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養老保險制度均等化的可及性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趙艷華、吳元元 單位:石家莊經濟學院
機會均等一方面表現為政府應設立覆蓋全體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覆蓋,保障城鄉居民人人都能夠得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從居民的角度看,機會均等則體現在全體社會居民都能夠參與加入到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中,而不會因為客觀原因被排斥在制度之外。這意味著社會居民無論個體差異如何,都能夠平等的參與加入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也即實現機會均等。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過程均等狀況即政府為全體居民提供平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安排,使得全體居民能夠依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而能夠得到均等的待遇給付及其所提供的服務。從政府的角度,過程均等體現為全體居民在參與基本養老保險的過程中,獲得均等的養老金給付。實現社會保障公平的目標,不僅需要政府提供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更需要通過一定的制度機制,進而保障參保居民能夠平等的享受養老金待遇給付。保證社會居民無論個體差異,都能夠在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安排下,獲得物質幫助和養老服務。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結果均等是指在政府舉辦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安排下,全體居民無論個體差異,都能在遭遇年老風險、逐漸失去勞動能力時獲得一定的物質幫助和服務,實現收入轉移支付合理分配、滿足一定的養老服務的需求的目標。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結果均等至少應該是生活物質保障均等、生活服務提供均等。生活物質保障均等即全體居民在年老時能夠享有平等的生活保障,滿足其基本的食物、衣著需求,從而使其能夠體面地有尊嚴的生活。生活服務提供均等是針對老年人生活能力的逐漸喪失及健康保障的需求而對其提供的生活、醫療保健照料的服務。保障全體居民在年老時平等的獲得衛生保健服務從而使其能夠生活在健康基準線之上,維持其基本生存。
公平是社會保障重要原則,養老保險制度的均等化的首要前提是人人享有養老保險,不會因為其在工作期間收入的多少、職業地位的高低等客觀原因而被排斥在制度之外,只要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有繳費記錄都在制度的保障范圍之內,但是均等化并不代表平均,而是在效率兼顧基礎上的均等化,效率兼顧體現了養老保險制度內在的動力機制要求,多勞多得,個人的養老金積累越多,晚年保障程度也越大,因此本文所論述的均等化并非平均而是全面保障、機會公平基礎上的效率兼顧。
覆蓋率是衡量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人群的重要指標,指覆蓋率指養老保險在某一國家或地域內制度覆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表示一個國家養老保險參與者的相對人數。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或地域養老保險覆蓋范圍越廣,參與養老保險制度的人數越多,當覆蓋率達到100%時,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對所有地區的全覆蓋時,這意味著社會居民無論城鄉差異都能夠平等的具有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機會,即機會均等。
在養老金給付環節替代率水平是重要的衡量指標,它是參保者獲得的養老金給付與其退休前工資的比例。替代率指標能夠反映參保者退休前后收入水平的變動情況,從而對比反映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給付水平。
人口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老年人收入的主要來源,養老金給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老年生活水平、健康需求滿足情況,這必然影響其壽命長短,因此人口預期壽命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居民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的均等程度,進而衡量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結果均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