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研究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篇1

        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前高校管理制度對教師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

        (一)高校編制管理的用人模式對教師隊伍穩定性的影響

        多數高校由于事業單位屬性,用人按照編制管理。總體上來說,用人模式以編制內為主,在編制短缺的情況下,通常采取由少數編外人員進行補充的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編外人員廣泛分布在高校各類人員結構中,如專任教師、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和工勤人員等,特別是個別高校工勤中編外人員已經占據主導地位。雖然在薪酬待遇方面,基本上已經實行了同工同酬,但是在績效考核方面還存在差異,編內編外人員考核一套人馬、兩套標準的問題[4]。編內人員相對穩定,編外人員卻面臨績效考評不合格被解聘的風險,在用人模式上不平衡極大增加了編外人員的不安全感和不穩定性。多年來,隨著高校學生擴招,教師需求量也相應增大,但是受編制限制,多數擴編教師仍處于編外狀態,為了能夠進入事業單位,成為編制內人員,很多教師頻繁應聘,參加公務員考試,甚至是在校學習期間,就開始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和公務員考試。這種現象對崗位需求和自身的發展都存在不利因素。即使事業單位給非在編人員提供了健康的發展環境,為了編制,就職人員可能仍然不安心本職工作,不顧自身專業特點和能力擅長頻繁應聘,導致自身素質無法得到正常發揮,對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產生負面影響。高校教師是人才培養的主體,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編制及其所引發的薪酬待遇、工齡、養老保險等問題,就會造成教師隊伍因歸屬感不強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而產生的不穩定性。

        (二)事業單位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對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

        養老保險制度從1978年起的“雙軌制”到今天的“并軌”改革,是時代的變革,也是社會保障事業的恢復和發展。“雙軌制”實行階段,企業根據國家要求和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繳納職工養老保險,這是改革開放的需要,也是“雙軌”階段國家對個人利益的切實保障。事業單位由于薪酬結構等因素影響,沒有實行養老保險制度,退休人員按退休政策計算發放和財政撥款發放退休金。當前,隨著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穩步逐年提高,企業養老退休金仍受企業盈利,企業本身養老保險繳納比例等因素的制約[5],產生了兩者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不平衡現象[6]。自2014年10月起事業單位人員按照相應工資標準繳納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極大地彌補了編內外人員在工齡和工齡待遇方面的差異。非在編人員可以通過繳納養老保險完成工齡的接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領取的退休金根據在職期間繳納養老保險賬戶中的總額計算發放。這一利好政策對于正處在轉型關鍵期的高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對吸引和招納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解決專任教師不足難題,將發揮極大促進作用。

        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保障下高校人才引進和培養模式分析

        從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看,養老保險制度決定著人事制度改革的發展和進程[7]。人事管理體制改革需要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決條件,關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制定、發展以及推進。本文從以下3個方面對基于事業養老保險制度的事業單位用人模式進行探討。

        (一)建立符合專業和高校發展的人員聘用制度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打破了事業單位用人模式以編制為主導的局限。根據教育部對標建設的要求,崗位設置以專業發展對標設置[8]。符合學校發展的崗位設置,是學校專業發展的保障,建立健全科學的自主聘用制度是人才引進的保障。高校的人員聘用不能局限于編制管理,要不斷探索和完善新的用人機制,拓展人才引進渠道,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采用柔性引進、團隊引進、特聘教授等方式吸納行業高精尖人才;而對于專業特色人才的引進,則要采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將行業專業人才、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引進到教師隊伍中。同時,按照崗位需求靈活設置用人模式。崗位設置不局限于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設置,同時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工勤人員都可以按照二級單位的用人需求靈活設置。人員聘用以嚴格的考評作為條件,按照崗位專業條件進行聘用。對于不同崗位需求,可以按照編制內外,聘期長短,合同簽訂,勞務派遣等方式進行設置。比如學校重點崗位必須由編內人員負責支撐,有助于學校穩定發展。學校管理教輔人員,可以采取編外聘用制,吸引有熱情有能力的管理教輔人員根據崗位和人員業績能力設置聘期長短,為高校的穩步運行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而對于教學型高層次人才,高校采取長期聘用、外聘、校企合作、專業和企業雙聘用制度。同時,結合崗位實際進行單獨考評,考核范圍按照崗位設置實行全覆蓋,考核方式公開公正,考核結果嚴格執行。并健全完善相應的量化問責制度,統一實施規范化管理,聘用制度得到剛性執行。對于高校而言,完備的考核體系對教師隊伍的發展有著不斷地激勵作用,使得教師有獲得,有作為,有成就。有效實施評聘結合制度,有助于教師發展方向的細化,發展目標的明確和責任義務的公開。有助于打破部分事業單位編內人員“鐵飯碗”的老舊傳統觀念,破除部分人員“不思進取”的問題,徹底激發高校人才隊伍的動力與活力。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是破除舊體制舊觀念的政策保障。

