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壓力容器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法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基礎化學實驗中的法律資源,將化學實驗教學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融合,使學生在開展實驗的同時接受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用法律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滿足建設法治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法治教育;滲透;融合
1前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1],法律素養是大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法律素質的高低對于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已成為社會和學校所共同關心的問題。
2現狀分析
在現實生活中,法治教育內化為法律素養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一些高校為給了非法律專業學生的擠出更多時間應付各種有利于就業的資格證考試,降低了包括法律在內的其他軟素質課程的教學與考查標準,法制教育停滯在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注釋法學層面,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體現在人類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在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等方面,化學實驗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眾多非法學專業中,化學與法律的關系尤為密切,如實驗室安全、化學藥品管理、廢棄物排放等方面,都涉及到相關的法律知識。現階段的化學實驗教學實施過程中,因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還未充分開發與利用實驗教學課程中的法律資源。在實驗開始前,一般是指導老師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和講解化學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較少從法律層面去詮釋化學實驗方面的問題,使得實驗實踐與法律知識相脫節。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筆者從五個方面開展基礎化學實驗教學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融合的探索與實踐。利用基礎化學實驗中的法律資源,使學生在開展實驗的同時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3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法律知識教學的措施與實踐
摘要:我國高校實驗室管理,理應以和諧觀為目的、以安全觀為前提。新形勢下,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具有涉及面廣且內容繁雜、種類較多且危險性大、教學與科研均存隱患等基本特點,存在個體人為、設備環境、保障機制等主要問題,亟待進一步優化組織機構體系、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健全運行保障體系,進而促使我國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與建設發展。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措施
高校作為一個社會單元和組織,同樣適用于“安全發展”這種理念,應該結合學校的特點研究安全工作新情況、新問題,針對實驗室的復雜情況推行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及其運行機制[1]。
一、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基本特點
(一)涉及面廣且內容繁雜
我國高校的學科、專業面很寬,加之理工類學科的教學科研實驗、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高職高專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等新時代教育需求,很大部分高校及其專業都需要創設相應的教學、科研等實驗環境與條件。實驗室是進行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的必備場所,實驗場所及其儀器設備的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涉及面非常廣泛、內容也非常繁雜,既包括實驗室硬件條件的安全管理(房屋、水電、環境等),也包括實驗室軟件方面的隱患排查(儀器設備、特種設備、危化品等)。除此之外,各類實驗室因專業性差異,其危險性質、程度及其防護重點有所不同。比如,化學實驗室更關注化學試劑、“三廢”的安全處理,電工實驗室更關注電路線路、設備設施的安全防護。因此,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要做到面面俱到、全方位無死角,確保實驗室教學與科研的安全穩定。
(二)種類較多且危險性大
1在運輸的過程當中的危險性分析
1.1爆炸的危險性
(1)物理爆炸:氣體在運輸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采用低溫或者高溫壓縮或者是液化的辦法,氣體分子始終都是處于壓縮的狀態,就會具有很大的動能,因為充裝的容器是壓力容器,這就很容易就發生物理性的爆炸。
(2)化學爆炸:有部分的氣體是擁有很大的氧化作用的,在運輸的過程當中這些氣體都會被液化、壓縮,這就增大了氣體密度,導致氧化的作用也在不斷的增加,萬一和油脂等相遇,就會發生強烈的氧化作用然后發生爆炸。可燃性的氣體通常都是有著爆炸極限,如果爆炸的下線越低,爆炸的范圍就會越廣,這樣爆炸的危險性也就會越強。
1.2易燃性
氣體類的危險貨物絕大多數都是易燃性的氣體,易燃性的氣體最大的危險系數就是易燃易爆,對于在燃燒濃度范圍當中的易燃氣體,如果碰到火源就會導致爆炸或者著火,甚至還有一些僅僅需要極其微小的能量就會導致爆炸,易燃氣體相比于易燃固體或者液體,更容易燃燒,并且燃燒的速度快,火焰的溫度也高,著火并且爆炸的危險性就會增大。
1.3擴散性
摘要:CDIO工程教育模式強調工程活動的真實背景環境,注重工程師系統構建能力的培養。某校安全工程專業在建立CDIO背景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利益相關者的驗證,構建了相互支撐的綜合性課程體系,保證工程師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CDIO;課程體系;實訓課程
一、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強調工程活動的真實背景環境,這就要求工程教育培養的學生具備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進行工程活動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這不僅涉及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還包括與工程活動相關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環境等非技術要素。二是強調產品、過程和系統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的完整生命周期,注重工程師系統構建能力的培養。所以要實現培養能夠勝任這個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動的工程師的這一目標,工程教育必須重視工程的實踐本質要求,能夠提供真實工作環境培養學生的CDIO能力。結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某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從八個方面展開。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課程體系建設
