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河北省已經進入了嚴重的老齡化社會,60歲或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養老金支出難以為繼,造成我省基本養老金支出壓力急劇增大。而第二支柱中企業年金的發展仍不成熟;同時,對于個人儲蓄養老而言,第三支柱的發展尚處于較低水平。合理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是減緩政府壓力,應對老齡化的有效措施,也是促進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將剖析我省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一、二、三支柱的現狀,再分別探討其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多層次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
一、前言
國際上定義,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7%以上,就意味著該國或地區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通過河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了解到,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為8.24%,2015年河北省1%抽樣調查這一數字已達到了10.17%,這標志著河北省早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隨著我省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支出逐年提高。據河北省人社廳顯示,我省從2018年1月1日起,為2017年12月31日前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提升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幅度按照2017年退休職工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的5%左右上漲,而此番調整,已經是自2005年以來的第14次對我省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連續調整。養老金的持續上漲給財政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使得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障金逐年收不抵支的情況愈加嚴重。作為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中第二支柱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年金,是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費建立。從我國人社部獲知,截至2016年底,全國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7.6萬家,參與員工2325萬人,基金積累額達1.1億萬元,與十年前相比,增加4.4萬家,增加職工約1396萬人,企業年金增幅高達108481億元。近十年來,為積極響應國家在倡導企業年金中政策,我省越來越多的國企、私企及外企紛紛建立了企業年金,使得企業年金在助力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建設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初步彰顯了補充養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業年金起步較晚、覆蓋面狹窄等問題尚未解決,導致我省在發揮養老助力作用上尚不顯著。商業保險助力養老保險的發展是對河北省養老保障制度的完善,目前尚處于探索和改革階段。截止2013年底,中國商業保險參與養老保險金規模達到1533億元。為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提高全省養老保障水平,緩解財政壓力,石家莊市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實施方案》,其目的是為擴大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供給,最大化的滿足我省人民多層次養老保障需求。考慮到我省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內部諸多矛盾和各支柱間的結構性失衡問題,為合理構建我省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分析問題并提出具體性建議刻不容緩。
二、河北省多層次養老保險健康發展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統賬結合”模式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隨著政策的深入開展,我省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逐漸增大,參保人數也在不斷上漲。其中,從2012年至2016年,河北省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1125.62人增至1403.27萬人,增幅約為24.67%。城鎮就業人數也從2012年的1221.57萬人上升到2016年的1461.39萬人,增長幅度約19.6%。同時,隨著我省老齡化的加劇,離退休人數逐年遞增,其已由2012年的312.3萬人增長到2016年的391.3萬人,五年間增長了約為25.3%。此外,在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5年河北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40萬人,參保率高達98.6%,基本實現了河北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因此,我省養老保險基金收入也在同步上漲,截止2016年底,河北省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已達到12212784萬元,與2012年的884億元相比,增長了38.15%;河北省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已高達12694440萬元,與2012年的772.6億元相比,增幅64%。但是,據《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了解,如果拋開財政補貼養老基金的部分,河北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尚處于收不抵支狀態,因此,為了填補養老基金缺口給河北省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二)企業年金。作為一項補充保險,企業年金對于提高企業職工的退休生活水平有明顯的優勢,但是企業年金覆蓋率不高,企業年金職工人數僅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6.5%。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在2018年1月底公布的資料顯示,第二支柱在養老保障體制中僅占總量的18%。2017年底,河北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了《關于貫徹<企業年金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其明確強調了企業年金制度的意義。但是,企業年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資本市場的良好運行、法治環境的制約等多方面的配套,而我國的資本金融市場尚不成熟,政府監管責任缺位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年金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三)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從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到稅延商業養老保險,其內涵不斷在演變,體現了政策制定過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反復權衡。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第三支柱僅占1.64萬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與第一支柱占比差值為3.1%,這意味著我國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規模太低,各支柱間的結構嚴重性失衡。而且,各商業保險公司沒有太多可供選擇的養老保險產品,導致公眾對產品的認可度不高,在個人養老保險很難吸引到我省市民的選購。
三、促進我省多層次養老保險改革的路徑
(一)第一層次的改革。公共養老金制度的“慷慨”,往往會制約私人養老金的發展與進步。在我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繳費率太高,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業年金及個人儲蓄養老基金等。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為了實現養老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養老責任勢必要由財政下放至企業和個人。從這個趨勢角度考慮,企業年金及商業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的地位會逐漸上升,因此,調整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水平,是促進二、三支柱發展的現實需要。(二)第二層次的改革。中國企業年金替代率測算平均水平約為5%,與基本養老保險為58%左右的替代率水平(相對于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相比有較大差距。由于我國企業年金屬于自愿型補充養老作用的一種方式,在強制性養老金繳費率過高的背景下,增加一個額外的年金計劃支柱,對于我省市民來講是負擔,不利于企業年金的發展。因此,降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減輕企業負擔與,提高企業年金替代率,促進企業年金發展需要同步運行。(三)第三層次的改革。我國居民一直有儲蓄的習慣,隨著我省經濟高速發展,我省的儲蓄額逐年上漲。經驗表明,我省居民儲蓄大多針對于預防性儲蓄。雖然公眾也傾向于更高的資金收益,但是普通居民缺乏理財意識,因此商業保險公司設計高質量的養老產品,無疑能夠吸引更多的平常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減輕第二、三層次的壓力。此外,由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養老需求,豐富多樣的個人養老保險產品給個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構成了發展第三支柱的必要條件。同時,商業保險公司還應該關注一些特殊群體,開發某一種或幾種商業保險也是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重要一步。
參考文獻:
[1]高瑞艷.河北省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8).
[2]河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河北省財政廳.關于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有關問題的通知,2018-6-21.
[3]賈開一.商業保險參與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7.
[4]王增文,于洪,孟穎穎,等.“三支柱”體系:推動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J].財政監督,2018(10).
[5]房連泉.全面建成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路徑探討——基于公共、私人養老金混合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J].經濟縱橫,2018(3).
作者:梁艷 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