        (二)健全完善穩定人員結構的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專業發展福利待遇的高低,是人才乃至整個師資隊伍職業規劃的基本方向。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制度實施以后,在職期間的薪酬待遇成了人才引進的關鍵點。人才引進的待遇除科研啟動經費,安家費等待遇之外,合理健全的薪酬制度有著穩定人員結構和激勵專業發展的強大作用。如何激活現有人員,如何創新用人模式,都需要薪酬制度作為物質基礎。很多高校在績效工資發放制度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對于特聘教授,柔性引進人才,多采用年薪制,考評協議等方式;對于高層次人才,采用同工同酬,預聘制等方式補充專業教師隊伍;稀缺人才采用業績考評,“一人一議”等特殊薪酬方式引進。當前,在保持現有人員結構穩定和人才引進雙重壓力下,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特別是特殊專業人才的引進,過去的薪酬制度已經無法與他們的實際需求相匹配,甚至許多方面對人才吸引力上還要落后于企業,薪酬制度更新調整勢在必行。如果在高校薪酬制度的運行中,采取薪酬保障現有專業結構穩定發展,緊缺專業人才引進的新薪酬措施。薪酬新舊措施穩步運行,逐漸過渡。以我校為例,高校薪酬分配模式改革,內容涉及高層次人才引進、業績考評、專業業績差異、人員結構穩定、人員類別級別平衡、指標限定、公共服務等諸多方面。績效分配是否符合學校的現有條件,績效指標體系是否完備,方案是否落實到位,問題如何反饋等,都是在薪酬改革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各高校的發展均是以人才培養為關鍵點。教師的發展就是促進高校學生發展的原動力。合理的崗位設置,與之相匹配的薪酬制度,是高校穩定發展,高效激勵的內生動力。

        (三)創建良好的專業發展平臺

        如果合理的薪酬制度,為人才的引進提供了基本保障,那么創建良好的專業發展平臺,才能為人才的后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高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通過各種途徑鼓勵人才實現自我價值。比如校派專業進修、訪問學者、離崗創業、建立項目研究團隊、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方式,為專業人才發展提供發展平臺。對于人才而言,在物質待遇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訴求,才能夠達到留住人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內生驅動力,為高校創造更大價值。

        (四)建立與崗位管理相適應的退休制度

        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個人退休金的計算不再以最后一個月的工作為基數,而是綜合衡量整個職業工作期間的收入。這樣,職工就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平時工作和教學業績評估上,因為通過業績評估可以實現崗位和職稱的晉升,進一步提高收入,實現退休金總體水平的提升。因為退休后的個人利益不會因職業后期崗位變動而發生明顯改變[9],職工能夠在退休后依然享受與退休前出入不大的生活保障[10],在提升職工個人幸福指數的同時,最終為高校建立與退休制度直接掛鉤的崗位聘用和管理制度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語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給事業單位用人制度帶來機遇和挑戰的同時,也衍生出很多新問題。在政策上,事業養老保險的基數如何確定,職業年金的相關管理運營機制如何監控,對于職工而言,多繳納多少才更好等等。在改革上,高校用人機制需要哪些舉措才能更好地利用事業養老保險政策。本文從人員聘用制度、薪酬制度、發展平臺、退休政策四個方面對事業養老機制對用人制度的影響進行分析。事業養老機制對事業單位各項制度的巨大作用,還需要我們在不斷的運用探索中進行發掘。