1.CDIO背景環境的建立。CDIO背景環境的建立包括CDIO理念在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條件的保障等多個方面。從諸多環節保障學生能深刻認識安全產品(以“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形式輸出的產品)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過程,并培養其相關能力。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安全工程專業制定了12項畢業要求,從個人基礎知識、人際交往能力、安全產品建造能力以及學科知識等方面對學生的培養提出要求。在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基礎上,安全工程專業制定了基于CDIO模式的課程體系。通過數學等自然科學類課程、工程基礎類和專業基礎類課程培養學生思考工程問題的能力,通過一系列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設計安全產品的能力,通過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專業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等課程為學生提供安全工程實踐環境,掌握安全產品的實施和運行知識,具備相應的能力。同時,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培養,綜合各種通識類課程的教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2.專業利益相關者參與課程體系建設。按照CDIO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應能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并得到專業利益相關者的驗證。根據某校專業培養目標修訂制度的規定,安全工程專業每四年修訂一次培養目標,同時對課程體系進行修訂,保證課程體系建設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修訂的過程分為兩個層次完成:第一層次每年開展一次,主要進行修訂資料的積累,由學院院長牽頭組建包括所有專業教師在內的課程體系修訂領導小組,在開展用人單位調查和畢業生調查的基礎上,初步明確課程體系的修訂內容;第二層次四年開展一次,按照第一層次積累的修訂意見修改課程體系,并召開行業專家會,確定最終的修訂方案,制定新版課程體系。專業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學生(通過畢業生體現專業獲益)、專業教師、用人單位和行業專家(通過行業專家來評價專業獲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均參與課程體系的建設,并從學生獲知需求、教師在專業上的成長、用人需求等角度出發,協助調整課程設置,行業專家則從行業發展的角度評價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保證課程體系能得到專業利益相關者的驗證。3.綜合性教學計劃的設計和實施。按照CDIO教育理念,本專業構建了相互支撐的綜合性課程體系,并明確將基本個人能力、人際能力和對安全產品的構建能力的培養融于其中。(1)著眼于基本個人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基本個人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實現。包括數學類和自然科學類課程,奠定牢固的自然科學基礎,英語和計算機是應用工具類課程,以一系列思想政治課為思維導向,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并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學科基礎課包括熱工基礎、工程力學、電工學、流體力學等課程,為專業學習奠定基礎。(2)著眼于人際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通過一系列通識類課程以及畢業設計課程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處理好個人和團隊之間的關系,發揮個體優勢,具有團隊協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復雜的安全工程問題與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同時通過安全法律法規等課程的講授,培養學生在工程實踐中自覺遵守工程師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3)著眼于安全產品構建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安全產品構建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以及各種實踐環節實現。第二學年開設部分學科基礎課程,重點培養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第三學年主要開設部分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實踐(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專業實習),重點培養學生的安全專業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并以注冊安全工程師和安全評價師執業資格考試的主要科目為參考設置安全評價綜合實訓等一系列實踐課程。每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均設有一定學時的課程設計,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系統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學年組織開展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注重將學位論文與工程實踐項目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從論文選題、設計方法和應用價值多個方面建立論文質量評審指標,考察學生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4)工程導論課程的設置。本專業開設必修課《安全科學基礎與職業發展》作為工程導論課程,一方面激發學生對安全工程領域的興趣和動力,另一方面講授安全工程實踐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個人和人際交往能力。(5)設計—實驗經驗的培養,在課程計劃中包括兩個或更多的設計—實驗經驗,其中一個為初級的,一個為高級的。初級的設計—實驗經驗培養課程包括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系統安全工程課程設計、鍋爐壓力容器安全課程設計、機械安全課程設計、電氣安全課程設計。其中,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已經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學生的設計能力在逐年提高。高級的設計-實驗經驗培養課程主要包括畢業設計,最后以畢業論文的形式考核。培養學生圍繞復雜安全工程問題開展設計,要求有充分的設計論證和正確的設計方法,并提供設計圖紙或設計方案或體系。本專業通過兩層機制對畢業設計環節進行質量控制:一方面,對畢業論文的指導與評審流程進行質量控制,嚴格控制畢業論文指導與評審過程。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貫徹CDIO理念,培養學生從構思、設計到實施、運行的工程實踐能力,專業邀請安全工程領域的專家和企業指導老師共同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和考核,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發揮促進作用。