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養老保險行業分配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世界人口老齡化成為了當前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的現象,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也給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帶來影響。其中給社會帶來的最為直接的問題就是養老問題。文章基于我國進行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的背景下,探討“并軌”對不同行業之間基本養老保險分配的影響和過渡時期的權益保障問題,引入相關的分析方法,對其制度優化設計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養老金;行業;雙軌制;商業保險
一、引言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迅速。到21世紀30年代我國將進入老齡化的高峰期,這個現象并持續近40年時間。據測算,到2050年,中國職工的撫養比例,從目前的3個職工養一個退休人員,將變成1.5個職工養一個退休人員。養老金制度問題是社會問題,同時也關系到我國的社會經濟及世界文明發展,我們應該在制度改革上充分重視。
二、文獻回顧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文件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這意味著在我國實行了20年的養老金“雙軌制”的結束,5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需要與企業退休人員統一繳納養老金。養老保險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即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歷年來關于養老保險改革的理論分析研究不少,其中,董慧麗(2005)通過對國內外養老保險發展不同階段國家責任和個人責任的演變來闡明:我國經濟轉型期養老保險制度選擇多元化的必然性;陳佳(2009)運用經濟學理論模型對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養老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適合職業年金發展的投資策略;宋金玲(2013)通過歷年改革發展及現行制度模式對比分析,認為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統一的,并且要建立可行性的職業年金制度;張馨元(2014)采用綜合歸納法等分析不同行業的養老金繳納和體制不能脫離物質生產勞動及其生產率而獨立運行,不同行業的養老金繳納和支付體制“并軌”是科技發展所趨。從研究結果看,養老保險并軌制改革在我國開始實施時間不長,養老保險雙軌制遺留下來的各種弊端和諸多難題還存在不少,改革帶來的很多遺留亟待解決,例如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保險新模式,養老保險資金的來源大部分仍然要依靠政府財政,政府也面臨沉重的負擔等,研究并軌制改革對不同行業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改革發展的開放,養老保險“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它的不合理性問題突出,如行業分配差距大、地區保障差異大、商業保障發展速度不快等,都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公平與和諧。
(一)行業分配在地區保障水平差異較大
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初期,因各地區的歷史發展沿革差異及經濟發展速度存在差距等,實行的是各地方政府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制度,隨著時間推移就使得各地養老保險制度的差距較大,所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相當部分省區基金還處于市(縣)級統籌層次,因此即使在同一省內部養老金待遇不同的現象,給實行全國統籌客觀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同時,待遇差異很容易引起不同地區職工和退休人員的攀比心理,引起利益摩擦,不利于社會和諧,也不利于社會保險制度的規范和完善,如2008年,北京、上海的基本養老金待遇分為人均1669元/年、1248元/年,而江西、海南的基本養老金待遇則為856元/年和838元/年,如表1所示。
(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金雙軌制近年漲幅差距大
2005年以來,我國在縮短公務員及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員工上做了很多改革,使得每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得到提高,但仍未能改變因養老保障在行業上的差距問題,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漲幅率比企業養老保險要高,據數據顯示,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替代率則高達90%左右,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目前替代率僅為40%左右,兩者相差2倍多。導致接近9成的民眾對雙軌制下企業養老金的幅度和上調速度不滿,尤其是對退休員工養老金“雙軌制”帶來的公平及合理等問題,企業員工的待遇遠不及事業單位及公務員。因此,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員的工資表應該公開,同時,加大企業退休人員的工資漲幅率,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成為大勢所趨。
(三)多元化商保發展速度緩慢
養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合適的養老金替代率是保障提高統籌層次的一個重要工具,如養老金替代率過高會加重財政負擔,這與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不符,而過低的養老金替代率又不能足以保障退休人員的生活,因此發展多元化商業養老保險是保證養老金待遇的一個重要選擇,它也能緩解當前我國在養老基金的財政支出壓力。基本養老金待遇較高地區的參保人,即使基本養老金待遇降低了,可以給予一定額度的補償,而使得養老金總量保持不變,甚至有所提升,但是目前中國商業保險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商業保險發展緩慢,當前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以下方面的制約:一是社會和個人的商業保險意識相對淡薄,還不能成為一種主流意識;二是金融政策對商業保險產品創新的制約;三是缺少稅收優惠政策。
四、優化養老保險在行業分配的建議
養老保險制度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雙軌制”退休養老金在我國實行了幾十年,是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是相符合的,但同時它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去探索,不能簡單地由雙軌制改革為單軌制,本文認為,應該在借鑒國外成功案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兩點進行改革優化。
(一)建立完善統一的并軌制養制度
近幾年來,國家連年增加養老金,給企業退休職工帶來一定心理安撫,但仍不能消除養老金差距,這使得企業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及社會效率低下等現實問題。應該如何進行調整利益,成為了改革的核心內容,一方面,政府本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公務員養老理應帶頭改;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機關事業單位人數共有5000萬人,公務員為700多萬,其他4200多萬人為教師、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及其他事業單位人員,在這個比例當中,公務員占不到20%。為達到公平和諧,事業單位在養老金改革面前,應當積極堅持社保改革的前進方向,從而建立合法合理的養老保險法律體系,統一實行并軌制的養老制度。因此,養老金雙軌制改革需要國家從全民開始做好統籌。
(二)發展商業養老保險
2015年初,國務院對改革養老保險雙軌制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即對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一視同仁,實行個人、單位、國家共同繳費的社會化養老保險制度,破除雙軌制,對制度進行并軌。本文認為,商業保險作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要發揮有益的補充作用,它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養老保險產品。而在當前我國財政能力有限的條件下,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低保障、廣覆蓋,也僅用于能夠滿足參保人最基本的養老要求,不能滿足社會多樣化和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要求。因此,發展多元化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彌補因改革后產生的問題。目前我國發展商業保險有以下幾種:一是鼓勵保險公司研究開發指數聯合型產品和變額給付型產品,以及為家庭成員同時提供保障的聯合生存和最后生存年金產品;二是對于參加商業保險部分保費,應該稅前列支;三是制定政策強制參加補充養老保險體系。綜上所述,實行完善的并軌制養老保險制度,使得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員工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統一,同時,實行多層次的養老制度共同發展,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能真正體現公平與效率,也是實現消除社會隔閡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蘇宗敏,王濤.老齡化背景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分配改革探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5,(5).
[2]李凱.基于行業視角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收入再分配效應研究[D].遼寧:遼寧大學2013.
[3]伊志宏,張慧蓮.養老金投資與資本市場———國際經驗及中國的選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董慧麗.我國經濟轉型期養老保險制度的多元化選擇[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05.
[5]宋金玲.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向研究———基于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對比分析[D].云南:云南大學,2013.
[6]陳佳.中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D].云南:南開大學,2009.
作者:黎業芬 單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