        作者:祖悅 單位:吉林化工學院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篇2

        基本養老保險也就是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它是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重要險種,也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社會性、強制性特征。

        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內控管理意義

        在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已經成為我國養老金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近些年來,機關事業養老制度通過改革,逐步向企業養老金制度看齊,不僅建立了相關激勵機制和職業年金制度,還在養老金的設立、繳納、歸集、運行、發放等環節進行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通過不斷完善養老金的內控管理制度,促使機關事業養老金整體工作有效運行,真正做到了養老金的保值與增值。第一,通過加強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內控管理建設,可以建立風險防范預警機制,拓寬養老保險資金投放渠道,從而釋放養老金改革紅利。第二,加強機關事業養老內控管理,還可以杜絕完全依賴外部監管的錯誤思維,以及內部管控流于表面的錯誤意識,提高機關養老保險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全方位防范機關養老金的流失。第三,加強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內部控制,可以更好地保障養老保險各項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確保機關事業養老金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保障機關事業人員的切身利益和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

        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內控管理現狀

        目前,雖然絕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和養老金的管理單位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內控管理制度,并且也優化了養老保險繳費、撥款等相關業務流程,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的內控制度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建立。但是在動態化整體管控方面,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養老保險動態管控。例如,參保人員的信息采集仍然停留在靜態采集階段,隨著時間推移,個人的薪資變化等動態信息沒有同步更新。另外,基于“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的調整原則,原有參加企業養老人員,在通過調入和招考等方式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其原有養老信息數據和養老金沒有歸集在新的資金中,從而造成養老保險資金沒有充分統籌利用,出現了“浪費”現象。此外,養老保險管理單位的養老保險內控管理工作偏重基金整體安全管理,忽視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方面的管控。在養老金運營方面,基金投資集中于國有銀行和國債,巨額資金池沒有實現資金投資的多樣性,風險管控過于保守,存在資金持續貶值風險。對于參保的機關事業單位,一些單位只重視與重點監督養老金管理的相關工作,從而忽略單位養老保險內在管理的實際需求。例如,沒有為養老保險養老金的正常運行設置專職監督崗位,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養老保險資金被挪用或者占用的情況等。同時,相關管理人員沒有有效分析和重視內控管理工作的問題和不足,沒有正確優化和調整內部管理機制,沒有及時為推進養老保險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應有保障。另外,一些地方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管理機構內部控制相關機制還不夠健全,組織架構還不夠合理,業務工作模式還有待完善。例如,具體業務的工作人員對風險認識不足,事前、事中、事后處置不當,管理上過度依賴外部監管等。一些地方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管理機構還沒有建立風險預警與評估標準,原有的風險識別體系受工作人員和部門領導主觀影響較大,并且與整體業務沒有完全融合,致使內控工作無法深入開展。

        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內控管理問題

        (一)缺乏內控管理意識

        目前,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的內控工作主要集中在業務控制方面,缺乏內控制度建設和行政管理、動態管理意識。同時,相關管理人員的內控管理意識薄弱,缺乏創新性的管理理念。例如,一些事業單位保險經辦機構對內控管理工作缺乏正確認識,并且過于注重外部監督而忽略內部控制,使得工作人員將該工作與規章制度混為一談。另外,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內控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養老保險機構缺乏專門的會計內控制度,通常依據臨時性的規章條例進行管理,導致內控管理不規范、不嚴謹。雖然有一些機構創建了會計內控制度,但并未設置監督約束機制等,未能對管理者進行有效監督,從而使一些制度形同虛設,無法形成良好的內控工作氛圍[1]。

