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景園林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離析”的問題,以山東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工程課程為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深入挖掘每章知識點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以風景園林道路工程和假山工程為例探索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應用方式,為相關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風景園林工程;工匠精神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一系列文件的發布,展現了國家對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視。然而,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仍存在“離析”現象,風景園林專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即重視專業技術教育而忽視思政教育。風景園林學是有關土地的分析、規劃、設計、管理、保護和恢復的藝術和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它以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基礎,核心是處理人類生活空間和自然的關系[2];其價值作用不僅體現在為人們營造宜居、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也體現在推動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因此,在風景園林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其進行工匠精神、行業規范、職業道德及價值觀的培養。同時,風景園林學涉及植物學、景觀生態學、地理學、藝術學、行為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融合邏輯思維與想象思維、科學與藝術、技術與工藝等內容[3],這也使其具備了獨特的課程思政優勢。目前,風景園林學相關學者已針對多門專業課程進行了課程思政探索,多見于居住區景觀設計[4]、園林植物景觀設計[5]、園林藝術[6]、園林史[7]等課程中,而關于風景園林工程課程思政的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研究也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園林工程課程[8],但農林類或工科類高校開設的風景園林工程在課時量、培養目標、教學模式等方面與高職院校的園林工程課程存在一定差異。風景園林工程是風景園林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多學科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9],因此充分挖掘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風景園林工匠精神。
1風景園林工程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系
風景園林工程課程其包含9章內容,集理論、施工技術與工藝于一身。作為核心和主干課程之一,其課時量較大。山東農業大學的風景園林工程課程共有128學時(其中理論96學時,實驗32學時),8個學分,分別在第5和第6學期為風景園林專業三年級學生開設,每學期64學時(其中理論48學時,實驗16學時),每學期4學分。此外,在第6學期開設風景園林工程課程設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套中小型園林綠地的施工圖設計。風景園林工程屬于理論實踐類課程,本研究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法、案例講解法、實地調研法、問題探究法、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交互討論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深入挖掘每章知識點中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并將其巧妙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見表1),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認知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意識,凸顯風景園林工程課程的價值引導功能,最終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2風景園林工程課程思政教學的組織實施
本研究以風景園林道路工程和假山工程為例分析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
2.1風景園林道路工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
2.1.1知識點分析。道路工程是該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主要包括:第一,園路功能、類型劃分;第二,園路設計:園路設計的準備工作、園路線形設計(橫斷面、平面、縱斷面)、園路結構設計(路基層、路面層、附屬工程)、園路常見病害及治理;第三,園路及鋪地工程的施工;第四,景觀園橋設計:園橋的分類及功能、拱橋的構成、小型園橋的設計與施工步驟。2.1.2教學目標。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主要有:第一,明確園路的功能作用、掌握園路分類及依據;第二,了解園路設計的準備工作,掌握園路設計的方法與步驟,熟悉相關鋪地材料的特性;第三,加強案例研究,提升不同性質定位的園路設計的科學性;第四,掌握不同功能、材料的各類園路鋪裝施工步驟。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有:第一,能夠對園路及鋪地的施工進行技術指導;第二,能夠依據立地環境及景觀需求,設計小型園橋并進行施工指導。德育目標包括社會公平與正義觀、團隊精神、職業道德等。2.1.3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入。教師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的無障礙設施圖片,并通過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和講解GB50763—2012《無障礙設計規范》,導入社會公平正義觀、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的“以人為本”意識、公平正義觀和博愛精神。在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對山東農業大學校園中的無障礙設計進行分組調研,在校園平面圖中標出其分布位置,結合《無障礙設計規范》分析其建設是否合理,并制作PPT進行匯報講解,通過該環節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分析講解能力;要求學生分組對泰安市紅門路沿線及岱北廣場的綠地景觀、道路、廣場鋪地、停車場、園橋等元素進行現場調研、測繪,并進行道路鋪裝、停車場和園橋設計和施工圖繪制,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和對已建成環境的認知與批判能力。2.1.4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法、案例講解法、實地調研法、問題探究法、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交互討論法等。
2.2風景園林假山工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應用
2.2.1知識點分析。本章的知識點主要有:第一,假山與置石的概念、分類、功能;第二,常用假山石材的種類及應用特征、石材的采運方法;第三,假山、置石的布置方式:與風景園林其他造園元素(建筑、植物等)結合的山石布置方法;第四,假山景觀的設計與施工:山石的連接方式、石砌假山施工、新型假山及施工工藝(GRC假山)等。2.2.2教學目標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主要有:第一,園林假山與置石的功能、假山的結構作法和施工等;第二,置石的布置方式;第三,了解新技術與新材料在人造假山石中的應用。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有:第一,能夠指導堆疊假山施工;第二,能夠根據山石的材質、形態特征合理進行山石與植物等其他元素的景觀營造。德育目標包括文化自信、工匠精神、技術創新與責任擔當等。2.2.3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入。本章主要是工匠精神、創新思維和世界文化遺產的融合應用。教師通過講解古代山石運輸中體現的中國古人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講解假山石材的類型引入泰山石,進而分析泰山石—泰山文化—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使學生了解泰山文化、泰山精神,感受身邊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培養學生的景觀遺產保護意識;通過介紹中國古典園林假山堆疊技術(結合視頻)及專著(《園冶》《云林石譜》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與工匠精神;介紹國內外先進的假山施工技術和學術界利用信息技術對假山施工進行的研究(如利用BIM,3DGIS技術等對環秀山莊假山堆疊工法進行信息模型構建),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責任擔當意識。2.2.4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法、案例講解法(播放獅子林、環秀山莊等以假山置石著稱的古典園林視頻)、實地調研法、問題探究法、交互討論法等。
3風景園林工程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上述改革方案的設計與實現,使學生在專業能力培養方面實現了以下目標:第一,具備對各種立地條件綜合分析的能力,能夠從問題出發,給出科學合理的工程處理措施;第二,具備對規劃設計方案進行深化的能力,做到以藝馭技、以技創藝,能夠創造獨具特色的、地域特點鮮明的風景園林景觀;第三,具備較強的圖紙識別能力,以及施工現場的組織、協調與指揮能力。在思政教育方面實現了以下目標:第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第二,增強學生對風景園林學專業的認知,使其遵守專業規范和職業道德規范;第三,激發學生對風景園林專業的熱愛,以及對人居環境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奉獻精神。
4結語
本研究堅持“德育為本”,將思政教育融入風景園林工程的各個教學環節,將教學目標由原有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轉化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引大道、啟大智”的德育目標相結合的多目標培養。探討解決思政教育和風景園林工程“離析”的問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巧妙地將思政元素滲透到課堂中,有效銜接課程中多個知識點與思政元素協同育人的功能,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本專業的職業規范和責任,增強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出專業能力強和價值觀正確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本研究具有理論與實踐價值,可為風景園林學、園林及景觀設計等相關專業課程思政教育建設提供參考。
作者:賈艷艷 于東明 劉兵 馬琳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林學院 山東省城鄉風景園林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