在近三年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本專業分別邀請過北京市安監局、北京市北一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燕京礦山設備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的老師指導學生實踐,并對論文提出修改意見,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使論文與實際聯系更加緊密。(6)工程實踐場所保障。安全工程專業近年來在二十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組織安全工程專業全體學生在基地進行了實習活動。課程體系中包括的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和專業實習都有對應的工程實踐場所,各類課程設計都有對應的實驗室環境保障。(7)綜合實訓課程培養多方面能力。通過開設安全評價綜合實訓課程、安全人機綜合實訓課程、消防工程綜合實訓課程,既為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保障了學生以及教師的個人基礎知識、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安全產品建造能力的獲取。(8)通過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畢業要求達成度,每門課程設置與畢業要求相對應的課程目標,通過分析所有學生的課程目標達成度來評價畢業要求達成度,以此來進行學生成績的考核,評價學生在個人基礎知識、人際交往能力、安全產品建造能力以及學科知識等方面的學習效果。
三、總結
摘要:基于化工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交叉融合發展的需求,通過研究與實踐,重慶理工大學進行了以“學科交叉”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從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人才培養現狀,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開展探索與實踐,為西南地區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全日制工程碩士;化學工程領域;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模式
化學工程領域含基本無機與有機化工、石油化工與煤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環境化工等工業行業。化工產業既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又與信息、生物、材料、機械、計算機、資源、能源、海洋、航天、國防等高新技術領域相互滲透[1-9]。同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化工產業的產品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迫使傳統化工產業積極開展產品研發和工程技術創新。產業的交叉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與此同時,也促進了高層次應用型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6-8]。因此,以化工為基礎的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大力發展中高端終端產品迫在眉睫。通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以“多學科交叉工程領域”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為目標,搭建高校、企業的橋梁,是實現理論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1“多學科交叉”化學工程領域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本著“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西南地區以及國家化工支柱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依托交叉發展的行業需求,培養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和法規意識,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識,較強的工程技術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創新研發的能力,并能將“交叉學科”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有效應用于化工生產中的產品開發、工程設計、過程裝備設計研發以及工藝技術改造的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的人才。
2重慶理工大學全日制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現狀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我校化學工程學科在資源環境化工、精細化工、工業催化、化工裝備與控制等領域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在資源與環境化工領域,針對重慶及西南地區特色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重大需求,建有“重慶市化工廢水與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企業聯合建有“重慶市光氣衍生物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開展天然氣資源精細化利用、化工產業廢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和固廢處理等領域的研究。在精細化工與工業催化領域,重點開展催化材料、納米材料、能源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方面的研究,與企業聯合建有“重慶市化工本質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電子工業、能源化工、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堿化工等領域。在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領域,依托我校化學化工學院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和學校“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建設發展。在新型環保設備、新型分離過程設備、化工設備腐蝕與控制技術研發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與企業聯合建有“重慶市防腐涂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上述學科領域里,由于長期與重慶化工產業界合作,已經形成了基礎研究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的特色發展之路。因此,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已經實現了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格局,并開展了多學科交叉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通過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機械工程、環境工程、車輛工程、生物工程、控制工程等工程領域的交叉融合,立足于企業的發展和需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多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了多學科交叉的大綜合工程性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