        (二)信息技術運用有待提高

        當前,雖然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已經開始運用信息化開展內控工作,但是仍有少數機關事業單位在內控管理中忽視信息技術的運用,導致單位內控管理效率降低。此外,部分單位為了節約成本,沒有實時更新信息化管理軟件和系統,致使單位養老保險內控管理工作滯后。除以上因素外,互聯網時代的機關事業養老管理單位未能結合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構建內控管理網絡平臺,沒有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平臺來優化傳統養老保險內控管理,內控管理信息化水平還有待提高。

        (三)內控風險防范能力不足

        第一,內部控制執行力不夠是許多機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產生風險的主要原因。一些單位雖然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內控制度,但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工作無法有效落實。第二,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導致內部控制無法正常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匹配效果。其一,流于形式的內部審計。內審部門進行審計時,因為其與內審對象級別相同,部門職能互相制約,組織架構缺乏獨立性,很難保證內審工作的客觀公正性。其二,過多側重內審的監督職能。一些機關事業養老金管理單位堅持把審計重心放在會計資料和業務辦理上,不能從監督與服務、整體戰略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養老金內控制度建議來防范風險。

        (四)缺乏內部控制的溝通渠道

        一些機關養老保險管理機構雖然已經建立了信息系統,但由于其內部信息溝通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暢通,還無法實時反饋內部控制缺陷,并且大部分工作不能有效落實,嚴重阻礙了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部分機關養老保險管理機構內部組織機構管理層級過多,傳遞信息容易摻雜一些主觀因素,信息失真問題時有發生。另外,機關養老保險管理機構受多年工作慣用思路影響,信息傳遞仍采用口頭或文書的方式,使得信息傳遞質量大打折扣。

        四、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內控管理基本策略

        (一)提升內控管理與制度意識

        第一,機關事業單位需要轉變傳統內控管理的意識和態度,提高管理觀念和管理制度建設的創新能力。同時,要以“業務為中心,內控為保障”的觀念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內控管理作用,為內控管理監督提供良好保障。第二,相關單位的管理人員應該將監督管理落實到養老保險內控管理的每個環節,為促進養老保險良好內控提供合理的工作條件和環境。除此之外,機關事業單位還可以定期宣傳與推廣養老保險內控制度,并對現有的養老保險內控制度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從而增強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內控管控意識,實現全員參與內控管理的目標,提高內控管理質量和效果[2]。

        (二)提升內控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構建機關事業養老金內控制度建設中,一味強調制度建設,而忽視“人”的建設,往往會步入治標不治本的怪圈。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弊端,必須要進一步提升內控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增強其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第一,以會計控制監督為切入點,在常規工作中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從而避免其出現工作失誤。第二,通過多種舉措來提高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會計素質,并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從源頭上增強養老保險工作質量。第三,強化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開展管理人員工作能力培養和培訓的相關活動,提高管理人員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工作的能力。第四,構建內控管理人才體系。要依據青年人才的專業結構、素質評測、職業期待,并結合內控的中遠期發展目標,積極構建內控管理人才體系,從而為內控長遠規劃準備人才基礎。

        (三)加強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

        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中,機關事業單位應該健全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架構和體系,實現養老保險內控工作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提升內控工作的有效性[3]。與此同時,相關單位需要認真執行國家關于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發揮信息技術推動內控工作創新和變革的作用。另外,在實施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相關單位可以結合信息化技術手段設置內控管理的權限,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優化相應的業務板塊、軟件,增強信息化內控管理的實效性[4]。此外,相關單位還可以結合信息化手段構建資料數據庫,加強信息資料的整合和運用,并分享內控管理數據和相關資料,保障業務信息的及時更新和傳達,從多方面提升信息化內控管理的效果[5]。同時,單位需要定期抽查和評估內控管理人員的業務質量和業務能力,掌握內控管理人員信息技術運用和信息化工作情況,以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6]。

        (四)健全內控環境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事業在從無到有,從點到面的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從業人員必須提高對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認識,健全配套制度,理順管理機制,以此推動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作有效開展。同時,要強化養老保險機構隊伍建設,建立崗位責任人制度;強化服務意識,落實首問負責制,并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以此來推動內控管理體系建設。

