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園林綠化樹種選擇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城市生態環境帶來壓力,而城市綠化是改善城市生態和人居生活環境,使城市生態達到相對平衡狀態的主要手段。在分析城市環境影響因素的基礎上,介紹城市園林綠化樹種選擇方法,以提高樹種適應性和成活率,避免重復栽種,減少園林建設成本,促進植物正常生長。
關鍵詞:城市;綠化;樹種;選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涌進城市,推動我國城市化率快速上升。2018年我國城市化率為59.6%,2050年將達到71.2%(聯合國估測)。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密集的城市人口和汽車數量的逐年增加,加劇了城市基礎建設的負擔,產生的大量污染物和廢棄物使城市空氣、水體和土壤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生態環境失衡狀況日趨加重,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所有國家城市化進程中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使城市生態達到相對平衡狀態,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城市綠化。與自然風景區不同的是,城市是人工生態系統,在建筑、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原有的植物生態平衡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致使其生態生長環境發生重大改變。即使恢復原有植被,那些植物也很難正常生長。原因在于:一是城市建筑施工過程中原有的土層結構遭到嚴重破壞,施工后土壤中殘存的大量建筑垃圾會傷害植物根系,導致很多植物無法存活或不能正常生長。二是城市行道樹生長空間受限,自身蓄水功能被人為弱化,天然降水大多通過城市排水系統流失掉,樹木得到自然灌溉的幾率較小。三是北方冬季除雪時道路撒鹽對植物根系造成不小的傷害。四是高層樓房及高架橋等城市建筑遮擋陽光造成大面積背陰面,使大多數植物難以適應。五是人口密集、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導致城市空氣中CO2及灰塵含量高,形成熱島效應,不利于植物生長。這就需要合理選擇城市園林植物樹種,在美化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樹種的適應性和成活率,避免重復栽種,減少園林建設成本,促進植物正常生長。
1選用鄉土樹種
鄉土樹種往往在其分布區內生長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歷經高溫、低溫、水澇、干旱、病蟲害等諸多自然災害而頑強地存活下來,這說明其在該分布區具有超強的生命力,適于當地自然環境下生長。因此,選擇鄉土樹種可以為園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供保障。而且,選用鄉土樹種還能突出地方特色,且種苗易于繁殖、價格相對便宜,可大大降低造園成本。東北的鄉土樹種主要為楊樹、柳樹和榆樹,自古有奉天柳、寬城楊、哈爾濱榆之說。北京的白皮松,福州的小葉榕,廣東的蒲葵等均屬當地鄉土樹種。
2長壽樹種與速生樹種合理搭配
一些速生樹種如楊樹、柳樹等生長速度快,綠化效率和效益能在短期內有所體現,但缺點是壽命相對較短,幾十年就步入老年期,尤其在城市園林管理過程中,為了避免樹木過分擋光,會對其樹冠進行多次修剪,加上城市環境不利于樹木生長,縮短了樹木壽命。鑒于速生樹種更新快,因此,園林樹木的每次更新都可以說是城市生態的一次退化演替。銀杏、柏樹、松樹等慢生樹種生長速度較慢,綠化效率和效益體現較晚,但大多長壽。若把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混合配植,則速生樹種被更新時慢生樹種還可體現綠化效益,這樣可以發揮速生樹種和慢生樹種的各自優勢,彌補相互不足,最大限度地提高綠化效益,保證城市園林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常綠樹與落葉樹比例適宜
北方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夏季需要綠蔭覆蓋,冬季需要通透采光,因此,常綠樹與落葉樹必須合理搭配。北方常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要因地制宜,通常為1∶3。市區街道、房前及小廣場盡量多選落葉樹,面積較大的公園以及較寬的綠化帶和城市的防護林可適當增大常綠樹比例。常綠樹能給冬季增添生機,但比例過大則顯得過于陰冷。
4考慮樹種間的生物關系
某種生物在長期自然選擇過程中,為了占據一定的營養空間,會與其他生物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制約或和諧共生等復雜的生物關系。這些生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生態系統趨于動態平衡,各種生物在自然界中均衡生長、生生不息。這也要求在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植物種類的選擇必須遵循其生物學特性,兼顧好彼此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合理搭配,相輔相生,推進城市生態系統向積極方向演化。例如,有些植物能分泌某種氣體或汁液,如揮發油、有機酸、生物堿等,以抑制其他植物生長或防止病蟲害滋生。核桃樹葉分泌的核桃醌隨雨水進入土壤后,會對蘋果、棗樹等多種植物根系產生毒害,故民諺曰“核桃樹下不長草”。檜柏、側柏等柏類植物是城市園林的優良常綠樹種,但卻是梨銹病和蘋果銹病的轉主、寄主。秋季蘋果及梨形成的銹孢子器和銹孢子會隨風傳到檜柏上越冬,春季檜柏上萌發的大量擔孢子會隨風雨傳回梨樹和蘋果樹上,為害果樹生長,因此,預防梨銹病和蘋果銹病的有效方法是距梨園5km以內不栽檜柏等柏類植物。當然,如果城市園林建筑物高大,阻擋效果較好,則可根據風口、風向等具體情況安排合理距離。此外,刺槐的抗污染、耐干旱能力較強,羽狀復葉婆娑優美,春季槐花清香典雅,是城市園林建設的樹種佳選,但與蘋果、梨混栽易生蝽象和誘發炭疽病。落葉松與楊樹混栽易誘發青楊葉銹病,垂柳樹下栽紫堇會誘發垂柳銹病,芍藥與松樹太近可誘發芍藥銹病。一些植物之間存在有利影響,例如,根瘤菌依靠從植物身上攝取營養而生存,不僅不為害植物,反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供給植物促其生長,兩者之間形成和諧的共生關系。根瘤菌植物大多屬于豆科植物,包括花生、大豆、豌豆、蠶豆、綠豆、苜蓿、沙打旺等草本植物,以及紫穗槐、沙棘、樹錦雞兒、刺槐、合歡等木本植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耐瘠薄且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大蒜的揮發性物質能驅除蚜蟲并有效抑制白粉病,洋蔥的揮發性物質有助于抑制小麥黑穗病、豌豆黑斑病、馬鈴薯晚疫病,韭菜能減輕甘藍根腐病害,萬壽菊和孔雀草能抑制根結線蟲發生,絲瓜可減輕豆科植物蚜蟲害。
5結語
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如果僅考慮美觀而忽視植物之間的生物關系,盲目選擇栽種植物,必然導致嚴重的生態失衡。因此,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者必須了解并掌握各種園林植物間的生物關系,在此基礎上合理選用園林樹種,這樣既可創造優美的園林景觀和清新的人居環境,又可保證城市園林物種的多樣性,更能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效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喜富.我國北方城市綠化樹種的選擇與配置[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9(3):81-84.
[2]張春喜,譙萬智.城市綠化樹種選擇影響因素及對策[J].四川林勘設計,2007(2):24-26.
[3]張慧,王偉.城市綠化樹種的選擇與配置[J].現代園藝,2012(17):34-35.
[4]潘洪杰,劉焱,遲曉琴,等.園林綠化設計與植物間的相生相克[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S1)261-263.
作者:史湘華 彭殿林 單位:遼寧農業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