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音樂在民族音樂制作上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子音樂技術是以互聯網硬件設備為載體、以具體的音樂處理軟件為依托,而對樂器的聲音進行處理或者模擬產生各種聲音源的全新的一種音樂創作形式,是時展下提高音樂創作效率、減少音樂創作成本支出而出現的全新的藝術形態,因此對于民族音樂制作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有效解決民族音樂制作耗時高、耗費大的問題,因此加強電子音樂技術在民族音樂制作上的應用研究是極其有必要的。本文首先講述了電子音樂技術的概念和內涵,進而具體闡述將電子音樂技術應用在民族音樂制作上的作用和功能,隨后對電子音樂技術應用于民族音樂上的未來發展作出展望,以此實現本文的研究目標。
關鍵詞:電子音樂;民族音樂;制作研究
“民族的便是世界的”,這句話隨著國際化交流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表現的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民族音樂領域,作為帶有強烈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的音樂種類,其在國際舞臺上很好地起到了彰顯民族文化、塑造民族音樂形象的作用,但由于民族音樂作為一種傳統的音樂類型,其本身現代化音樂設備的使用能力較低,影響了民族音樂制作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講述了電子音樂技術的概念和內涵,進而具體闡述將電子音樂技術應用在民族音樂制作上的作用和功能,隨后對電子音樂技術應用于民族音樂上的未來發展作出展望,希望能推動民族音樂的進步發展。
一、電子音樂技術
電子音樂技術是指利用電子設備來完成音樂制作或者音樂模擬合成的一種現代科學技術,它具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各種各樣的聲音處理軟件來處理或模擬聲源從而制作和改編音樂的方法,電子音樂技術的實現借助量大核心制作技術,一種是數字音頻技術,另外一種是MIDI技術[1]。數字音頻技術是指利用將音樂文件轉換為二進制的計算技術進行保存,再通過相應的信號接收和處理器完成播放,實現音樂數字處理再到音樂播放之中的全過程,具有音樂成本低、保存質量高等特點;MIDI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為解決電聲樂器之間的通信交流問題而產生的一項技術,幾乎包含所有的音樂軌道,目前大部分現代音樂都是利用MIDI技術加上音色庫制作來完成的。
二、電子音樂技術應用在民族音樂制作上的作用和功效
(一)提高了民族音樂制作的效率、增添了民族音樂的特色
民族音樂在制作過程中有時要往往利用許多種不同的樂器來進行配合演奏,如此才能實現想要的音樂效果,如嗩吶曲《百鳥朝鳳》便是需要許多種不同的樂器共同演奏才能達到其所要求的氣勢磅礴、大氣恢弘的音樂風格,但在現實生活中聚集其這樣一批既具有音樂能力又符合演奏需求的音樂人實屬不易,影響了民族音樂制作的效率,而將電子音樂技術應用在民族音樂制作上,則可以通過電子音樂處理技術模擬合成許多種不同的音色,代替音樂人來完成演出,實現同樣的音樂效果。此外,通過電子音樂技術的處理,還可以在民族音樂制作中加入更多的聲音,有時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音樂效果,這對于民族音樂創新而言具有積極作用,無形中增添了民族音樂的特色和魅力。
(二)豐富了民族音樂作品的表演風格、發揚了民族傳統音樂
將電子音樂技術應用在民族音樂制作上,使得民族音樂子制作形式上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更新、制作效率上也得以不斷提升,同時因為電子音樂技術的多變性和多元性,給了民族音樂制作更多的遐想和利用空間,可以幫助民族音樂更好地實現創新,借此豐富自身的表演風格,如在民族音樂作品《金蛇狂舞》中,需要運用多種樂器的配合來實現,便可以利用電子音樂技術將不同樂器的音色按照正常使用、擴展使用兩種方式嘗試進行制作[2],這種嘗試的過程無疑是民族音樂創新的過程,有可能創新出獨具一格的民族音樂的表演風格,增加民族音樂的吸引力。此外,通過這種創新,無疑也起到了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的作用,極大程度的讓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藝術特色和演奏手法得以保留,繼續在新的時代散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電子音樂技術應用于未來民族音樂制作上的趨勢研究
將電子音樂技術應用在民族音樂制作中,因為電子音樂技術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得以為民族音樂制作提供更多的發展方向和表演形式,讓民族音樂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民族音樂,而非一味地展現過去的審美風格和創作風格。如通過電子音樂技術的運用,可以輕松打破民族音樂中12平均律的限制,讓民族音樂突破以往的題材限制[3];還可以通過技術處理改變中國傳統樂器的音色,為民族音樂制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時代化是未來民族音樂制作的一種趨勢。音樂無國界,通過電子音樂技術的運用,西方國家也能對我國的民族音樂進行研究和解讀,并嘗試制作具有中國風味的民族音樂,如好萊塢制作的電影《花木蘭》則可以嘗試運用電子音樂技術實現中國民族音樂的創造,因此未來民族音樂世界化也是一種主流的發展趨勢。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代下,在民族音樂制作中加強電子音樂技術的使用,一方面可以縮短民族音樂制作的時間、降低民族音樂制作的成本,讓更多地民族音樂作品呈現在受眾眼前;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和創新民族音樂制作的形式,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因此在民族音樂中應用電子音樂技術是民族音樂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也是民族音樂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必然路徑和選擇,需要加以普及和推動。但由于本人時間以及實際理論掌握所限,本文在研究內容航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仍需要更多民族音樂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本文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鄢秀麗,胡以芳,鄢秀娟.電子音樂技術在民族音樂制作上的應用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11.
[2]魏潔.民族音樂在藝術院校中的教學探討—評《民族聲樂藝術研究—兼論新疆少數民族聲樂藝術》[J].當代教育科學,2015,10.
[3]羅丹陽.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觀念及技法比較研究[J].民族音樂,2015,02.
作者:施硯墨 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