        (五)堅決落實執行內控制度規范

        當前,許多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管理機構內控制度和監管條例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機關事業單位可以參照其他保險運行控制特點,建立嚴密的財務控制系統。同時,加強養老金收支兩條線管理,提高統籌層級管理,并建立具體的管理系統,負責養老金的預算、籌集、支付、結余等工作。第一,堅持日常工作與內控管理協同發展,加大內控制度執行情況檢查力度,全面監控風險點,并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環節檢查。第二,全體人員嚴格執行內控制度規范,提升養老保險工作的整體服務水平。

        (六)加強風險防范

        第一,回避與轉移風險。通過改造業務流程來回避風險,如用稅務代收養老金方式回避機構柜面收取現金的風險;通過社會化合作方式轉移風險,如與金融機構合作,讓參保人員刷卡繳費,以此轉移現金管理的風險。第二,降低風險。對于敏感特殊業務,在流程會簽上,實行多方會審制度,有效降低流程上的操作風險。

        五、結語

        在機關事業養老金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風險。機關事業單位需要增強內控管理制度意識和內控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并依靠信息技術優勢,構建符合自身運行的內控管理體系,創造健康的內控管理環境,大力推進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建設進程。

        作者:張愛宇 單位:中陽縣社會保險中心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篇3

        現階段在整體養老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的體制問題展開科學的研究,進而利用有效的整改措施和手段,加快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推進,達到較好的養老和保障效果。現階段,社會養老體系的構建是我國的核心任務之一,同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任務,更是關系到人民生活的實際質量。因此,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整體進程,切實解決好社會保障問題。建立卓有成效的養老保險制度,改變現階段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滯后性,也使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必須進行不斷的完善,才能建立起科學的社會保障體系。

        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現狀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體系于2014年開始運行,并逐漸形成一種固化的運作模式。但由于養老體系長期未得到完善,在新時期的發展環境中逐漸出現違和性,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問題,難以適應現代社會養老體系的整體需求,在發展的進程中缺少科學理論體系的支撐。因此,要積極進行體制改革,提高整體的運作能力,提高現階段社會養老統籌層次,構建出全方位、立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從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效“做實”個人賬戶,維護好權利義務統一運作體系,建立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實際管理模式。因此,就要結合現階段整體管理統籌不對等的實際問題,有效地進行體制改革,結合新的計算辦法實施養老金計發的全新策略,大力發展公平、公正的養老金計算體系,進而實施多層次的養老保障措施;同時結合全新的時代發展需求,制定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和對策,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促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是一種積極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了社會保障體系的有序形成,極大地提升了離退休人員的實際生活質量,實現了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銜接。現階段,隨著社會養老和商業養老手段的融合,很多具體的養老模式,以及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已經發生了實際變革。從以上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情況來分析,其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待遇差”的矛盾表現較為明顯。而通過對保險制度的改革實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公正十分必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是建立在制度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創新,這也是制度趨于公平、公正運行方向的關鍵。而且,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在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熱情,甚至影響到機關事業單位的辦事效率。通過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在公平公正的制度原則下,可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進而提高員工的勞動貢獻度。改革后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水平實行既與本人繳費水平也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的待遇確定機制,更能充分體現權利、義務相對應的基本原則,將極大地提升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與激情,增強對自身養老權益的保障意識。

        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路徑

        (一)消除實際地區差異,保障較高的統一性

        現階段,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勢在必行,必須結合較好的制度改革,提升整體養老體制的科學性,促進養老體制的不斷優化,從而逐漸消除地區差異,保障較高的統一性,構建有效的社會養老體系[1]。隨著整體養老工作的改革,現在很多省份都在進行積極的改革和實踐,先后發布機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相關具體措施和暫行辦法,結合相應的改革措施以及文件的運行,進一步嘗試實施區域性的管理和調控手段。結合現階段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逐步增強保障性作用和民眾的認同感,結合各地試點中體現出的實際問題,進行同等城市類別的有效劃分,促進相同發展水平的城市具備統一性的原則和標準,促進養老制度適用范圍的相對公平,解決原有的城市之間、行業之間差別較大的實際問題,進一步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細節,在整體養老制度的完善和改進過程中發揮有效的調控作用,結合實際問題展開具體分析,在整體標準各不相同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制度、改善管理辦法,提高整體養老制度改革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養老待遇標準,實現養老保障

