情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懂得珍惜友誼。
3.借助榜樣的力量滲透德育理念。音樂中有很多對英雄事跡的贊美和歌頌,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這些音樂背后所蘊藏的感人事跡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對這些音樂所傳達的情感有更深的體會。通過挖掘音樂背后的榜樣人物,用他們的感人事跡來對學生進行德育,讓學生既能欣賞到優美的音樂,又能受到英雄人物的鼓舞。同時音樂教師也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總之,音樂可以帶給人美的享受,一首優美的歌曲可以洗滌人的心靈。教師要把握音樂的內在精神,用積極向上的歌曲來為學生的心靈指路,成為學生的心靈向導。
作者:李卉嫻 單位:陜西省神木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