        現階段,在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結合時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制定科學的評測手段,保障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制度符合經濟發展態勢下的生活訴求,進而建立較為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養老社會保障。因此,就要在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結合國家政策的相關規定,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有效的探究,在確定具體的實況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和手段[2]。為建立相對科學的養老標準,各級試點部門實行屬地化管理措施和手段,結合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形成個性化的統籌手段,提升退休人員的社會福利保障水平。此外,筆者認為普及并實現“事保”與“企保”可轉接工作,可有效縮小“事保”與“企保”之間的差距。職工從事業單位到企業的,從正式調入之月起參加“企保”,按“企保”規定建立個人賬戶。職工根據不同的流動情況,其原繳費年限按不同方式折算計入新的保險系統。如果由已參保的事業單位流動到企業,職工只需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根據其原在事業單位參保的繳費年限、基數,推算儲存額,計入新建立的個人賬戶。同樣,由企業流動到事業單位,也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從事業單位退休時,執行“事保”的退休待遇規定。如流動到參保的事業單位,職工從正式調入事業單位起,按“事保”規定繳納參保費用。如果流動到未參保的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材料存入本人檔案。在此過程中,首先就是嘗試減少國家的統一管理,從而結合地方的保障性制度進行靈活變通。為了促進養老體系的完備構建,積極地探究針對轉制機構實行全新的養老保險統籌分配制度,實施全新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這首先可以促進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養老制度的融合,進而保障同一區域經濟環境內養老制度的相對公平,有效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進而形成統一規劃、協同促進的管理局面。現階段,眾多城市的改革中,公務員和財政供款的機關事業單位也都在嘗試養老制度的革新和換代,在維持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上開展有效規劃,力爭在一定的歷史節點促進整體制度的變革,實現養老統籌制度的協同管理和有序發展。目前,要通過對具體情況的研究,積極調控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辦法,消除以往制度中的弊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改革措施,繼續完善和規范實際的操作標準和管理依據。養老制度的協調部門,必須對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關系做進一步規范,從而系統地處理好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離退休費問題,進一步改善具體問題的處理辦法,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退休費的計發制度和原則,建立相對公平、統一的管理架構。

        (三)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增強抗風險能力

        在進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為推動整體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發揮養老制度的保障功能,機關事業單位必須在此基礎上實施精確的改革措施,逐步形成績效工資和養老制度有效結合的手段和制度。這是具有不同的實際要求的,例如,在職職工可以結合實際的保障制度,同時參考實際的績效指標,領取績效工資,這樣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而對離退休人員就要結合保障手段,發放生活補貼等補助費用,實現較好的生活保障。總之,要在合理構建保障體系的基礎上,確定生活補貼標準,從而落實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保障體系的實際促進作用和風險抵御能力。

        (四)促進養老金并軌,完善養老統籌體制

        現階段,還要積極推進“事保”與“企保”制度的并軌制,進而形成各地區、部門的完備的統籌體制,遵從制定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3]。現階段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必須結合自身的責任,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實施意見,增強改革工作的指導性作用,同時針對遇到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辦法,確保養老制度改革的貫徹實施。與此同時,在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做到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整體目標,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從而切實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全面構建完善的養老統籌體系,遵循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逐步制定多渠道、多層次的保障方式,進一步采用科學管理,建設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要基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管理辦法。現階段基本養老保險費的運作模式相對固定,就是遵循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的整體繳費辦法,在此基礎上確定個人和單位繳費比例,在此原則下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個人賬戶[4]。同時各級部門也要結合自身的承擔能力,適當提高起步比例,促進整體結構的合理化。此外,明確養老保險在老年保障體系中的定位。根據老年人所面臨的風險設計老年保障項目,以養老保險應對老年貧困風險,以醫療保障應對疾病風險,以照護保障應對失能風險,以精神慰藉應對孤獨風險。現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承擔的職能過多,容易造成資源錯配,從而降低老年保障體系的效率。因此,需要為此項制度“減負”,使其定位更加精準,確保就業者年老之后具有購買基本生活資料的能力。建立統一的待遇規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基于勞動者基本權益而設置的社會保障項目,旨在保障勞動者退出勞動力市場之后,擁有一筆穩定的收入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時,還要結合現階段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確定基本養老金的組成結構,根據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最終的養老金發放基數。同時,為了維護整體系統的穩定性,還要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實施辦法和原則,在發放基礎養老金時輔助一定數量的過渡性養老金。同時結合自身資歷的審核以及繳費年限,按照國家規定發放基本養老金,參加統一的養老金調整。因此,為了提升這一改革策略的穩定性,就要通過建立基本養老金,實施有效的調整機制,保障單位退休人員享受到社會福利,參與分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保障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同時也要保障養老金額的提升,根據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進行有效的統籌,從而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提高退休人員生活水平,充分發揮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體系的作用[5]。

        (五)提升制度的公正性,構建有效的保障體系

        現階段,機關事業單位養老資金的改革工作必須具有公允性,才能在整體的體系構建下,促進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同時提升機關事業單位對于人才的吸引能力。隨著經濟發展體制的不斷變革,這種養老金的管理制度也必須進行具體的調整,切實貼合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有效的實際生活保障。因此,要逐漸改變養老金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養老基金的分配制度和調劑制度,通過進行積極的試點工作實行區域統籌,逐漸統籌層次,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局面和體系的構建。現階段的社會資源和勞動管理部門要履行管理和規劃職責,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機關事業單位保險的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快服務網絡建設的步伐,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同時還要整合現階段的實際改革經驗,根據改革的實際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不斷改進和完善管理制度,在科學制度的引領下制定業務流程,實現信息化管理,進而提升工作效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還處于初步階段,面對著較為龐大的人員體系和復雜情況,因此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改革的開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措施和手段,促進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與溝通,切實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實現有效的養老保障。

        結語

        現階段,機關事業單位必須結合有效的養老保險統籌工作,構建較為合理的保障體系,從而切實增強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效果。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意義重大,直接決定著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因此必須落實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創新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手段,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綜合管理工作,切實加大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的實際保障作用。

        作者:童臘翠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篇4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保障勞動者離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國家在社會保障制度中設置了養老保險,讓老百姓實現“老有所養”。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是一項從國家頂層出發設計的、覆蓋全國城鄉的一次社會體系改革,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利益息息相關,科學合理的養老保險制度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必要性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是指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工作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因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委托代發銀行向單位退休人員按月發放養老金。在2015年以前,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主要分為兩類,一種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方式為職工退休后養老金由政府或所在單位財政負責;另一種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由企業、政府、個人共同繳納,在退休后領取。這兩種方式的共存造成了社會不穩定因素,關于雙軌制養老保障制度的矛盾不斷激化。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既可以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合法權益,同時可以維護社會穩定,減輕國家財政壓力,促進人才的流動[1]。

        2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實施存在的問題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相較于企業養老保險起步較晚,實施時間較短,配套的社會化管理服務相對落后。應在現有的企業社會化服務管理體系之外單獨建立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化保障體系,變單位養老為社會養老。社會化服務管理進程的快慢關系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的深度,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結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發放方式為銀行代發、郵局寄發、單位現金三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辦理離職退休手續后,大部分人員或回歸原籍,或投奔子女生活,離開了工作所在地,但其養老金需要采取郵局寄發、單位現金發放的方式。退休人員地址或者聯系方式發生變更后,社保經辦人員或者原工作單位就無法準確掌握退休人員信息,導致養老金領取漏發、冒發的情況,甚至出現部分退休職工去世多年仍在領取養老金的現象[2]。銀行代發需要由原工作單位每月向社保經辦機構申請,經社保單位核實后將養老保險金撥付給申請單位,單位每月通過銀行代發按時支付到退休人員手中。這樣方便原單位掌握退休人員信息,避免冒領、漏發養老金的情況發生。這種方式雖然能讓單位掌握退休人員的基本情況,但是由原單位直接發放,可能會存在養老金拖欠挪用的問題,使退休人員無法每月按時領取養老金,損害了退休人員的合法利益[3]。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目的,是建立健全社會化保障制度,強化社會化管理,弱化單位養老的思想,但是由于社會化進程發展太快,社會化管理服務跟不上,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

        3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實施建議

        加強社會化管理,建立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會化服務的開展方式,減輕機關事業單位的負擔。各街道社區可以設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站,由服務站開展對轄區內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工作。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全面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做好宣傳工作。在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前,應做好政策宣傳和解讀工作,社保經辦機構要通過召開工作會議、制定和印發宣傳手冊、組織培訓會等方式,加強各級社保經辦機構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政策理解能力,讓政策精神完整的傳遞到每個機關事業單位、每個工作人員。利用多種手段,加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政策的宣傳工作,尤其是要保證退休人員理解政策,全面深刻宣傳必要性,消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不滿情緒,獲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4]。②為避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后的信息不暢,申報退休時應將退休人員的基本信息采集完整,包括其家庭成員聯系方式,將信息入庫,實時管理更新。同時,社保經辦機構與各單位應定期組織開展養老金發放檢查,利用重陽節,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一方面關心退休職工生活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摸排了解退休人員實際情況,如果存在出國定居的,可以通過大使館或者領事館進行資格確認。另外要加強異地管理,做好退休人員信息確認,降低工作成本,充分利用互聯網將醫院、殯儀館和公安派出所的信息共享,進行數據實時更新,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針對違規冒領、騙領養老金的行為要重點打擊,追究法律責任[5]。③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過去以退休前一個月的工資標準計算發放金額,與是否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無關,與繳納年限也無關。改革后實施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職務、繳費時長進行統計,實現繳費和待遇均影響的機制。在改革過程中,針對基本養老保險費用征收辦法,社保經辦機構應該強化征收手段,保證基本養老保險費用按時到賬,做到應收盡收。可以選擇國家財政集體征收,也可以選擇稅務部門代征或者五險一金合并收取等豐富多樣的結算方式,不斷調整和優化養老保險費用的征繳方式。如今,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金籌集越來越無法跟上退休人員的增加速度,需要的養老金額也越來越多,對國家財政造成巨大的財政壓力,所以要建立健全政府兜底機制,保障養老金的發放。按月繳納養老保險是每個公民和單位應盡的義務,機關事業單位若不按時繳納養老保險費,應在其年度考評或者績效考評中有所體現[6]。④設置養老保險的目的是保障社會穩定,讓老人“老有所養”,這不只是社保經辦機構或者退休人員單位的工作內容,應該充分發揮聯動機制作用,讓社會各界參與進來配合支持,共同探索解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產生的問題。各機關事業單位積極開展養老保險政策的解讀宣傳工作,及時解答員工問題,讓每個人都認識到繳費水平直接影響未來領取養老金的水平,督促員工積極參保。對參加養老保險的單位及個人進行資格全過程監督,完善審核和內控制度,健全舉報制度,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順利執行。定期開展養老金督查工作,發現未繳費或者繳費不足的單位,責令其補繳并交納滯納金。養老金代發機構應該選擇網點多、服務好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簽訂代發協議。在開展之初可以實行試點制,選擇部分人員開展,建立健全繳費代發制度和應急管理辦法之后再全面普及。積極關注目前未實行社會化發放的單位,了解其困難及原因,幫助其解決[7]。

        4結語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必行之舉,是社會服務保障制度的升級,也是各個社保經辦機構未來的重點工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對工作人員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晚年的幸福生活、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要充分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管理機制,為退休人員提供人性化服務,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

        作者:何曉娜 單位:永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午夜站香蕉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观看 | 五月天在线精品国产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免费无毒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